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方面,由于降息预期非常强烈,活期转定期的情况非常明显,各个银行都反应了这种情况。不少客户将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取出来,转存为更长期的定期。汇丰那边反应的情况时,由于很多港人与外国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担心以及预期利率会出现大幅下调,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把存款从内地撤出了(如果未来利率大幅下调,我们预计会有更多外资流出)。
贷款方面,各个银行对房地产贷款新政、鼓励向中小企业贷款以及放开信贷控制等方面反应的情况不一样:大部分银行表示会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对中小企业贷款和房贷按照2成首付和7折利率会持谨慎态度(再考虑审批流程、不让今年基数过高等原因,预计短期内贷款大幅增加不太可能),并不会盲目乐观;但随着经济继续恶化,更多企业面临困境,如果政府逼迫银行向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贷款,银行将不得不从。
部分股份制银行为了完成房贷额度目标,在加大房贷新政的实施,包括帮助银行前期按照8.5折利率、3成首付的客户还清贷款再按新政进行转按揭的情况;中小企业贷款方面,银行通常有贷款比例目标,下面的支行现在常有额度尚未完成,会努力在年底完成目标。
现在银行普遍将目光投向政府推出的大项目以及大的国企单位,不过这部分贷款由于竞争和政府担保关系,利息通常非常低,将降低银行息差。我们也了解到为了短期利益,部分银行的下属支行也在协助房地产企业进行“假按揭”,并且每笔涉及的商品房常是几十套上百套,里面的风险非常大。
不良贷款方面,虽然大规模上升还没有,但是风险点在不断增加:贸易链融资一直是深发展的优势项目,近期钢铁、化工产品的价格下跌,已经使得部分原材料抵押贷款出现风险;出口型企业倒闭已经使得银行出现不少坏账,银行对企业的监控一般都比较慢,等到银行赶到时,工厂的原材料、设备等早被工人、供应商一抢而空,甚至连厂房都被拆了,银行即使有抵押,也没有办法;房贷的断供情况越来越多,深圳一些价格跌幅超过50%的楼盘断供情况非常多;局部地区坏账上升明显,广东地区的坏账率上升很快,据了解某股份制银行广东分行的坏债率已经达到了10%以上,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江浙地区的相互担保问题,江浙民间资本的泛滥使得江浙地区的资金链问题可能比珠三角更大,如果一家公司倒闭,可能会迅速以担保的形式拖垮其他公司;信用卡的过度泛滥的风险已经开始显现,恶意透支、套现方式层出不穷,信用卡坏账率在迅速上升,尤其是股份制银行。本轮经济下降程度应该是大幅超过19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悲观的预计银行的坏账率也很可能达到上次的程度。
中间业务方面,下降非常明显。去年占中间业务重要构成的基金、理财产品、三方存管等业务今年急剧萎缩;由于经济活动的减少,票据、信用证等项目也出现萎缩。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诉却是越来越多,银监会对这些问题的调查都忙不过来,挂钩澳元/欧元产品、挂钩港股产品、海外投资产品等等,由于银行宣传时基本上没有提示风险,投诉的情况非常多(由于很多产品亏损严重,很多大客户都开始威胁银行的客户经理了)。
大学生就业
我们也回到学校,了解大学生就业的情况,对象是管理学院的师弟师妹们。他们的反馈是今年情况非常差,招聘会的次数比往年减少了很多,来学校开宣讲会的公司也少了很多(其中有不少基本上是来作宣传的,招聘的人数非常少),各个公司招的人也很少。2006、2007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外企和大公司大规模招聘的时候,到10月底基本上有30%左右的学生拿到Offer了,今年他们反馈的情况是管理学院每个班拿到Offer的只有2-3个人,占全部学生的5%左右;去年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会计系一半的学生拿到了“四大”的Offer,今年“四大”已经招聘完毕,会计系仅仅2人拿到Offer,去四大成为了一种奢侈(在“四大”的朋友也和我们反馈了他们今年大幅减少招聘人数的情况,2008届毕业生都推迟到了11月才上班,主要原因是业务减少,他们现在工作都难得的轻松了不少,不少员工都被强令休年假,一直以来每年升一级职位和工资的做法也在今年被停止了,不少员工选择了离开);宝洁一直是广大学生追捧的对象,每年管理学院去宝洁的人数在6-7人,今年由于人数减少,我们学院就1个同学拿到Offer;在我看来综合素质还不错的师弟师妹们(他们中很多都在三大索引上发表过文章),现在还有2个没有收到过笔试和面试的通知。
我们问他们对现在的就业形似有没有不满,他们都比较平静,认为这也是没有办法,都是金融危机惹的祸(美国很不幸地又一次充当了替罪羊的角色)。
看着他们一双双稚嫩的眼睛,我希望他们是先苦后甜。
担忧 1、 出口部门的困境将加剧,外贸顺差将减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等地转移; 2、 人民币汇率贬值,资金外流; 3、 大规模失业的到来,国民收入水平可能会大规模下降; 4、 消费的下降会超出预期,各行业都将面临困境; 5、 房价还会大幅下跌,房地产投资及相关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也将大幅下降,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不足以弥补房地产及相关投资的下滑; 6、 政府大规模赤字年代的重新到来; 7、 银行大规模坏账的到来; 8、伴随政府主导的扩张的疯狂, 通胀很快再来。
此新闻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