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论语》是沦窳,是垃圾;《道德经》是瑰宝
日期:4/15/2014 来源:网络 作者:黎鸣

——中国人不会读书的范例:把垃圾读成了圣经,把瑰宝读成了玄经     



 

一个不会读书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不会读书,他们把一本下三滥的书《论语》读成了圣经,而实际上不过是“沦窳”,是让人精神沦落而灵魂寙败之书。然而中国文人们却把人类的瑰宝,老子的《道德经》读成了读不懂的“玄经”。为什么会这样?我今天就以中国人读《论语》和《道德经》的情形为范例来说明,为什么说中国人不会读书?

首先必须概定,什么样的书才可能称作好书?真正的好书至少必须满足如下的三个最基本的条件:

第一,               书中的主要概念必须有精确的定义,这些概念是围绕作者的中心思想和论题展开的概念或词汇系统,而不是彼此没有关系的完全孤立的概念或词汇,书的中心思想应该至少不违背其论题对象领域的真理,例如自然科学的书籍至少不违背质能量守恒定律,而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书籍至少不违背“人人平等”的真理信念;

第二,               书中的判断必须有准确的归纳,这些归纳必须是在大量实际经验的支持下获得的,而不应该是作者的独断,或是从书本到书本的不负责的征引,或是借助名人的不负责任的夸夸其谈;

第三,               书中的综合结论,至少是经得起最一般的逻辑思辨的审查的。

上面关于好书的概定,主要是针对有关思想方面的著作,例如今天主要讨论的《论语》

和《道德经》,即属于这一类。而通常的文艺作品,例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则重在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场景描写、抒发情感,等等方面,固然,文艺作品也不能没有直接或间接的社会教育价值需求方面的问题,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是一部高扬人类真善美精神的好书。

上述的三个判断书籍好坏的标准,其实是最一般的形式逻辑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对于著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严格地说,这已经要求得相当松弛了。然而即使是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论语》根本都做不到,而且更把主题引向了反人类文明的非常错误的方向。中国历史始终都只能在假恶丑的道路上逗留,问题的全部思想方面的责任,《论语》起码要占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论语》与《道德经》都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献,字数都不多,《论语》约一万一千字,《道德经》只有五千三百字。它们之间明显的差别在于,《论语》是许多人的合著,因此明显是一盘散沙式的杂拌,根本就没有形成整体。《道德经》则基本上属于一个人的作品,虽然也不排除会有后人的部分篡改,但总体还是比较完整的。从作者的情形来看,《论语》就已经显露出它的巨大的思想裂痕了。

按照上述的条件来考察《论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论语》之中的最主要的词语,例如仁义礼智信之类,均没有最起码的定义。虽然从大量重复的运用之中,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著作者们的意向,那就是显示《论语》对象主角的孔丘,一心一意想要力挽春秋时代周朝天下“礼崩乐坏”的严重颓势,自然同时也是孔丘本人的想当大官,掌握大权,以“一匡天下”,使之“礼归乐清”,重回孔丘心中的“夏商周”三代的“大同”世界。乃至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决心和大抱负。

从全篇《论语》的杂碎的议论和叙述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孔丘的心里,真正具有最高地位的东西,只有以周公为主要作者的《周礼》,以及其中的《礼乐》,即孔丘《六经》之中的《礼经》和《乐经》。孔丘不仅在《六经》之中让它们居其中(诗书礼乐易春秋),更在“六艺”之中让它们居其首(礼乐射御书数)。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礼乐”在孔丘心中的崇高的地位。我可以告诉亲们,这才是真正理解《论语》最关键的钥匙。没有这把理解《论语》总根的“钥匙”,只顾看语句本身,那不叫看书,那叫在沙滩上捡贝壳,看到漂亮的就大叫大嚷,以为发现了多么了不起的珍宝。那是没有理性的孩子们的读书方法,可是却变成了所有中国文人们读书的方法。中国文人们永远运用这种方法读书,也永远用这种方法写书,最后的结果是,中国人不仅不会读书,更不会写书。中国人“独尊儒术”、“尊孔读经学儒”了多久,中国人的这种不会读书和不会写书的习惯也就坚持了多久,直到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才开始感到自己不会读书和不会写书的巨大的落差和巨大的痛苦了。

正是这种不会读书和不会写书的愚昧的习惯,使得中国文人们根本就读不懂老子的《道德经》。老子可不比孔丘,老子曾经是周朝天子朝廷中“国家图书馆”的“馆长”,管理天下所有的图书,老子阅读过的书籍远远超过孔丘,加上老子即生活在天子周围,对于天子其人其事远不像孔丘那样只能盲目地仰望、猜想,而是早就把他们的统治天下的伎俩看得清楚透亮,根本没有任何神秘可言。读书多,阅历多,思考多,这构成了老子撰写《道德经》的最不可缺少的也是最有利的条件。两千多年中国也只出了这么一位真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人学家老子,也只出了《道德经》这么一部真正超越了全世界人类的奇书。如此奇书,孔儒文人们怎么读得懂呢?仅仅像孩子们捡贝壳那样地读书,或者用通常的话来说,即是“说文解字”的方法。然而老子的《道德经》中几乎每一句都是美丽的贝壳,可是这些贝壳组成了什么样宇宙、生命、人类、人类的智慧等等的画图,儒家文人们却一点都看不出来了。

