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改良与革命赛跑
日期:2/1/2004 来源:网络 作者:章立凡

“改良”与“革命”赛跑

章立凡


由于多年所受教育的影响,在一般中国人的概念中,“革命”是个褒义词,而“改良”则显得跟不上时代,总会令人想起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里“一辈子好改良”的王掌柜。历史教科书里只肯定“戊戌变法”的进步性,但一说到孙中山与梁启超关于中国国体、政体的论战,无不肯定革命,否定改良。

“戊戌变法”是“洋务运动”的继续,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体制上的选择。“洋务运动”造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才会产生“戊戌变法”这样的政治体制改革诉求。慈禧太后杀了谭嗣同等“六君子”,幽禁光绪,政治体制改革失败,内忧外患的能量开始无序释放,不久便酿成义和团事变。但无论封建王朝还是守旧农民,都无法阻挡世界历史潮流的走向。

外侮日急,国库日虚,国内矛盾越来越尖锐,风雨飘摇中的“老大帝国”朝廷,才想到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方政治经济,宣布“预备立宪”,打算搞“改良”了。可惜为时已晚,好似晚期癌症病人,举著输液瓶子想与壮硕的“革命”赛跑,如何能夺锦标?虽“改良”起步早于“革命”,最终还是“革命”跑到了前头。

革命的代价是巨大的。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国人都在“不断革命”中度过,先有旧民主主义革命,继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有社会主义革命。“治痼疾须用猛药”,但“猛药”岂有天天服用的道理?1949年以后有了一个和平建设的机会,却又以革命的名义,关起国门搞了大小无数的政治运动,直到“文化大革命”以惨败告终,总算把革命能量释放完毕,再也“革”不下去了。

毛泽东逝世之际,国民经济已到崩溃边缘。邓小平顺应历史潮流,推行改革开放。“改革”者“改良革新”之谓也,显然不同于革命,是原有体制的内部整合,而非推倒重建。

革命靠理想,改良重务实;革命多风险,改良非保守。改良的社会成本,比革命要经济得多,问题在于能否抓住历史机遇。如果经济结构已变,社会发生转型,各种矛盾交织,政治体制不可能不变。若昧于既得利益,致改良太慢或失败,则革命随时可能发生。

以改良避免革命,最终被革命取代,有大清灭亡的教训在;革命成果不加以完善,被下一次革命推倒,有国民党失败的事例在。历史机遇稍纵即逝,“以不变应万变”的古训,是一种政治技巧,但不见得是政治智慧。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尚书 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不妨将“天”解读为历史规律,“人”解读为人民意志。无论改良或革命的领导者,都不能违背历史规律和人民意志,否则便成为孤家寡人。社会矛盾深重之时,应当及早改良;社会危机到了最后关头,必然发生革命。殷鉴不远,识者慎之。

2004年1月16日风雨读书楼

作者为历史学家,为章乃器先生之子,居北京


相关新闻
社会进步是靠精英的吗
胡平: 吾五五悟
平等源起 需要 存在
伟大的妥协得出的民主
中国人对甘地的三重误解
从胡适被同盟开除一事说起
虚舟: 跨过陷阱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