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笑蜀:民生与民主不可分
日期:3/6/2008 来源: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笑蜀

笑蜀


特别注重民生,是今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

政府工作报告四十页中,关于民生的内容即占了9页。不仅篇幅偏大,其内容也很具体、很实在。过去五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支出,分别比前五年增长1.26倍、1.27倍、1.41倍。数字本身是静态的,但这些静态的数字所呈现的民生投入逐渐增长的动向,却不乏感染力。

而且这种增长动向不单是过去时,更是进行时。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包括廉租住房建设的资金,均比去年有不少的增长。以社会建设为重中之重,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中之重,一个民生政府的鲜活形象,就这样从一系列枯燥的数目字中脱颖而出。

老百姓看病难,读书难,住房难,是一个无可讳言的事实,也是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主要原因。正如自由不是免费的,公正也不可能都是免费的,也需要有人埋单。“人民内部矛盾要用人民币来解决”,此论并不是没有合理性,而政府就应该是为公正埋单的主体。如果说过去我们有什么教训的话,主要教训就在这个方面。本来,任何政府都应该是非营利的,主要任务就是花钱,即在扣除政府运作的法定成本之后,把财政收入统统用于公共服务、用于转移支付。但一些地方的执政者非但不肯如此去做,反而把直接参与经营活动,甚至不惜抢占要素资源而与民争利,当作了政府的天职。社会公正主要不是政府埋单,就必然归于老百姓埋单和企业埋单。这就极大地抬升了老百姓的生存成本,经济增长因此未必一定能够普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反而往往以加剧两极分化,加深底层苦难为代价。为什么经济愈是高速增长,社会矛盾和冲突愈是激化?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只有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不是抽象的理论推导,而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必须遏止政府自利的冲动,政府必须给社会公正埋单。好在,本届政府在这一点上已经破局,这可以说是本届政府的一个重要成就。未来如何尽力偿还旧账,同时防止新的欠账,从而把已经发端的转折变成不可逆转的趋势,政府工作报告对此颇多用心,值得期许。

加大民生投入固然可喜,但民生问题的解决,却不是单单加大投入就足以实现的。投入只是手段,产出才是目的。而在民生投入和民生产出之间,只有或然关系而并不是必然关系。如果政府的公共服务体制不是有效的,如果不存在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责任政府,那么民生投入就很可能被截流,而刺激潜在的甚至是公开的分肥,那么民生投入的巨大浪费就是无可避免的。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这方面的弊端恰恰积重难返。“政府工作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尤其是“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弄虚作假、奢侈浪费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民生产出难免受到巨大制约,这不能不让人深怀忧惧。

补救之途无他,惟民主而已。从根本上说,民生不是一种赐予,而是一种基本权利。因为民生无非服务于人的基本生存;同时所有民生投入无不取之于民;只有当民生是一种基本权利,从而把所有民生问题都纳入最广泛的公共参与、最严格的公众监督的机制之下,民生投入的性价比才可能最高,才可能真正让最大多数人受益。“只有坚持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而一切属于人民则是最基本的前提。于此就不难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特别强调阳光政治,强调要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原因无他,唯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这就是说,要保证民生产出,提高民生效率,就必然要求一个权力受制约、公民可自由问责的政府。民生与民主,就这样环环相扣。通过民生带动民主,通过民主促进民生,就成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必然要求。


相关新闻
人大需要职业政治家
傅国涌:灰色的时代总要过去的
公民应该怎样对待政府
戴晴墨尔本演讲会
改革是正统意识形态的文化霸权
“中国奇迹”的形成与未来
北大教授致中南海领导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