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青
最近世界无疆界记者组织公布了今年“全球新闻自由”排名,在169国评比中,中国倒数第六(排古巴之后),仅高于北韩(倒数第二)。该组织说,全球有64名网络异议人士被关押,其中55名在中国。
和中国相比,对岸的民主台湾,则从去年的第43名,跃至第32,大幅跳越11名,并成为亚洲国家中排名最高的。 台湾的新闻自由度排名,近年一直在亚洲前列,成为台湾的骄傲。但同时一个不可无视的隐患是,国际报告说,在台湾“信赖媒体的人只有百分之一”。虽然这种说法好像有点夸张,但认真考察台湾媒体,实感它有一定根据。 台湾自二十年前解除报禁后,不仅新闻自由度迅速扩大,媒体结构也发生巨变。例如在报业,原来国民党中常委创办的《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两大报主导的局面,迅速被打破。立场本土的《自由时报》已跃居台湾第一大报,发行量72万份(台湾每32人有一份。按这个比例,等于中国有一家报纸发行四千万份),排名第二的是《苹果日报》(50万份),然后是《联合报》和《中国时报》。由于《自由时报》的阅报率接近联合和中时两家的总和,因而被称为“一报顶两报”。 ●《纽约时报》一年“更正”三千次 联合和中时之所以从原来“两大报”降至今天老三、老四的地位(还在下滑),主要由于台湾民主转型后它们却没有向媒体专业化转型,而且出于对本地人执政的不满,而更强烈地扮演了国民党拉拉队的角色,结果意识形态化的报导倾向,严重损害了新闻的客观和真实原则,屡屡出现假新闻。台湾的新闻可信度只有百分之一,和这两报的非专业化有直接关系。 例如据台湾“新闻公害防治基金会”发布的报告,《中国时报》”的“乌龙新闻”(不实报导)全台湾第一,在去年的六个月中就有47则之多(平均每周二则)。 去年《中国时报》最大的乌龙事件,就是马英九访日时,编造出与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晤”的假新闻,而且还编出双方对话、助手在侧等细节。在西方,强调要给媒体犯“诚实错误”的空间,因新闻有时效性,难免出错。但一旦发现错误,就会更正并致歉。像《纽约时报》一年的“更正”多达三千二百次,平均每天九则,且刊在重要的第二版位置。例如当年金日成的棺柩不是檀木这样的小错都要更正。 但当日本《产经新闻》引述安倍说根本没与马英九会晤,揭出这是“假新闻”之后,中时至今都没有更正,更别提向读者致歉。 ●假新闻害惨了《中国时报》 最近的例子则是国民党副总统参选人萧万长访美时,中时驻美记者傅建中和刘屏为渲染其访美成功,竟编出萧“会晤”42名美国议员,与四位美国总统候选人的“亚洲策士”(包括共和党呼声最高的朱利安尼的亚洲顾问叶望辉Stephen Yates)共进早餐,并在与美国女参议员范因斯坦(Dianne Feinstein)会晤时,范用CSB直呼陈水扁并对其批评等“假新闻”。 看到中时的报导后,我给叶望辉打了电话核实。我和叶相识多年,二千年他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做研究时,我们都给英文《台北时报》撰稿;九月曾在纽约聚餐,分析美台明年的大选。他曾给美国副总统切尼做国安事务的副助理,不久前转为朱利安尼的首席亚洲顾问。 叶望辉说,他根本没和萧万长见面,因那天早上,他正在香港转机回美国。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欧巴玛的亚洲策士贝德正在加拿大度假。但中时的报导,却把萧万长和他们见面写得有鼻子有眼。至于萧“会晤”42名美国议员,也是不实报导;因其中24名众议员只是参加酒会,和萧集体打个照面而已。如这也叫“会晤”,如果有五百人来参加酒会,可否就报导说“我会晤了五百人”? 萧万长是被前纽约联邦参议员狄马托引见的,而那些参加酒会的议员,多是给当过18年参议员的狄马托一个“面子”。叶望辉说,要让狄马托如此“公关”,国民党恐怕花了不少钱。至于萧“会晤”18名参议员,则是狄马托带他们到参议院午餐,和用餐的参议员们打个招呼;并到国会议员办公室敲门,说声“哈罗”。 就美国官员是否会用CSB这种字母缩写来称呼台湾的总统一事,叶望辉特别指出,范因斯坦已做了15年参议员,这样资深的议员不会用CSB直呼陈水扁,更不会当外国客人的面批评该国元首。而傅建中所以故意用CSB 这三个字母,就是因为中国愤青曾在网上用这种字母谐音辱骂陈水扁。 