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张近仁:在实践中积累民主力量
日期:12/14/2011 来源:民主中国 作者:张近仁

一、民主正在国人心中涌动


茉莉花革命的时候,中国人盼望茉莉花来中国开放;占领华尔街席卷全球的时候,中国人翘首以盼参与其中;然而,本•阿里逃亡沙特、卡扎菲暴死荒郊野外、埃及总统关进囚笼、也门总统识相引退,叙利亚总统困兽犹斗,——整个非洲独裁者惶惶不可终日之时,中国独裁者依然春风得意,保护权贵集团享受着专制带来的无限逍遥。国人莫不心生凉气。然而,仁人志士正在努力,国人并非就此泄气沉沦,总是怀着一股希望,一股热血,朝着民主自由的道路奋进。

茉莉花革命的时候,仁人志士也曾在二月份组织过各大城市中心广场散步的行动。然而,中国社会变革有自己的特点,仁人志士们在没有民众广泛支持下被共产党当局关机监牢,受到拘谨、监视,民主变革的领导力量受到摧残,民主运动遭到打击。然而,民主就像春天受伤的一支茉莉花,一阵春风吹过,自我疗伤,重新生长。半年多来,自发的民间维权行为层出不穷、遍地开花,自觉的民主行动也在特别事故下一个个发生,先是温州动车追尾事件民众聚集在事故现场追悼死者,后有广州村民由于征地黑幕集体游行,再有甘肃幼儿园校车恶性车祸引发民众在兰州和当地政府广场悼念死难儿童。这些,都是民众控诉当局者的民主行为。

因此说,民主并没有因为执政者当局的打压而退缩、而减少,更没有消失,反而是增加了,一有事情发生,民众便知道起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控诉当局。网上关于官僚腐败、权贵张狂、道德沦丧议论更是如沸水翻滚,从未停息。这是可喜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和存在,当然得益于互联网。然而,贡献更加大的,则是民主志士的努力。民主志士就像网络先生,总是引导舆论,开启民智。

民主志士们的功劳不仅表现在当下的网络中,当代以来中国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民主志士努力奋斗的结果。1989年民主运动,敲响了闭关锁国的丧钟,促使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敞开国门,普及西方经济运作模式,善待知识分子,产生了二十年来经济迅速增长。

二十年过去了,依赖人口的廉价出口的红利正在耗尽,依靠投资催生的经济增长已经走到尽头;货币日益集中在权力拥有者和租权者的囊中,挤压内需,推高物价;权钱至上,人际冷漠,道德不存。由此,1989年民主运动的成果已经用尽,新的民主运动迫在眉睫。由此,在民主志士的努力下,民主正在国人心中涌动。

然而,由于我国是一个民主文化缺乏的国家,实现民主困难较大,光有纸上谈兵于事无补,走进实践才是推进中国政治制度从专制向民主转型的关键。细细想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二、把经常性与非常性结合起来。

 
所谓的经常性,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实践和推进民主。所谓的非常性,就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发动民众参与议论、抗议、围观、问责,以此锻炼民主力量,扩大民主影响,壮大民主群体。

为什么要把经常性与非常性结合起来?首先,经常性是非常多的,每日存在的,日常生活中的。而非常性是很少的,是偶然发生的。比如说官员腐败,就是每日每时的,自发的和大批的,就是经常性的。我们就是要把官员腐败这个经常性变成民主声讨的经常性。哪个官员生活霉烂,淫照流出,强奸妇女;哪个官吏贪污轻判,不良资产转移海外;强拆引发自焚,强征引发冲突,城管草菅人命;各级政权机关选举。等等,这些是经常发生的。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些机会培养民主群体,强化民主意识,逐步扩大民主人群。

其次,经常性可以为非常性提供力量。比如说,四川大地震,房子倒塌最厉害的是学校,政府的房子破坏性不大,这就是非常性的事件。这件事本来是声讨当局的重要机会,可是,尽管有一些志士不断努力,还是没有多少人响应。这就是经常性做得不够。后来,民主人士意识到了这点,提高了参与经常性事务的力度,才在温州动车追尾、上海火灾、甘肃幼儿校车车难这些非常性事件中体现出比较大的力量来。反过来说,非常性也为经常性提供力量。拿幼儿车难来说,经过网民的声讨,对于当局蔑视平民儿女有相当的认识,在当局援助马其顿校车这个经常性的时刻,网民才发生了声讨当局的浪潮。

就是这样,经常性与非常性相互作用,不断提高民众对于当局的失望和愤怒情绪,民主和权利意识不断提高,民主群体不断壮大,达到一定的程度,民众要求民主的高潮就会到来。

 
三、把个体事件、群体事件、社会事件结合起来

 
政府组织的强拆不断出现所谓的钉子户,官二代富二代飙车杀人,官吏贪污、公权私用、强奸淫乱,这就是个体事件。政府征地暗箱操作引发民众不满、官商勾结的工厂引起的环境污染造成居民受害,等等,这就是群体事件。温州动车追尾、上海火灾、甘肃校车车难,引含的是整个民众的利益,就是社会事件。

