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人民的选择在哪里 国共内战
日期:1/24/2004 来源:天下论坛 作者:不锈钢千秋

人民的选择在哪里 千秋评国共内战

不锈钢千秋

46年到49年的国共大战,中共迅速战胜国民党,从此确立了统治中国的执政地位,这是一段共产党津津乐道难以忘怀的辉煌历史,总是强调内战的结果就是中国人民的选择,经常以此来证明中共政权的合法性合理性,也经常有人问:“如果不是民心向着共产党,为什么仅仅3年多,貌似强大的国军就会被彻底打败?”从坚持这个谎言出发,有些人还画蛇添足地倒推出,是中共的土改政策好,深获中国农民的支持。

中国人民或农民的意愿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土改乃中共胜利之母,真是笑话!柬普寨的波尔布特土改搞得更彻底,而越南的胡志明因为当年不愿按中共的指令搞土改而遭到刘少奇的严厉批评,波尔布特是否就比胡志明更得入心了?柬普寨是否就比越南经济腾飞的更快了?中共为自己的胜利搜肠刮肚地想出了包括土改在内的种种理由,牵强附会!

翻开历史,国共之争绝不是46年才开始的,上海的四一二清共,南昌的八一起义一直到七七庐沟桥事变,内战早就在进行了,国共两党在腥风血雨真枪真刀中已经厮杀了十几年。当时的国民党远没有统一中国,力量小而且分裂,但共产党好象一直都没有占据过什么上风,最后反而被赶出了三个最主要的农村根据地,被迫踏上万里逃亡的漫漫长征路。可见共产党和红军也没有什么大神通嘛!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就已经在南方各地开展土地革命了,打土豪分田地,但据鲁讯先生的《铲共大观》记载,当年长沙杀共产党时,万人争睹,欢呼雀跃,这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人民并没有因土改而简单地站在暴戾的共产党一边。如果一定要说49年共产党杀败国民党是中国人民的选择,那国民党在这一时期杀共产党的胜利是否也应该算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呢?是不是谁打赢谁就是中国人民的选择?那日本人统治东北统治台湾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啦?好象历史不能这么简单地注释!要真正了解国共两党的恩怨结果和胜负原因,得从他们的源头谈起!

国民党和共产党,生来有缘,都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特殊历史环境的特殊产物,也可以说是我们北方强邻一手拉扯大的一对异姓兄弟。国民党曾是苏联的干儿子,而共产党则是苏联的私生子。孙中山先生当年在走投无路之下,以俄为师,向苏联一边倒,这当然有他欣赏俄国革命后一党专政易于推行国家变革的因素,但更大的原因,我想是他在军阀割据的旧中国,急于打开局面,需要建立一只强大的国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他需要外援!而这,除了苏联,当时是没有哪个其他国家愿意和能够给他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三大政策,对国民党孙中山而言实际目的只有一条,联俄!扶助农工只是一个空头口号,喊不喊谁都不在乎,联共对国民党来说根本无必要,当时的共产党是几十个人,一条枪没有,在中国还不为人所知,而国民党经过辛亥革命,号称中国第一大党,在长江以南颇有群众基础,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联共的政策就是苏联强加给国民党的,苏共需要国民党的组织基础来迅速养大他的私生子,而国民党要得苏援,就得接受这个条件,这就产生了所谓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也就是他们各怀鬼胎的开始!现在的共产党和亲共人士,一讲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往往只提联共多么伟大多么正确对历史产生多么积极的效果,几乎不提联俄,这真是本末倒置,不是你亲爹武功厉害,国民党跟你共产党这样吃奶的小孩联手干什么?国民党人士现在在写这段历史时,又往往只强调自己是受骗受害者,这也不对!当时不联共就甭想联俄,而不联俄,何来国民革命军?何来以后国民党主导中国的历史?虽然是权宜之计,但似乎两党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联俄之后,苏联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武装援助,帮助建立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苏军的各军种顾问进入黄埔军校,新军队素质发生质的变化(就象后来解放军一样),战斗力迅速超出国内其他土旧军阀,这才有了国民党北伐成功和统一中国的实力基础。但他也不得不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苏联派来的总顾问成了国民革命政府的太上皇,以苏联为靠山的共产党的影响迅速扩大,大批共产党人进入国民党要害部门,蚕食着国民党的各级机构。象周恩来当时能当上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先为副主任),凭得什么?资历?贡献?文凭?还是才干?都不是!是共产国际强行派入黄埔军校的,国共两党实际上是在同一批军校学生中展开争夺,俄国人为中国的几十年分裂内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有象叶挺独立团,获苏联装备最精良武器,编在国民革命军中,国民党却无权调动指挥,其人事安排,通通由中共决定。一些国民党的党部组织,并不听国民党中央的决定,而是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就是在国民党的势力范围内,打土豪分田地从没有在东北华北进行过,而是国民革命到哪里,他就在那里以国民党的名义进行,一副天生吃定国民党的样子!这种党中之党军中之军的怪现象,导致国民党的分裂和中空,看在国民党内所谓爱党爱国人士(当然在中共看来,那应该是反革命顽固派)的眼中,能忍受多久?确实是个问题,蒋介石的清共,一定条件下恐怕是必然的选择了!