当华盛顿的“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的美国顾问建议傅建中不要写这种不实新闻时,傅只回答一句英文:“This is more entertaining (这样写比较有娱乐性)”。 ●美国只消五分钟即可推翻陈水扁? 这种把新闻当娱乐写,严重损害了中时的信誉。例如去年八月红衫军“倒扁”时,傅建中报导说,美国国会“此时”推出报告,指台湾乱像“扁是祸首”。傅的这篇“报导”被新华社等多家中共媒体转载,以嘲讽打击台湾的民主。但事实是,这篇美国会报告在傅建中发稿之前40天就刊在其网页(写明七月一日发表),跟红衫军倒扁毫无关系。而且只是“国会研究服务处”(CRS)给议员的参考资料,这样的报告每年繁多,根本不是国会的集体意见。而且该报告内容更无“扁是祸首”的结论和缩语。美国学者写的报告,不可能用《人民日报》式的语言。但懂英文的傅建中却故意在时间和内容上移花接木。 更离谱的是,傅的报导还说,原CRS的主管沙特(Bob Sutter)因陈水扁上台令其“灰心失望”而离职。一个美国官员怎么可能因对外国总统的不满而离职?这根本不符基本逻辑和常识。傅为了攻击台湾民选总统,到了“急”不择“言”、信口开河的地步。 傅建中最近引起美台关系紧张的报导,是说去年初民进党政府废除“国统会”时,曾有美方重要官员放话,“美国只消花五分钟时间,即可动员台湾人民推翻陈水扁 ”。美国凭什么、怎么可能要推翻台湾民选政府?而且“五分钟之内”不是太夸张离谱了吗?最后美方表示,美官员不会这样说话,这更不是美国政策。而傅建中迄今也未拿出任何“美方官员”名字。从他以往报导“不实”来看,不排除又是他自己编造的。 ●“对老毛永难忘怀,真是恶心极了” 仇恨台湾民选总统的同时,却是推崇中共独裁者。傅建中曾在美国之音“焦点对话”节目上把毛泽东称为“毛主席”。当年美军攻进巴格达时,傅建中的报导却说,这不禁令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毛泽东写的那首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然后笔锋一转,批评美国总统布什“读书甚少,英文也不好,亦无诗人情怀,所以没法像毛润之,也写首诗讴歌美军将士占领巴格达。” 今年三月傅建中在报导中,再次引用毛的这首诗,并提到“解放军占领南京时毛泽东欢欣鼓舞的心情”。有台湾网民写道:“傅建中活在21世纪,却还对老毛心心念念,永难忘怀,真是恶心极了。” 可能正是这种“念毛”情怀,使傅建中对张戎的《毛传》披露蒋介石爱将胡宗南可能是“红色代理人”相当不快,在《中国时报》上报导“毛传反应”时只引用批评之声,而无平衡报导;甚至自下结论说,“胡宗南怎么说也难贴上‘红色间谍’的标签”。 在报导台湾人的成绩时,傅建中则是另一种笔调。例如去年七月台湾爱乐管弦乐团首次在美国首都肯尼迪中心演出,无论演唱还是指挥,都受到《华盛顿邮报》好评,可傅建中却在报导中说,“望春风、望你早归等曲目,固然十足代表了台湾本土的心声, 但在世界性的舞台上,格局太小,引不起太大的共鸣……”一副不屑一顾的口气。 ●宣扬马英九DNA是纳粹思维 傅建中等所以敢这样写“报导”,因为他和“中时”以及《联合报》等泛蓝媒体一样,都不是“忠于”新闻的真实原则,而是“热衷”反民进党政府、吹捧国民党的意识形态。例如去年马英九访美时,联合报系竟刊出题为“什么样的DNA造就马英九魅力”的记者特稿,通篇都是形容词和肉麻离谱的吹捧,而根本不是记者报导政治人物。 例如该特稿开篇就说马英九是唯一可与美总统克林顿相比的“具超级魅力的国际政治人物”(在美国有几个人知道马英九是谁?),强调马英九DNA特别,才具有“卓越领袖魅力”特质,它“包括旺盛活力、形塑风格与形象、鼓舞激发人心的能耐、同理心、高度自信、良好的EQ、令人向往的理想主张等等。” 用DNA谈马英九魅力,完全是种族主义思维。今天美国的哪家报纸敢说“布什总统的DNA特殊”,立刻得遭游行抗议。当然这种毫不掩饰的种族主义文章,在美国的报纸根本不会发表出来。但在台湾,联合报系就敢这么做,和中国时报一样,已经为了意识形态而对最基本的新闻常识都毫无顾忌了。 台湾媒体的这种“隐患”令人担忧。但庆幸的是,台湾已转型成民主国家,新闻市场已经形成。在优胜劣败的市场规律下,一切劣质、伪造的产品,最后都逃不掉被消费者淘汰的结局。 2007年10月23日于纽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