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陈奎德:六四天安门事件凝聚中国近代人的诉求
日期:5/25/2014 来源:法广 作者:罗拉



学者陈奎德先生

 

25年前在天安发生的六四流血事件给几代中国人带来创伤,也促使一些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人进行反思。中国政府不仅对六四事件没有公 布死亡人数,而且采取掩盖和打击报道的政策,导致今天一些在大陆的中国人不知道这段历史,因此回顾六四,思考其历史意义就更是重大,请听本台采访学者陈奎 德先生。

法广:陈奎德先生请您介绍一下你六四的亲身经历?

陈奎德:关于六四事件前后有几件事值得一提。大家知道胡耀邦去世是六四的起因,另外,知识分子签名运动也与六四有关联。第一封信是方励知先生写给邓 小平的信后,这封信主要是在89年是五四运动70周年,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希望邓小平大赦天下,能够释放中国的政治犯,特别是魏京生等人,引发了包括 冰心和北岛等在内的33个知识分子签名运动。第二封信主要是自然科学家们的签名。在参加我主编的《上海思想家》杂志创刊北京座谈会上,我和戴晴征求在场的 知识分子的签名,成为第三封知识分子签名上书活动,主要是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分子,大家都支持方励知先生的意见。这些信是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前奏,当 时北大校园大家都非常活跃,有民主沙龙等,学生们有普遍的一种觉醒。415日胡耀邦先生突然去世,北京学运开始,当时我在上海,派了研究所的两名同事去 北京就地观察,随时与我联络。我在上海与同事征集在上海学界的教师,教授和知识分子的签名,支持北京和上海的学生与当局的对话。我把原定于430日应邀 去美国波士顿学院的邀请改在65日。64日晚上,我与朋友一起吃饭为我去美国送行,有位同事转录的香港电视台的节目,他们拍摄的63日到4日凌晨, 在北京镇压学生的场面,惨烈的景象让我们震惊。六四成为一个转折点,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第二天早晨,我将飞离上海,当时上海还没有戒严,但是气氛紧张, 路上有学生抗议摆着的路障,我65日乘坐的飞机上只有几位乘客,大家眼光迷茫,不知道中国的未来。68日我接受《波士顿环球报》的采访,我谈到六四, 抗议中共的镇压。67日我刚刚离开上海两天,中共三个部门下达文件到我的单位,禁止我出国,主要是因为我当时在上海比较活跃。我上海学界的朋友为我庆 幸,否则我会被监禁或者被办学习班。713日严家琪和吾尔开希等人从国内逃亡到巴黎,召开全球的部分会议,说中国处于紧急状态要共商国事,我和美国十几 为学者来到巴黎,第二天714日是法国国庆,庆祝巴士底监革命200周年,这个200年的庆祝日对于法国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代表中国民间人士被邀请在 贵宾席上,而中国政府没有受到邀请。最令人感动的是,庆祝典礼一开始,第一个方阵是由中国人组成的队伍,他们身穿黑色衣服,推出三个打鼓,每个打鼓上有两 个中国字,总共六个汉字自由,平等,博爱,全场起立好几分钟,哭声和掌声混合着一起,吾尔开希当场昏倒,我也是热泪盈眶,我们被法国人对中国人的支持 和热情感动。

法广:您认为八九民运和六四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陈奎德: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看起来是被镇压下去,是失败了,但是在中国近一,两百年的历史上占有其特殊的位置。第一,天安门事件不久,20 纪重要历史巨变接连发生:柏林墙倒塌,苏联东欧阵营解体,共产主义失败,东西方冷战在主要战场上结束。从更旷阔的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六四有转折点的地 位,而且经过20多年的时间,有资料显示,当时苏联柏林墙的倒塌,苏联是否开枪与中国六四有相当大的关联,包括心理上和政治上的关联。 重大的中共历史性事件是与六四相关,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人的诉求和命运也凝聚在天安门六四的50多天的时间里。六四是个非常悲怆的历史舞台,近代中国 人的追求,悲欢离合,光荣与梦想瞬间破灭 ,全部凝聚在天安门六四的呐喊和枪声中。中国近代历史要求是中国古老文明与西方现代化的结合,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和后来的辛亥革命 等,六四事件是其中的一环,如此大的群众运动,表明中国人要与世界主流文明结合潮流,六四是个重大的转折点,表明中国人有这个倾向,有与普世文明接轨的诉 求,在六四的这个群众运动中体现得非常清楚。表明了中国人近百年来基本的政治,精神上的追求。中西文化汇流的一个交接点,这都是六四重要的意义,尽管当时 六四失败了,但是六四留下了精神遗产和历史遗产,将来还会在中国呈现。从宏观的大的历史角度上有其历史意义,是个标准性的事件。

此新闻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相关新闻
女侠香港行 情深深 雨蒙蒙--记民阵主席盛雪访港
方励之妻子:中共通缉令罪证何在
天安门民主大学关于《星岛日报》歪曲报导的声明
六四真相苦行僧-吴仁华:清苦25年依旧无悔
李登辉发表“六四”二十五周年祷告文
美国会举行六四听证会 美外交家对中国看法迥异
除了义无反顾地革命,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