中共的史书认为,蒋介石是为投靠美国而清共的,真是胡说八道!美国此时的对华政策并无大的作为,当时的美国不是世界的高个子,蒋介石对美国政治制度也从没有向往过(请记住:任何独裁者对美国分权制度大概都不会有主动的向往)。蒋介石在得势之后,感兴趣的也始终是苏联德国和意大利的集权模式。蒋介石的清共,实际上是清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国民党的利益,也为了中国的利益。这与美国是无关的。如果一定要说蒋宋婚姻是勾结美国,那请注意,与宋家的联姻是从孙中山开始的,骂孙中山勾结美国似乎更合理些!

回头我们比较一下,毛泽东和蒋介石,应该说是历史上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但表现也有某些惊人相似之处。这两个前后任中国至高无上的皇帝,都曾把自己最宝贝的太子,心甘情愿地送到苏联去,当人质以博得斯大林的欢心;两个都迷信枪杆子远甚于书本子的人,却都曾在党内斗争受挫时,向自己的党组织提出辞职要求到苏联留学!这种奇妙的巧合,可说明苏联对中国现代历史影响之巨,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深知当时中国革命的源头在苏联,动力在苏联,要得中国必须处好与苏联的关系。而苏联,对华政策,始终摇摆于国共两党之间,国民党可教,共产党可爱,认为国民党有基础而共产党更亲,因此阴阳两手,与国民党合作的同时极力栽培共产党。但另一方面,结局也很相似,蒋毛最后都辜负了斯大林的殷切期望!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与苏联分手之路。不同的是,蒋介石迫于形势,在儿子还未回国,半个中国都未站稳的情况下,不得不开始清俄,道路艰辛。而毛泽东则是一直等到韩战后,苏援拿到手,苏军撤出东北,亲苏势力清除后,苏联在中国再没有反对力量可以借重的情况下,才开始变本加厉地反苏。平心而论,蒋并不仇苏(49年后的心态当然是另一种情形了),清共是当时历史条件下迫不得已的反苏行为,对苏联来说,蒋介石实际上比毛泽东更易于和平相处。而毛的反苏,有变态过分之处,但当皇帝后不愿再当儿皇帝,这点又与蒋有相同之处。斯大林不了解东方人的反复无常以怨报德,只想操控中国,对华政策投入颇多最终结果却是完全失败!

一些人说,如果孙中山在,三大政策就不会变,这话太幼稚,孙联俄的出发点是为国民党能吃掉国内其他军阀,蒋反俄的出发点是为避免国民党被共产党吃掉,两者并无本质区别。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那种模式发展下去,这两“兄弟”非打架不可!汪精卫当时应该算是孙中山最忠实信徒了,苏联扶植的武汉政府最后不是也“分共”了吗?

