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中国报道

 

中国的稀土战略
日期:11/7/2009 来源:德国之声 作者:德国之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储藏国和开采国,仅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的稀土产量就占世界总产量的40%,中国的稀土可以满足全球97%的需求。由于中国限制出口、提高价格,德国的高科技工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明镜周刊》列举了一些源自稀土的金属对制造太阳能光板、电动汽车蓄电池、移动电话的重大意义后写道: 

“北京发出的信号明确无疑,中国的稀土出口将越来越少。中国决定,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保留绝大部分产量供自己使用。制造稀土紧缺状况是权力极大的中国工业和信息产业部新原料政策的一部分。国家计划部门减少生产,显然是为了把金融危机爆发后下跌的价格重新哄抬上去。这一做法收到了成效:每公斤钕的价格为25美元,是2003年的四倍多。用于激光的镝每公斤售价150美元,是以前价格的十倍。

“同时,中国准备把内蒙古的许多小矿合并成几个矿山集团,成为包钢稀土高科技公司集团那样有实力的单位。这家企业是全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厂家,它把自己称为本行业的‘龙头’。接待大厅的一块石头上镌刻着中国传奇式改革家邓小平的一句话:‘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人民共和国就这样囤积自己的矿藏,也系统地保证自己在世界各地获得其它资源。它参与澳大利亚铁矿石和刚果钴矿的开采,同时补充自己的库存。三月份以来,中国的锌存量已翻了一番,铅存量甚至增加了600%。中国有足够金钱购买,有两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供使用,也用于购买武器。”

《明镜周刊》认为,西方工业国多年来忽视稀土资源的战略意义。与稀有金属相比,德国政府更为重视石油和天然气。中国利用这一机遇发展了稀土工业:

“中国对这些工业专用金属实际掌有垄断权并非大自然的恩赐,世界其它地方也有这些正在探寻的原料。从地质来看,谈不上真正短缺,更多是价格问题。西方矿业不愿为冶炼几吨稀有金属进行高额投资,因为生产过程劳动密集、耗费能源。而中国拥有廉价劳动力、环保法规不严格,正好开采。

“工业界必须为解决供应困难问题寻找出路,回收利用贵重的工业金属是可能性之一,也可试图完全避免使用稀有金属。但德国企业当然不能全然放弃这些稀有金属,工业仍然要依赖外国、尤其中国内蒙古供应。

“那里的战略家们不想继续只进行开采,他们正努力把这些原料加工为终端产品。包头高科技园区的国家计划官员陈富才表示欢迎外国援助。他建议博世公司的经理在包头设立一个制造电动发动机的生产点。”


相关新闻
血船往返跑 国格河底沉
三峡水库蓄水导致库区地灾风险加剧
梁京:官民博弈进入新阶段
中国人工资“被增长”
长平:白毛女嫁黄世仁的禁忌
艾未未呼吁地震信息公开
感谢开胸验肺的伟大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