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大陆委员会 经济处处长傅栋成
近年来,两岸经贸的快速成长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也是两岸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行政院陆委会在兼顾市场经济运作及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以稳健务实的脚步,持续进行两岸经贸政策的规划与落实执行。
两岸经贸 我方面临挑战
近十多年来,全球化及区域整合的趋势,以及中国经济的崛起,催化两岸经贸的快速发展。在两岸贸易方面,2006年台湾对大陆贸易总额逾881亿美元,其中出口633亿美元,进口248亿美元,顺差385亿美元。从1991年至2006年,两岸贸易累计金额达5,562亿美元,贸易顺差累计3,254亿美元。台商赴大陆投资规模也愈来愈大,据经济部投审会统计,1991年至2006年累计投资金额达549亿美元,非正式统计金额更高达1,000亿至1,500亿美元;常驻在大陆地区之台商及其干部眷属估计高达百万人以上,成为台湾在海外最大的经济力量。
两岸经贸发展带给台湾多重的挑战,一方面,全球化及中国经济崛起,有助于台湾突破资源不足及市场规模的限制,并以台湾作为基地进行全球布局,以及扮演两岸资源整合的角色。但另一方面,两岸经贸也带来若干负面的影响,包括:台湾资金、技术、人才向大陆单向倾斜流动,导致产业空洞化的忧虑;台商在大陆制造商品侵蚀台湾本地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并造成台湾贸易条件的快速恶化。而产业的加速外移,也造成结构性失业及要素价格均等化等问题,引发劳工阶层的广泛疑虑。再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台湾对大陆市场依赖程度大幅提高,亦升高总体经济的风险,并影响台湾经济的主体性。
全球布局 有效管理风险
面对两岸经贸的各种挑战,政府在政策规划上主要掌握两大原则:第一,以全球布局的思维推动两岸经贸。政府尊重企业自由经营的市场经济法则,但也考量中国大陆对台湾经济的巨大影响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厘定「深耕台湾、布局全球」的经济战略,引导企业依循「投资台湾优先」及与全球市场连结的大方向,将两岸经贸纳入全球布局的一环,藉此壮大企业在台湾的根基,追求经济的永续发展。第二,对两岸经贸风险作有效管理。两岸经贸对台湾经济、社会、政治等各层面的影响,广泛深远,因此,政府有责任就可能衍生的各种风险,建立管控机制及防火墙,并透过两岸协商及政策的协调,将负面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这也是近年来政府强调「有效管理」或「积极管理」的重要原因。
经贸政策 十项具体成效
在上述政策思维下,政府持续推动两岸经贸政策的规划与调整,2000年至2006年已推动实施的重要经贸措施,包括:
(一)实施金马「小三通」,并逐步扩大开放范围,包括开放人员及货物中转。
(二)调整大陆投资戒急用忍政策。
(三)开放两岸贸易商直接交易;分阶段扩大开放大陆物品进口。
(四)开放直接通汇及扩大境外金融中心(OBU)功能。
(五)开放银行赴大陆设置办事处及开放保险业、证券业赴大陆投资。
(六)开放陆资来台投资不动产。
(七)扩大大陆人民来台从事经贸产业活动。
(八)开放大陆人民来台观光(第2类、第3类)。
(九)逐步扩大「境外航运中心」功能及范围,并实现两岸海运之局部直航。
(十)推动货运便捷化措施及春节包机。
近一年,政府并依据2006年7月「台湾经济永续发展会议」的结论,持续进行两岸经贸调整措施,例如:放宽8吋晶圆厂0.18微米制程技术赴中国大陆投资;核准多件8吋晶圆及封装测试厂商大陆投资案件;持续检讨大陆物品进口项目;大幅放宽企业邀请中国大陆人士来台从事商务活动之限制;放宽大陆产业科技及经贸人士来台之限制;以及持续检讨扩大「小三通」运作范围,让澎湖地区也能利用金马「小三通」与大陆进行一定程度的往来。
落实协商 有序推动交流
两岸经贸的落实推动,亦需透过两岸协商,为有序交流作好相关安排,降低可能的风险。2005年1月两岸在澳门协商春节包机并达成共识,首次执行「双向、对飞、不中停」的春节包机。嗣后,两岸陆续就货客包机议题进行协商,2006年6月14日宣布的四项项目包机(项目货运包机、节日包机机制化、紧急医疗包机、特定人道包机),并均已常态化运作(迄今已执行项目货运包机5航次;2007年春节包机192班次;清明节及端午节包机各42班次;秋节包机48班次,以及医疗包机25航次)。两岸亦持续就货客包机进一步的扩大运作进行协商,迄今已进行多次商谈,并在技术性问题上,包括:包机频率、航点、飞航航路、经营家数及业务合作等,达成高度共识。
在开放大陆人民来台观光协商方面,双方亦已进行6次技术性商谈,就团进团出、每日来台人数、旅行社规范、申请及发证程序、旅游品质确保、逾期停留处理及紧急事件处理机制等技术性议题,做充分沟通并建立共识。非常遗憾的是,中共当局显然基于政治考量,在客货包机及大陆观光客协商议题上刻意拖延,设置协商的障碍,致影响上述政策的落实推动。此充分显示两岸经贸政策非我方一厢情愿即可推动。
尽管如此,我政府仍将以最大的耐心与诚意推动货客包机与观光客的协商,促其尽早付诸实现。从中长期来看,未来需与大陆方面进行的协商相当广泛,诸如:建立两岸金融监理合作机制、货币清算机制、智财权保护、台商投资权益保障、两岸经贸纠纷调处、两岸渔业劳务合作,乃至海空运直航、陆资来台投资等。政府相关部门皆已积极进行规划,将依两岸情势及互动进程,有序推动。
两岸经贸影响广泛深远,带来的挑战艰巨复杂,因此,政府处理两岸经贸问题,除审慎进行评估外,更重视国内共识的凝聚。从2001年8月「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议」到2006年7月「台湾经济永续发展会议」,皆将两岸经贸发展纳为重要议题,并依据会议结论,规划推动两岸经贸政策的调整。尽管中共当局的种种政治考量及延宕两岸协商,使部分政策规划无法落实执行,但是,两岸经贸的规模仍加速扩大,两岸经贸交流深度及广度皆远超过以往,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鉴于两岸经贸政策的重要性愈来愈高,未来政府将依循既定的政策方针,以国家整体利益为依归,稳健规划推动两岸经贸政策的调整,确保两岸经贸能够健康发展,促进台湾经济的永续发展。
(本文于96年11月2日刊登于青年日报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