国民党因为清共,失去苏联的大力支持,并经历了重大分裂,但在与共产党的斗争中,仍牢牢占据优势。因为此时的国共两党,势力范围是重叠的。国民党的根基在南方,而共产党因为是借助国民党的组织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势力也集中在南方。国民党在南方先扎根,而且正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专政工具,南方又远离苏联,共产党无法占据港口基地,也就无法得到苏联的大批军事援助,如此等等,严重限制了早期共产党的势力发展,不管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有多正确,割据几块南方的山区最终是没有什么前途的,走不出去红旗就打不了多久,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已!但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的被迫转移却让他意外地寻得了发展新天地。

至今没有人能正确认识长征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并不是共产党所说的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即使国民党也是如此!蒋介石在这最后一次大围剿中,集中优势兵力,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红军主力损失惨重,两年内先后被迫退出经营多年的湘鄂西鄂豫皖和中央苏区这三大根据地,在国军的穷追下向西北方向逃窜。这一方面证明了国民党在中国已成气候,当时实力远超共产党,只要能腾出手来,孤立无援的红军决不是其对手。另一方面,在南方的重大失败和主力红军的北上,迫使共产国际和中共将发展的重点转向北方,而这正好点到了国民党的死穴,北方向来就不是国民党的势力范围,要命的是他靠近苏联和日本的势力影响区,外围环境因素复杂,近代北中国的发展完全未跟上南中国的步伐,中国南北方思想向有差异(大家看洪秀全的西方邪教过不了长江以北和义和团的爱国邪教过不了长江以南,大体就可以明了这一点了),北方旧军阀虚弱多变(实际上后来的蒋介石就是在热河抗战中,认识到北方军队不可恃,而南方中央军长途跋涉北上抗战也凶多吉少,才下决心在上海开启中日战端的),这里随时都是一个内忧外患爆发区。共产党进入北方,尤如Sars病毒进入北方,一旦爆发,其危害程度比原来仅隔绝在南方的几个小山头上不知要大了多少倍。紧接着抗战爆发就是这样一个天赐良机,国民党中央军主力再也无法全力北上剿共,共产党这南方病毒逐渐变异适应北方的土壤,在中华虚弱的躯体上扎下根来,这有点天意吧。但这个过程怎么也不能就说成是北方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就象非典,我们能说中国人民选择了非典病毒吗?不能!大体只能说,是非典病毒选择了中国人民,不幸,但是无奈!

不知蒋介石在败亡台湾之后,有没有想过自己当初剿共的胜利是赛翁得马,安知福祸呢?如果没有这个胜利,中共和红军毫无疑问会坚持在南方的几个孤立根据地里,“安内”仍是蒋介石自己势力范围内的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也就没有张学良杨虎城被逼剿共而与中共合流的问题,不会有西安事变的发生。即使中日开战,南方出生的共产党由于对北方情况的陌生,既不愿意也不容易放弃熟悉的热土而长途跋涉北上从零开始,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在南方的几个苏区上,北方仍然会一片纷乱,仍然有大量汉奸,苏日仍然会支持各种势力,但与共产党相比,这些影响是局部性的。抗战胜利后,苏联当然仍会盘据东北以便讨价还价,但主要会支持溥仪或旧抗联的某些人搞自治,对国民党统治也就没有根本性的影响。蒋介石当年在追击红军时,可能还自鸣得意,以为可以借此进入各地方实力派的地盘,武力统一中国,而各地军阀为自身利益,也就暗中放水,让红军北上。共产党钻出国民党的手掌心,此后的局势就不是蒋介石可以自行掌握的了!最终的结果是蒋介石和各军阀一起被共产党送入历史,真人算不如天算,而国民党势力在围剿红军中,也确顺势进入了大西南,无意中为将来中国长期抗战保留下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可算是有失有得!只是这失对他来说显得太惨重了点。但这样历史性的阴差阳错,又有谁能未卜先知呢?

