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习近平和温家宝在2013年3月的人大会议开幕式后。习近平接过来的“花钱买安定”的资源少于当年胡锦涛温家宝接收的资源 何清涟 14.06.2014 06:05 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习李执政以来的政治管制比胡温时期更严酷,对这点海内外评价一致,但因其执政不到两年,很少有人从经济上去考较。最近,我在一次Call-in节 目中遇到两位听众,都强调经济上习李远不如胡温,其中一人举例说,温减免了农业税,农民都称颂不已,习李执政之后,老百姓没有得到什么实惠,连低保都没有 提高,因此他周围的人认为习李不如胡温,有所“觉醒”。 对胡温的幻想消失是在其执政十年的末期,习李执政不到两年。这种明君期盼递减现象的背后,与其说是底层百姓的权利意识觉醒,不如说是政府“花钱买安定”的资源严重匮乏,但上述比较实在过于简单化,完全没考虑两代领导人从前任接班时的“家底”。 *两代领导人接班时的“家底”厚薄不同* 胡温时期,“花钱买安定”成了“治国良方”,以至于地方官的口头禅成了“能够用人民币摆平的矛盾就是人民内部矛盾”。花钱买稳定需要资源支撑,之 所以敢花钱,是因为胡温接班时“家底”丰厚,交班前敢大肆举债。到 2012年胡温交班时,红色江山已从各方面显出败相。 最能体现“家底”的是财政收入与政府债务。 胡温接班时,中国政府进入最富裕的年代。据《新中国财税事业辉煌60年》(2009年9月),江朱执政,直到1999年,政府财政收入才突破万亿 大关,达10315亿元。2003年是胡温接班后第一年,政府财政收入突破2万亿元,2008年达6.13万亿元,2012年达11.72万亿元。十年期 间,国家财政收入从2万亿飚升至11.72万亿元,国家财用不可谓不富。 2013年2月,重庆居民在朝天门公园,背景是新建的社会保障房。薄熙来由于社会保障房等项目而在当地得人心,但也留下巨额债务 但国家债务总规模也同样飚升。2003年,中国国家财政债务总规模为6153.53亿(据《中国历年国家财政债务发行情况统计》)。2013年3 月,中国政府正式换届。同年5月13日 ,里昂证券公布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债务总规模107万亿 ,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债务增长发生在2009年以后4年间,规模相当于GDP的110%,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影子银行和债券,面临极大债务风险。这一报告 说明,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其实依靠大量举债支撑。 从6100多亿飚升到107万亿,这债务的增加幅度可谓巨大。借方是谁?当然是银行,2010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曾直言:“过去30 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9年以来,中国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先后超过日本、美国、欧元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印钞机”。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超2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 占近一半。21世纪网评估发现,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中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高居全球前列。
此新闻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