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方德豪撰文)今年中国通胀问题突出,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内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然高企,同比上涨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1%,成为推高通胀的主动力。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情况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三次通胀,分别发生于1984、1987和1994年。巧合的是,这几次通胀问题的出现,都跟中共高层的政治互动扯上关系。
回顾过去的通胀潮,也许也是十分有意思的事。在1984年,中共举行了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货币供应增长急剧上升,经济过热现象已经较为明显。到1985年,通胀首次达到了两位数,政府开始实施调控措施。1986年,中国爆发了一场学潮,这场学潮有许多源头,但在其中一次事件,就是某高校食堂涨价,有个别学生迁怒得到政府奖学金在华留学的非洲留学生。不过,在一些知识份子以此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串连起来,向当局争取制度改革,改善他们不满的社会问题。当时邓小平拍板认定这场学潮属“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的一部份。中共元老们认为时任中共总书记的胡耀邦对知识份子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的“纵容”要求其辞职,指责胡耀邦应该对1986年学生运动的失控负责,结果胡耀邦在1987年1月被迫辞职。
在胡耀邦下台前一段短时间,由赵紫阳领导的中国国务院在1986年已放松了调控力度,理由是“为了防止调控过度”。当时的决策者依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来判断通胀压力,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在当时处于较低水平,但环比通胀压力当时其实已经显著上升,但政府的政策没有作出及时调整。此后在通胀加剧之际政府又决定实行“价格闯关”,此举促使通胀预期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大规模的抢购和倒卖。拥有特权的高干子弟的倒卖行为,也是其中一个引爆1989年学潮的原因。1989年,赵紫阳也是为了这一场学潮而被指“分裂党中央”,因此下台并遭软禁终身。
至于1993到1994年间的通胀,是跟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推动市场改革后,房地产和其他投资的增长快速上升有关。当时,由于投资力度明显增大,到1993年,民众普遍都有通胀预期;其中,据说不少农民为了担心被蒙骗而惜售,使通胀加速恶化。不过,邓小平也考虑到李鹏不擅处理经济问题,因此早于1991年已提拔了朱镕基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着他主管经济问题,李鹏大权遭削。1993年年中至1995年年中,朱更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全力处理调控问题,所以中国没有大乱子出现。
分析员指出,中国改革之后的几次通胀,确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在通胀前政府均明显增加了货币供应增长的速度;且实际存款利率变为负值,百姓存款放在银行很吃亏等。
但要指出的是,过去的三次通胀跟今年中国要面对的通胀,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过去三次通胀,全部都是由需求增长带动,但固定投资需求没有同步急速上升。相对之下,今年中国的通胀增长问题,则主要是由需求增长及固定投资急增双轨拉动。由2003年至今年首季的六十多个月来,中国的固定投资增长一直处于24%至25%水平。另外,过去中国出现通胀时,外界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被高估,因此经常项目赤字上升。但在这次通胀出现时,外界普遍认定人民币值存在上升空间,经常项目出现盈余。再加上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种行政手段已不足以控制高企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因此,不少经济专家均呼吁中国政府应采取市场机制,以供求方面加上行政措施,双管齐下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