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第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再谈“三农” 专家称有新冷战背景
记者:王允
2025.02.24 16:08 EST

图为北京大兴农村一景。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2025年一号文件强调,要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保障粮食安全并增加农业效益。 (美联社图片)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及国务院周日(2月23日)发布了聚焦“三农问题”的新一份中央一号文件,其中强调,要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保障粮食安全并增加农业效益。中国长期进口大量粮食,在这种前提下如何增加中国自身农业效益?这里所说的国际环境又到底是指什么?
今年所发的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第十三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和往年一样,这个文件仍强调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同时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粮食稳定供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文件把“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放在了重点工作的首位,并指出目前中国农业虽然在发展,但“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这种说法把中国农业问题,尤其是粮食安全问题,放在了中国国际环境的框架下,这似乎给中国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冷战”背景
本台特约评论员、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成员程晓农对记者分析说,中国的农业政策要放在中国的国际战略,尤其是“新冷战”的背景下去理解,“中共最新的军事战略已经实施五年了,而且按照这个军事战略,中国启动了中美冷战,不惜造成战争,也要达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合理目的。就是说我要怎么样,你们必须屈服,那这个就是道地的世界霸权。”
他指出,2021年修改《国防法》就体现了这种战略,“国防法有一条全世界都没有的,就是中国把经济发展作为加强国防的理由。”他认为,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把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放在首位,就体现了中国的这种战略转变。
随着近年来中美关系日益紧张并逐渐走向对抗,越来越多的人用“新冷战”来定义这种关系。中国官方背景的学者温铁军等人曾试图解释“新冷战”如何影响了中美关系。中国官方甚至认为是美国在试图把中国拉入新冷战。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新冷战”这一标签过于简单化,忽视了当前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