我们就具体地来看老子在《道德经》中是怎么写书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最主要提供了如下的一些最重要的概念,并且几乎全都具有非常清楚的定义。首先是道、德、宝,其次是道可、道非、常道,下德、上德、常德,慈(宝)、俭(宝)、不敢伪(宝),最后是玄同,玄德。总共14个最主要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老子《道德经》最重要的思想网。仔细思考这张思想网,我们可以发现,一切有关宇宙、物质、生命、人类、人类的社会、人类的智慧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几乎全都可以在这张思想网之中获得重要的思维的启迪,甚至重要的发现、发明和创造。

什么叫做人类的思想?人类的思想包括最基本的概念,概念的类——范畴,范畴的类则是最基本的全息逻辑面,概念有定义,范畴有对立面,不同范畴的类组成了复杂的逻辑多面体,这其实就是逻辑关系的总体。实际上老子就是利用了他特别创造的上述的概念群组成了一个具有复杂的逻辑多面体的全息逻辑的关系的总体或总的系统。这个关系的总体,完全遵循了伏羲的阴阳、三行、六度的“八卦”、“六十四卦”的形象的分析方法。在伏羲只有画图的形象,而在老子,则不仅有形象,更有抽象和超象。正是这所有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超象思维,组成了老子《道德经》的伟大的全息逻辑思维。

老子是对伏羲的逻辑(形象)符号作出了最全面的语言阐释的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具体地讲是哲学思想家、人学思想家,实际上也是全人类之中最伟大的逻辑思想家。关于老子《道德经》的全面解说的书我已经撰写完毕,正在作最后的润饰和修改。老子才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真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人学家、逻辑学家,更是具体的道德家,以及全人类真正伟大的文明精神的导师。孔丘算什么东西?仅仅他的徒子徒孙们的《论语》不仅没有告诉中国人孔丘有多么“伟大”,反而更告诉了中国人,孔丘有多么地“渺小”,多么地“无聊”、多么地“骗人”、多么地“流氓”。凡是在历史上曾经把《论语》赞美成了多么了不起的人类思想“巨著”,从而再把孔丘赞美成了多么了不起的人类思想家、哲学家、道德家、教育家的人们,实际上全都是关于思想、哲学、道德、教育问题的完全的无知之徒,因此实质上他们也全都只能是百分之百的傻瓜、混蛋、骗子,甚或可以一言以蔽之,“政治、文化流氓”。有不服气的人们尽可以写出文章来进行自我辩护,我断定,他们连最起码的为自己辩护的“工具”都没有。什么是最起码的“工具”?逻辑理论工具。他们能有吗?

我今天告诉所有的中国人,特别是那些认为孔丘和《论语》有多么了不起的中国人,孔丘是谁?孔丘是一个根本就没有任何真正人类理性思想的流氓,他的所有的言论、行为、思索,全都只是在为了维护周代的“礼乐”,为了挽救周朝晚期“礼崩乐坏”的颓势所作的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的垂死挣扎。孔丘本人即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傻瓜、混蛋、骗子——“政治、文化流氓”的千古“模范”。令人悲哀的是,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人全都被这个傻瓜、混蛋、骗子——“政治、文化流氓”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给骗了。甚至直到今天,中国的大多数的文人们,还在继续要求继承孔丘这个傻瓜、混蛋、骗子——“政治、文化流氓”的儒家、儒学、儒教,也即礼乐、礼学、礼教的衣钵。如此愚蠢的中国人,真是让人心痛和心酸啦!

然后,《论语》是什么书?《论语》是世界上的一本最没有价值的下三滥书,它除了骗人,不可能给任何人以真正人类“文明”的价值,因为它所讲到的一切,全都是建立在永远“人人不平等”的邪恶的“礼乐”思想的基础之上。它的大量非常好听的所有的话题,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教无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盗亦有道”等等等等,实际上全都是经不起思辨推敲的把人引向“合礼”的邪恶道路的假命题,也即永远都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之中真正实现的骗人的话题。因为它根本就不讲一切有关概念——范畴——逻辑的事,它根本就不讲人类活着的真正的价值:平等、自主、自由,顺便指出,老子则不然,老子的“玄同”是人人平等,老子的“玄德”是人人自由,老子的“三宝”是人人自主。非常可悲的是,中国人把《论语》读成了圣经,却把《道德经》读成了永远都看不懂的玄经。

最后的结论,《论语》是沦窳,是垃圾,《道德经》是瑰宝。我请所有的亲们永远记住,再也不要被《论语》这本坏书迷惑了。我可以警告大家,你阅读《论语》的过程,就是败坏你的大脑的过程。你一定要读,你就去读,这是你自由的权利,我决不拦你,但我有言在先,不毒坏你的大脑才怪!因为中国人读《论语》,早就已经成为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沦窳”——“沦落”和“寙败”的痛苦命运的明显的“前车之鉴”了,如此两千多年“沦窳”的“前车之鉴”,你还想要去试上一试?不妨带上我的“警告”前行。一人一生的好运,关键在读好书,遇好人。在这个意义上,我警告你:《论语》是“沦窳”!它绝对不会是给你带来好运的“好书”,而是完全相反,是一本绝对只能给你带来厄运的“坏书”。不信,你就去试一试吧,我的话也已说完。但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看到我的警告。

此新闻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相关新闻
一定不会允许甲午的废墟再现于神圣的国土
曹长青:蒙面女都投票了 中国还要不要脸
38年前轰动全国的“总理遗言”作者去世
陈益南: 谁应对文革罪孽负责?
饿死三千万,没有大逃荒是不可能的
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的前辈我的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