为什么要把这些结合起来?个体事件虽然表现出来的是某个人的利益,其实折射出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力状况。群体事件虽然表现出来的是某个地方的群体生存现状,其实隐含着中国官民利益的根本冲突。社会事件就更不用说,乃是中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妄顾民众专事权贵的写照。

中国有句成语——一叶知秋,用来说明个体事件、群体事件和社会事件的关系是很恰当的。个体受到伤害,就说明群体也会受到伤害,因为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照样,群体受到伤害,弱势群体所组成的弱势群体整体就会受到伤害。

既然是这样,个体、群体和社会整体就有结合起来的必要。正像网上流传的一则犹太人关于纳粹残杀别人自己不管最后杀到自己的头上来的道理一样。

那么,如何把三者结合起来呢?当前,冷漠已经成为国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准则。冷漠的形成,罪恶的社会制度是最重要的推手。冷漠是民主的死敌,是专制的同胞兄弟。民主志士,就是要通过关怀个体达到凝集民心的目的,通过关怀个体进而关怀群体,通过关怀群体连结整个弱势群体社会。这样,让民众看见温暖,看见希望,看见出路,逐渐脱离冷漠。

关怀个体,就是要在个体的正当权益受到伤害的时候出手相助,在网上大造舆论,用事实真相揭露当局的险恶,博取民众的同情和支持,让千千万万个个体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还有千千万万的人跟自己站在一起。同样,某个群体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出来给千万网友看,取得他们的支持。

当然,在网上表示同情是不难做到的,难在走出网路,走进实践中。
记得2009年邓玉娇刺杀官吏后网上的支持者不计其数,并且有网友自发组织起来到当地医院、邓玉娇的家中支持邓玉娇,最终迫使当局无罪释放邓玉娇。在这件事情中,通过对个体的关怀,引发群体效应,进而引起社会效应,是个体、群体与社会事件结合的典型。

三类事件的结合,就是通过对于个体的关怀,唤醒民众内心的同情和互爱,当某地发生当局侵犯群体利益的时候互相联络组织群体抗争;群体抗争不断发生,形成规模效应,整个社会的抗争就不远了。这样,抗争从个人利益诉求到群体权利诉求,当形成社会弱势群体整体抗争的时候,就自然是上到更高的层次——要求民主和自由了。
 

四、把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结合起来

 
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引起,所有的经济问题,都会从政治问题上反映出来,同时,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都是通过社会事件表现出来。因此说,把三者结合起来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就是典型的社会事件。校车车难、征地风波、强拆自焚、水土污染、警察杀人、官吏强奸、军人脱逃、官富二代持强凌弱,等等,也是社会事件。这些社会事件频频发生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却折射出政治制度的硬伤。

我们在网上经常看见社会事件,网民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然而,总是就事论事,议论一番,咒骂一番,就此偃旗息鼓,没有深入剖析这个事件的利益关系,没有揭示深藏背后的政治原因。我们说,砍树要盘根,如果不把根部挖出来,过了一段时间,这颗毒树就会重新发芽,再次给人们造成危害。

拿校车车难来说,自从农村小学教学网点合并以来,校车车难就没有停止过,群死群伤屡次发生。这后面是什么原因呢?稍微有点社会觉悟的人都知道,这是政府的责任。这一点,广大网民都知道,都在同声谴责。然而,光谴责还是不够的,还要挖出深藏后面的根源。根源是什么?我们要深入思考。农村网点合并,当局解释说是为了节约师资。师资真的节约了吗?事实上老师并没有减少,而是在不断地增加。也就是说,财政投入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教学网点合并后,有人事权的官吏方便用调动工作的机会赚钱,这才是问题的实质。网点一合并,七岁儿童也加入了爬山涉水、长途奔波求学的行列,有条件了便由家长集资租用烂车接送孩子,不但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而且增加了儿童生命的危险。把钱节约给官吏,把危险留给孩子,这才是网点合并的结果。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看见钱的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政治上的。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政府漠视民众的生命,不把民众的后代的生命当一回事,只考虑自己的权位、自己口袋里是否装满钱。各级政府争先恐后建筑白宫,各级官吏与开发商共同分享出卖土地带来的滚滚钱财。同时,各级行政职能部门的财政预算都是把自己的吃喝、用车放在第一位,招待费每餐动辄几千元,坐的车子追求进口的、高档的。这些官员为什么敢于这样做?因为他们不怕民众,因为他们的官位是由上级决定的,而不是由民众选举的。最高当局为什么不管?因为各级各类官吏都是这样,管了这个管不了那个,管不胜管;因为最高当局的子孙也都在做同样的勾当,管到底就管到自己的头上。这样的利益链、厉害关系错综复杂,正是专制政治的结果。因此说,要根治各种危害民众生命的社会现象,就必须改变目前官吏的任命制度,代替于选举产生官吏的制度。民众的认知程度普遍到了这个层次,民主转型就不远了。


相关新闻
梁京:2011的全球反思大潮
一个宪法学人的微博议政实验
江流水:对“进步”论的批判
牟传珩:点击“核心价值体系”的死穴
中共党校教授:宪政民主是共产党执政使命
权力的僭妄——所谓“文化体制改革”
“中国模式”下的文化与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