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大饥荒岁月里的故事
日期:1/10/2009 来源:观察 作者:严家伟

——“反右”轶事拾零

严家伟


今秋为了看望阔别多年的"右派"难友,特别绕道去重庆拜会车玉生医师。车老今已年届九十,是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退休的骨科主任医师,中国著名的骨科专家。1957年被打成"右派",送415劳教支队"劳教",文革中又被打成"反革命",判刑15年送到四川省第四监狱劳改。是当时四监狱医院里顶尖的技术骨干。当时我也是四监狱的劳改政治犯。监狱当局见我年轻,又有点文化,就叫我在医院当一名"护士"。车老便成了我学医入门的启蒙老师,并跟随他一起作医务"临床"工作七、八年之久。因此,我们既有难友之情,又有师生之谊。

此前,我曾数次赴渝,他也两次来宜宾相会叙旧。但这次一别四年,车老明显地"垂垂老矣"了,心脏带着启搏器,上下楼都需人搀扶,再也不能像十年前那样陪着他去登临南山、黄山,瞻仰抗战遗址"复兴"雄关、中正故居,畅游南北温泉,令人不胜感慨。于是几天时间里,就只能陪着他促膝谈心。但车老仍思维敏捷,每天坚持记日记,写回忆录。可照顾他日常生活的那个小保姆,对此却有点持不同"政见"。她说"哎呀,车爷爷你好好休息嘛,一天到晚写这些几十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有啥用啊"?我听了连忙说"你错了,小妹妹,这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就叫抢救历史,留下历史,拒绝遗忘。你车爷爷就是一本活的历史"。小保姆对我的话似懂非懂,一脸疑惑地望着我。车老在我的"大力支持"下,好像焕发出了青春活力似的,于是翻开他厚厚的回忆录,讲出了一段沉痛而震憾人心的往事……

王眉白先生是中国杰出的医学家,抗日战争时期,因躲避日军侵略,迁来重庆。在当时战火纷飞,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从事卡介苗的研制工作。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于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疫苗命名为卡介苗。王眉白先生是中国制成卡介疫苗的奠基人之一。在当时抗结核药还极其昂貴稀缺的年代,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王眉白先生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也是个医生,后来改行作医学检验,是重庆市一医院的检验师。1957年因为给领导提了点意见,就被打成了"右派",送415劳教支队劳教。在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大饥荒中,这位检验师,被饿得皮包骨头,全身浮肿。当时车玉生是415医院的医师。而王眉白先生是车的老朋友。他看见自己好友的儿子奄奄一息,却爱莫能助,只能给他注射点葡萄糖液,而当时葡萄糖也比黄金还宝贵,要院长批,所以形同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王检验师临终前在病床上拉着车医师的手无限悲愤地说:"车叔叔,你有朝一日回重庆一定去问问我父母,他们究竟还认不认我这个儿子?为什么让我饿死,都不给我寄一点吃的东西来救救命……"说罢,在哽咽含恨中离开了人间。

车老流着眼泪送走了好友的儿子,把他的话也牢牢记在心中。当时415劳教支队,由于极缺医务人员,而像车玉生这样专家水平的人更是没有。于是他们便对车医师施点小恩小惠的"仁政",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劳动力"的"积极性"(这是劳改队内部的专业术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笔者注)。他们给车医师摘掉了"右派"的帽子,还给了他一张按"技术干部对待"的"空头支票"。不过比其他那些"右派劳教份子"不但可多得几个钱,每年还可"恩准"回重庆探亲一次。

那年车玉生回渝探亲,望着妻子、儿女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真是心如刀绞。但他仍然抽空去了王眉白夫妇家。车老是个直性子,几乎用责问的口气问老朋友夫妇"你们怎么一点东西都不给儿子寄去,等他饿死,你们当真是要站稳立场,划清界限吗"?王眉白夫妇一听,真如晴天霹雳,哭着答道"我们怎么没寄啊?我们每个月口中不吃肚中省地做成炒面粉,糖,油都用邮包寄了去,寄了还不放心,还去邮局复查……"。接着他们拿出一大叠邮寄包裹单,邮件复查单,上面赫然盖着邮章,明白无误地写着"对方单位己收妥"!真是天大的怪事!那么多次寄去的食品,难道都被狗吃了?!

还用问吗?不就是那些穿着"军干服"成天绷着脸教育"劳教分子"必须"改造反动世界观,重作新人"的劳改干部们干的"好事"吗?除了他们,还能有谁?他们真不愧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他们抓住了"生"的机会,却把"死"的后果留给了"阶级敌人"。真是做到了雷锋同志说的"对敌人,象严冬一样的冷酷"!不愧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干部啊!

这位老科学家,王眉白老人当时就哭晕了过去。这位中国杰出的卡介苗专家,用自已的科研成果,不知挽救了多少孩子的生命,而他唯一的独生子,却被这几个猪狗不如的人渣谋害了性命!但这位老科学家,当时半个字也不敢向人提,否则,又是"诬蔑"、"恶攻"了。

刚才还在劝车老别再写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保姆,听了这个故事后,也显得一脸的惊诧莫名,她说"哎呀,真有这些事吗?好恐怖啊"!

没有被魔鬼抓去囚禁过的人,怎能体会得到魔窟内的恐怖?