共产党自己说当年长征北上是为了抗日,多好听的话啊!北上是为了逃亡,北上是为了找娘!这是一个私生子在受人欺负时的正常想法。当中央苏区即将沦陷前,中共接到共产国际的指示,要他们一旦撑不住就往中蒙边境方向走,苏联红军可以在那个地方提供保护。蒙古和新疆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祖国”苏联的势力范围,那也是中国共产党梦寐以求的方向,在西安事变前,中共一直想打通与苏联祖国的通道,以便挟洋自重,2万多西路军战士就是死在这样的征途上,而这正是共产党毛主席当年伟大的战略部署。

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是一件顺民心的事,亡国的威胁近在眼前,中国政府需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苏联政府也需要中国停止内战保卫苏联。在这样的大势所趋下国共再次合作,两党依然是各怀鬼胎,也依然是别无选择!日本人同俄国一样,是能够直接左右中国政局的两大外来力量,国共两党也重视日本的作用,但日本对中国,始终少有苏联人那样全局性的投资,这与日本人的战略眼光有关,也与中日两国地缘有关。与中俄不同,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很容易交流与互相理解,但两国的死结是民族生存空间上互相交叉(借用世界大战略家希特勒的理论),而且交叉的又都是中国的精华地带。这决定了日本人对中国动向的复杂矛盾感情,甲午战争后日本对中国的彻底沦落基本抱同情态度,但又怕中国复兴,国民党北伐时期,日本人多次表态支持中国统一,但济南事件中,日本又迅速派兵自卫反击教训国民革命军。日本的底线就是中国的东北。中日这种地缘关系使日本不会去支援一个全局性政权,不愿意见到一个统一的中国,另一方面,也因为这种地缘关系,中国对俄还可以让,对日本根本无法让,让的太多了,国将不国!从李鸿章到蒋介石,中国全力以赴所对付的来自东方的威胁,实际上都是不得不为的事。这是亚洲两大民族的一大悲剧,而这种旧格局一直到二战后才彻底改观。日本侵华是日本人的错,抗战使共产党坐大也是事实,但抗战本身没有错!

到抗战结束,国共两党再次对垒时(实际上抗战后,饱经战火的中国人民根本就不希望国家再陷入内战!但战争与和平,又岂是一般草民所能选择的!),双方的实力已经此消彼长,国民党仍偏重南方,而共产党在北方有了极大的发展。共产党毛泽东这时做了一个很英明的决定,一切依靠苏联听从苏联,抢占东北要地!抽调大量精干部队奔赴东北使许多共产党经营多年的老根据地实力空虚,马上处于受攻的劣势。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东北是最大的一块角地,连着苏联(原来梦寐以求的目标现在不费吹灰之力就实现了),有亲爹有力援手,地形上又易于独立防守。而且国民党的主力很快也被吸引到东北来,决战放在东北对共产党来说是最有利的一种战略态势!

我曾经强调,国民党输在东北,但东北决战又是无法避免的事,国民党当时确实占据军事优势,任谁都不能坐视共产党割据东北这样一块好地方。不顾一切地跟进东北没什么错,国军战争初期顺利打破共军封锁山海关的企图及推进中的胜利,也证明当时时机上的正确。蒋介石在东北的错误,主要集中在对苏交涉和后期不利情况下的增兵死撑。

中国拧不过苏联,虽然抗战胜利了,中国名义上升为世界一等强国了,这种现实仍然存在,而且更严重了。抗战后中国的一切机遇,都源于日本的灭亡,抗战后中国的一切灾难,都源于苏联的空前强大!二战始终是许多中国人的热门话题,看到别人夸苏军,我却有一个一直不敢讲的观点,二战的结局对中国并不是最好,最好应该是苏联和日本同时崩溃(实际上也很有可能,只要珍珠港事件稍提前,巴巴罗刹行动稍推后),让远离中国的德国和美国去搞冷战,中国在中间崛起。我理解中国人都恨希特勒,他是恶人,但再恶也恶不过斯大林毛泽东,关键是希特勒德国从不是中国人民的敌人,而斯大林是!如果是斯大林死在地堡里,什么蒙古独立,什么大陆变天,根本就不会发生,这才是最重要的。当时苏联在东北的战略目的,是排除第三国势力进入这一地区威胁苏联,经济上的利益还在其次。这种战略针对美国,也可能日本,但还不是针对中国。国民党为得东北,现实只能满足苏联的一些无礼要求。国民党政府没有这样做,认为已在蒙古独立问题上让步太多,自恃国内外的舆论支持,要苏联按协议撤军。在某接收人员被苏军杀死后,全国掀起反苏浪潮。苏联在尴尬中被迫退出东北,但结果是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地支持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实际上陷入与苏联的对抗。这种对抗中,中国是得不到美国的什么支持的,二战后,随着欧洲的没落,美国是自由世界的当然领袖,但这种领导的角色是需要时间适应的,美苏双方这时期主要还是是互相视探。(美国人民大致韩战爆发后才找到感觉)更何况杜鲁门对蒋介石本来就不怀好感。

