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地方债规模一直引人注目。日前,陆媒爆出中国大陆各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负债超过14万亿元。同时,由于统计口径分歧,一些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债务或许未被纳入,个别地区大规模举债引发的区域性风险或将被揭发。 陆媒:中国地方债达14万亿
陆媒《财经》杂志10月27日,以地方债为专题报导,称中共审计署经过两个多月的审核,已将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向中共国务院汇报,有关债务规模可能未包括一些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债务。
在众多预测者中,渣打银行研究团队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估值较高,预测可能达到21.9万亿元至24.4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8%至42%。瑞银证券研究团队预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16.5万亿元。
地方坏账问题严重 加剧流动性风险
陆媒《财经》杂志报导,地方政府举债大多投入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建设、教科文卫、保障性住房等领域,这些公益性项目的共同特点是不产生现金流,也没有短期收益。因而对于地方融资平台来说,如何还本付息是一大难题。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对地方政府来说,负债率本身不是大问题,流动性才是最大问题。新增债务规模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严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将难以为继。“严格意义上说,很多地方连利息都还不起,绝对是坏账,所以它有流动性问题。”
宏源证券固定收益部首席分析师范为估计,地方债一年需还的利息在1万亿元左右。而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本级)合计6.1077万亿元。
地方性债务发生多与土地有关,先是以土地作为抵押品撬动银行及其他资金,债务偿还又多依赖土地增值。在出现违约风险时,地方政府也往往采取向融资平台注入土地的办法。因而,一旦土地市场持续遇冷,地方政府不得不举债还息。
专家:地方融资平台系统性风险加大
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10月27日在陆媒《财经网》发文表示,估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大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总债务规模为人民币19万亿元(占GDP的37%),其中带息债务达14.3万亿元。如果经济遭遇流动性危机,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可能违约的融资平台债务比例或上升至70%。
张智威的文章认为,融资平台债务的系统性风险正在增大。如果类似6月份“钱荒”的流动性紧张局势再次出现,或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另一个导火索可能是较大规模的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导致融资平台债务的信用风险被重新定价。在这种情况下,新债发行难度将增大,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也更大。第三个导火索是房地产市场繁荣预期的逆转,造成土地出让金和财政收入减少,从而压缩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的财政补贴,并削弱土地储备作为抵押品的信用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