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几乎所有的中国官方说辞都如出一辙,都一致使用这个简单之极的逻辑链,把新疆骚乱之源一味归咎于“境外反动势力”。这即是说,新疆之乱与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无关,与少数民族权益受损无关,与汉族官吏的腐败掠夺欺压无关,仅仅只是外来势力怂恿和裹胁的宗教和种族之乱而已。
精通汉、维两族语言、以学问为职志的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教授伊力哈木,无法接受中共当局这个偏狭不通的说辞,因为这个说辞不能解决新疆的问题。伊力哈木以自己长期的田野调查和研究,说明“外来反华势力”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他指出:很多维吾尔人与警方的冲突,根源于维族人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不满。
笔者尽可能明确地归纳出伊力哈木文章中隐藏着的逻辑链,大致是这么一个因果关系: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并没有落实——中共对维族采取的歧视与压制性政策——经济发展程度不均——处在弱势地位的维族人无法和汉人竞争——维汉之间冲突加剧,导致更多的暴力活动。
尽管心怀痛苦,但伊力哈木仍然坚持其学术理性,他以大量的事实和严谨的推理,展示出这个清晰的因果逻辑链。他的很多学术著作研究维族青年的高失业率,指出他们因无法和汉族移民竞争而产生失败感。早在十几年前,伊力哈木就从事《新疆周边安全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并进入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系,讲授《新疆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中亚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课程。
2011年,伊力哈木曾应中共官方高层的要求,撰写了的《当前新疆民族问题的现状及建议》。这部长篇学术论文详尽地分析新疆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少数民族的就业问题,“双语教育”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隔膜与隔离问题,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的信任问题,建设兵团问题,政府执政能力和公信力问题,大汉族主义问题以及民族区域自治与反国家分裂。对其中每一个问题,伊力哈木都展示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建议和思路。
◎ 以经济学为立足点透视新疆现实
之所以能够对中共当局的新疆政策进行理性的批判,伊力哈木所依据的,更多的还是他的经济学知识,即他立足于经济学去透视新疆社会的现实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的二十年新疆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但受过教育、极富潜力的维吾尔劳动者却大面积的失业,让他们和父辈们一样挣扎于社会的底层。”“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维吾尔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权利问题。”
伊力哈木的田野调查中出现很多精确的数据,例如,新疆维吾尔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严重,维吾尔族的城市化率实际只有10%左右;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实际就业率低于15%,大量社会招聘广告中,公开宣称只限汉族;维吾尔族学生分得的教育资源都远低于其在当地的人口比例,南疆的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极低;在一些重要的权力部门,例如财政、国资委、金融、公安,几乎没有维吾尔干部;没有一家新疆国营企业有维族人做一把手;无论是在全国政协、全国人大、还是中共党代会,维吾尔委员和代表数量都很少、比例低;维吾尔人因其身份在就业、办理护照、租房、住宾馆、出行的诸多方面屡遭歧视。
有学术前辈教导说:“治学要先有立足点,然后向其他方向发展。” 伊力哈木正是这样做的。在汉、维两族语言之外,他还自学了韩语、日语、乌尔都语、俄语,并能用上述语言获取信息。他的专业是经济学,但他深知必须有更广阔的视角和分析工具,才能研究特别复杂的新疆问题,于是他自费进行了大量社会调查,并系统性地进修社会学、民族学、地缘政治学等课程。
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断言:“在经济的生死斗争中,同样永无和平可言。”伊力哈木用事实和数字证明社会不公及民族歧视问题,说明维吾尔族人主要因为经济利益受损,从而产生了民族主义情绪与抗争文化,不能将之一概称为“分裂主义”。伊力哈木同时探索国家主权统一完整与地方自治之间的平衡。
◎ 难能可贵的民族自我反省意识
此新闻共有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