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记者木风报导)2003年是美中贸易关系的多事之年,双边经贸关系强力扩展,双方的贸易冲突也日趋白热化。中国总理温家宝星期天展开他担任中国总理以来对美国的首次正式访问。他的这次美国之行是否能够力挽狂澜,为双边贸易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将为各界所瞩目,并将因此而成为今年美中双边经贸关系的一件大事。
温家宝访美两大议题之一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从星期天开始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埃塞俄比亚四个国家进行访问。人们最为关注的自然是他的美国之行。媒体普遍认为,温家宝到美国主要有两件事,一是与美国领导人讨论台湾问题,另一个就是双边经贸关系。
在过去的一年中,美中经贸关系虽然不断发展,但双边的贸易冲突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美国政府先后采取措施限制中国钢铁产品和纺织品的进口、对中国进口彩电征收惩罚性关税。美国各界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缩小美中贸易巨额赤字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防止贸易纠纷变成贸易大战
很多分析文章认为,美中贸易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两国政府如果处理不当,目前的贸易纠纷有可能演变成为一场两败俱伤的贸易大战。因此,人们对温家宝这次访美给予高度关注。
美中商会会长:四个“继续”
2003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二年。在这一年,美中贸易关系继续迅速发展,双边贸易额在2002年已经相当庞大的基础上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美中商会会长柯白(RobertKapp)在接受本台采访的时候,用四个“继续”概括2003年美中贸易表现特征。
柯白说:“2003年中美贸易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双边贸易迅速增长的势头在继续。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势头在继续。增长的结果呢,是中国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进口在继续大幅度增加。与去年相比,美国对华出口今年的增加幅度超过百分之20。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增长迅速。中国对美出口就金额来说原本就远远大于它从美国的进口。这样就造成双边商品贸易赤字在继续扩大。”
柯白总结的四个“继续”既反映了美中两国的贸易强劲增长的表现,也点出了美中贸易摩擦激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今年双边贸易大发展
从各种统计数字上看,美中双边贸易在2003年的确获得了相当大发展。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在今年一月至九月,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909.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百分之三十。其中从美国进口250亿美元,对美国出口659亿美元。
美国著名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尔·罗森(DanielRosen)在接受本台采访的时候指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美中经贸关系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农业贸易、高技术贸易都达成了不少大的合同,比如通用电气公司最近和中国达成价值30多亿美元的飞机引擎合同等。罗森认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已经使这种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美跨国公司加快移往中国
罗森曾经参加过美中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贸易谈判。他现在兼任华盛顿的智囊机构“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他在分析今年美中贸易总量大幅度增加原因的时候表示,积极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配额在逐步取消、中国总体经济能力的增长以及美国经济复苏等。但是,罗森认为,促成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美国的跨国公司加快了从本土和亚洲其它国家往中国迁移的速度。
他说:“(贸易增加)跟美国逐步减少贸易限制有一定关系,但是我认为比这个重要得多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的私人公司把业务从美国和亚洲其它地方转移到中国的速度加快了。比如从日本、韩国、台湾等等。越来越多的公司为了利用中国生产成本低廉等相对竞争优势而把生产迁往中国,并在中国开创新的生产,开拓那里的巨大市场潜力。美国公司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个作用要比美国减少中国产品的进口配额作用更大。”
据美国著名的财经杂志《商业周刊》的报导,中国目前出口有百分之50来自合资与外资企业,在对美出口的30家大公司中美国公司就占了七家。
美国逆差剧增
正如美中商会会长柯白所说,美中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双边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
据美国方面统计,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在今年不断突破历史记录,八月份创下117亿美元的记录,九月份再破记录达到127亿美元。据估计,今年全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将打破去年1030亿美元的记录,进一步增加到1200亿或1300亿美元。
双方算法不同
不过,中国的算法跟美国有很大不同,中国的数字显示,今年前九个月的贸易顺差为409亿美元,全年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800亿美元。
赤字是冲突的导火线
美国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瓦乔维亚银行的首席全球经济师杰伊·布莱森(JayBryson)在接受本台采访的时候指出,贸易赤字是美中贸易冲突的导火线。
他说:“赤字是越来越大。我现在记不准确具体的数字,但去年我们好像有1000亿美元的赤字,今年会增加到1200亿左右。美国和中国的统计数字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并不能否认双边贸易严重不平衡问题还在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对双边贸易冲突的激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