隔了好一阵,车老才从回忆往事的伤痛中缓过气来。趁着小保姆出去买菜的时候,又向我讲了一个似乎属"女孩不宜"听的故事。叫人听后,啼笑皆非。

也是在那个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大饥荒岁月里,一天下午,住在415劳教队附近的一个贫下中农老大娘,怒气冲冲地跑来找着队上的劳改干部说"你们队上有个犯人,跑到我自留地里来偷我的菜,他要偷集体的我不管,他偷我自留地里的菜,那是我家救命的东西,我非找他不行"。那农民大娘把劳教份子喊作"犯人",好像不知"我党"的政策,劳教是"最高行政处分",人家还有"公民权"呢。其次她说"偷集体的我不管",偷我自留地里的那可不行,倒也心直口快。于是劳改干部就问她"是哪一个,叫啥名字"?她说"名字我叫不出来,但人我一看就认得出来"。

于是劳改干部就把所有收工回来的"犯人"(不,劳教份子)集合,排队站在一起,叫老大娘来认。老大娘左看看,右看看,一下就认出来了"就是他,就是他"!

干部一听,火冒三丈,马上叫人"给我捆起来,操蛋家伙,敢去偷东西,破坏我们无产阶级专政机关与革命群众的关系,反改造,反革命行为"!那人马上被五花大绑了起来。但他却并不"认罪",连声大叫"冤枉呀,冤枉呀!你说我偷菜,你把我偷的菜拿出来嘛"!道理也是如此。俗话说"捉奸捉双,拿贼拿赃",总得有凭据呀。可那老太婆似乎胸有成竹,她说"我是没有抓住你偷的菜,但我亲眼看见你蹲在我自留地里,你在那里蹲着干啥"?那人忙说"大娘,我是在那里解小便"。老太婆一听哈哈大笑道:"哪个男人解小便,会蹲在地下才能解,你哄老娘这辈子没见过男人呀"?此言一出,引得劳教人员哄堂大笑。更有几个无聊的"看客"起哄凑趣说:"对,对,对,他是婆娘变的,不敢站着屙尿"!那人顿时羞愧难当,恨不得地下有个缝,钻了进去。这时幸好车医师在场,他突然一下想起了什么,于是挺身而出,高声叫道:"大家别吵,这人我给他看过病,检查过他的身体,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他转身对劳教干部和老太婆说,"我们别在这坝子里说,一起到办公室去"。当时,大家都知道车医师是大城市来的名医。那时还没搞文革,还没有什么"资产阶级反动技术权威"的诛语,所以在生理、医学方面的事,干部都要相信车的话。于是一起去了办公室。

原来那人数年前,因患阴茎癌,作了"阴茎全切除"的手术,根本就没有男人的阴茎了。其外阴部酷似妇女外阴,他解小便不蹲下,岂不流得一身都是尿?他当时可能一时内急,遂忘了"瓜田莫纳履,李下不整冠"的古训,幸有车医师,否则他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后经几个干部一查看都忍不住笑了。那老太婆也说:"哎喲,活了几十年我才头回遇见这种怪事。错怪你了,对不起,对不起"!

车老讲至此,无限感慨地说:"那些人不懂医,都无可厚非。但人家都残疾成这个样子了,还划什么右派,送什么劳教,还长期关在劳教队里强迫劳动改造。什么'革命人道主义',是挂在口头上呢,还是丢进太平洋里去了"?车老还说他多次给干部反映说,这人应"保外就医",可谁也不理。后来文革一到,车老都"升级"为"反革命"打入大牢,就更不知此人"后事如何"了。

这时小保姆摆上饭来,她说"你们刚才说得那么起劲,怎么我一来你们就不说了"?车老故作神秘地说:"你小娃儿不能听"。小保姆故作生气的样子。我才连忙来"解围",我知道小保姆爱唱歌,这几天我见她边做家务都在哼唱流行歌曲。于是我套用了一句歌词说,我们讲的都是些伤心的事,"伤心的话留到明天再说"!把她也逗笑了。可这些"伤心的话",明天哪说得完啊?

第二天,只好在依依不舍中和车老告别了。想着过去我们一道走过的岁月,更感到暮岁将至,来日无多,都黯然神伤。别前我给车老留下小诗一首,也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访友重来山城,
正橙黄桔绿秋将晚。
长江东去,嘉陵北流,
参差广厦万间。

往事堪悲,故人情重,
与我长作竟日谈。
更难忘,同游处——
复兴故关,陪都遗址,(注)
无不令人神往流连。

兴亡事,知多少?
已化作一片过眼云烟。
凭谁问:
当年英豪安在?
到而今,都付与
渔樵闲话,废垒残垣!

注:抗战期间重庆为中国陪都,抗日圣地。一时多少豪杰。重庆市郊有地名曰"浮屠关"。蒋中正委员长将此处更名为"复兴关",以宣示我军民抗日必胜之决心。曾与车老同游于此,指点关山,无限感慨。


2008年12月20日完稿


相关新闻
戊戌年的伤痛并未成为过去
改革危局与清末新政比较
历史为什么是中国人的包袱?
目睹一次“计划生育”的盛会
周扒皮曾外孙出书 半夜鸡不叫
从暴力革命到“丝绒革命”
王光美作为迫害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