蒋介石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也明显不如毛泽东,共产党在内战爆发前就能及时收缩兵力集中抢占东北,头脑清醒,国民党在东北失利后,战略机动兵力已全部损失,面临百万东野(兵力已超其他三个野战军总和)大军即将入关局面,拿什么防守?撤退收缩已经是难免的了。华北不撤,有人说傅作义犹豫,但蒋介石的决心还是关键,他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应该断然行事。不仅华北撤,西北新疆也应该撤,让苏联进入新疆可能提醒美国。只有收缩腾出兵力,对付分散的共产党,打一两个胜仗,将局势拖长,才有希望,蒋介石应该说不是看不到这一点,而是他的心态与抗战时相比,有很大变化!

艰苦卓绝的抗战胜利后,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世界领袖大国,蒋介石也似乎成为一个世界领袖了,如果国内再整合成功,发展机遇是难得的好!蒋介石毫无疑问会以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皇帝而名垂千古(毛泽东后来也有这样的机会)。这种即将功德圆满的心态导致蒋介石总是高估自己,急于求成,无法象抗战那样进退没有包袱。毛泽东处于搏的地位,蒋介石处于守的地位,心态的变化也使蒋介石不利的时候不愿面对现实,抱侥幸心理,盼望对方会停顿或内乱,而毛泽东根本就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到华北和徐蚌重兵被分割的时候,一切都大势已去了。一场比赛,本不该输或不该输的那么难看,最后却稀里哗啦了,这应该说也是常有的事。特别是我们中国人,本就擅长墙倒众人推!

评价国共内战,首先我认为,不论是早期的国民党杀共产党,还是后期的共产党杀国民党,都是中国人的不幸,人民都是池鱼!由于中国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国家政权和平交接制度,改朝换代中的血腥暴力是难免的,共产党之推翻国民党,虽然过程中干了一些伤天害理之事,但结果不算大逆不道。毕竟国民党的元老汪精卫曾经扬言:“国民党的江山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血换来的,谁想拿国民党的江山,也请拿血来换!”(现代中国人对这话应该很熟悉吧,因为六,四后,共产党也常常念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国共两党极其类同的地方!在这些人眼中,党才是国家的主人,而人民是他们的战利品!不同的是,国民党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从猿变成了人,而共产党呢?依然能骄傲地向自己的人民扬起它那红红的屁股!),这是国民党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而共产党毛泽东积极响应国民党的号召,也以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最终换取了国民党的江山,正大光明的买卖啊!几千年来中国政权的交替更迭,也都是这个样子的,你国民党说起来也是这么来这么去的,能有什么不服的呢?

所以,历史对毛泽东的负面评价,主要还不是因为他在建国前的种种是非,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手段也不光彩。李世民杀死李建成从而夺得中国最高统治权也不是唐朝人民的选择,但这并不影响历史对李世民的积极评价。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后,人民只好接受他的结果,人民只求一个太平盛世,而李世民给了他们(当然,如果李世民不给他们,他们也无权选择别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这决定了他应该有一个辉煌的历史地位。而决定毛泽东历史地位的是他在立国后的那些祸国秧民。

此新闻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相关新闻
有感于省府易主
中美官场比较
魂断三峡工程
论周恩来 政治家的政治行为
借造假来纪念周恩来会适得其反
国台办副主任周明伟降职台前幕后
戴隆中:2003 从重庆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