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肖雪慧:倒立着[看]现实
日期:9/13/2007 9:56:03 PM 来源:民主中国 作者:肖雪慧


至于国资有没有流失、暴富群体中有没有不合法行径,弱势群体有没有受到不公正对待,等等,全然不在作者视野之内。遗憾的是,回避了这些关键性问题,一连串判断全成了信口开河。

3.睁眼瞎还是屁股决定大脑?

比信口开河更糟糕的睁着眼睛说瞎话。作者就劳资关系发表的宏论,怕是会让人以为撞见外星人了呢:

“工人群众和企业家本是利益与共、相辅相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同一体”

——好像劳资之间原本亲密无间,无须博弈、谈判,中国更是不存在劳资冲突的理想国!似乎压低工人薪金、欠薪、逃薪之类损工人以肥资方是媒体凭空编造的,总理为农妇讨薪、国务院规定限期清理拖欠工资是多此一举!

“民粹主义……从就业、税收和工资等方面摧毁工人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动摇国计民生的根基……”

——好像是企业家提供的就业岗位、付的工资给了工人生存发展机会,似乎就这一个群体身系着国计民生的根基,其他群体都白吃饭来着。然而,那些被认为从资方得到生存发展机会的工人,特别是其中低收入高付出、无保障的农民工,他们为国家经济所作的贡献一点不比企业家少,可以说,没有他们,城市建设将立即陷于瘫痪。如果作者尊重这一基本事实,肯定不会把话说得这么离谱,话里话外大有资方养活工人、工人仰赖资方的意味。尽管也说“利益与共”之类漂亮话,却掩不住颂扬资方、为资方辩护的立场。作者的颂扬、辩护立场,也从语言表达和所选词汇上耐人寻味的不平衡中透出。比如,凡提及工人和“企业家”,搭配词分别是“群众”和“群体”,无一处例外、决不混用,尊卑贵贱泾渭分明。不过,最表明作者立场的,还是那种一触即跳,动辄给揭露和批评我国劳资关系问题的人扣帽子、罗织罪名的做法。

罗织的罪名,诸如“制造矛盾”、“撕裂社会”、“动摇根基”,条条非同寻常。然而,劳资矛盾是批评者制造的吗?前不久,浙江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劳动工资处处长陈秀庆说:“劳资冲突已是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欠薪则是其核心”。对不起,这是媒体披露的。来源是南方周末5月10日第18版。按作者的逻辑,《南方周末》在炒作、这位陈处长在制造对立、在摧毁和动摇什么什么根基。刚在网上看的一个新帖,大概也属此列。帖子上有幅图片,拍的是5月21日河南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门口横幅:“拾菜偷菜下贱可耻”。在蔬菜价格暴涨的情况下,一些贫困市民靠拾菜叶解决一些生计,竟成了公开打击对象,还用上了“下贱”、“可耻”这种在政治文明的国度肯定引起诉讼甚至政治事件的极端侮辱性词汇。

对这些,作者尽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抵死不不承认;也尽可以坚持认为劳资关系是和谐的,社会底层没有受欺侮、没有遭到不公正,对立、冲突是民粹主义制造的。只是,认为“劳资冲突已是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有事实有数据,2004年,建筑行业累计拖欠工程款就高达3660亿元;交通、铁路等行业拖欠情况还逐年增加。而社会底层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仅从昨天那幅标语,就可以读出很多很多,除非没心没肺。

作者批民粹主义。但民粹主义之为民粹主义,不是因为强调平民化,而是把这一点推向极端。可作者自己这种一边倒、不平衡又该叫什么主义呢?

4.一点厘清

《思潮》谈民粹主义,整个一风马牛。但的确代表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即,把民粹主义当成棍子,谁批评强势群体、站在受损的平民一边,民粹主义帽子就可能扣向谁。前一阵重庆杨武夫妇为维护自己私宅而进行抗争,此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被有法学家说这是民粹主义;知识分子、特别所谓“体制内著名知识分子”失去道德感召力,面对这一事实,有的人不反省知识分子自身在这些年出现了什么样的分化、其中一些人陷入了怎样的道德沉沦和腐败堕落泥沼,却说他们被民粹化思潮妖魔化了……
民粹主义如此方便地成了可以随时抡起来砸人的大棒。

然而,站在受损的底层或平民一边说话,并不就是民粹主义;批评“精英”也并不就是民粹主义。

谈底层处境困顿、谋生艰难,是在表述一个事实;认为农村人也好城市底层也罢,都不是受歧视和虐待(尤其受来自公权力的歧视、恶待)的理由,谈的是国民同等待遇问题和导致国民待遇不公现象的体制问题,而不是在对这部分民众进行道德评价,不是把他们的价值或习惯理想化,更不是要否定其他阶层的贡献、排斥其他阶层的利益。

迄今为止,谈及底层,主要还是基于民生多艰的现实,呼吁社会公正,呼吁善待底层、给留一条自救、谋生的路,并不涉及对平民价值观的判断,与民粹主义无涉。拿舆论对杨武夫妇的支持来说,我看就不是因为其平民身份,而是因为他们的遭遇引起了广泛共鸣。就在四月间凤凰卫视晚间一次访谈节目,一位为被拆迁户打了多年官司的律师列举了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其中一例发生在武汉:几十户人家,上班时间家中物件被所谓拆迁公司搬运一空,没了踪迹。三年多过去,至今未获解决。受访律师还披露,在有些地方,法院判拆一户,该法院可得一万元,主审法官可得五万元。如此一来,法院肯定很有动力判强制拆迁。该律师披露的这种黑社会式的强制拆迁以及政府台前台后扮演的角色,并非个别情况,而已经成普遍模式。靠近成都的郫县正在进行的开发,就是先由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出面“摆平”。在这样的背景下,杨武夫妇的抗争得到广泛支持,很自然也很合情合理。

如果说“相信人民”、把平民理想化是具民粹主义性质的价值判断,那么,这不是我国的现实。现实情况不是“相信人民”,更不是美化底层,而是人民很没分量,是把底层当潜在罪犯、准罪犯的势利心态。诚然,包括进城谋生农民在内的底层中,犯罪现象的确不少,但动辄把底层犯罪率作为诸如取消城乡二元户口制或给外来人口进城设置门槛理由的人,却闭口不谈以下事实:第一,论犯罪率,我国掌握或靠近公权力的公务员群体特别其中的官员犯罪率也很高——即使在媒体披露官员犯罪的难度和风险很大的情况下,已经披露出来不过冰山一角的官员犯罪涉及面之广之深,也令人触目惊心,往往一扯就是一窝——;对社会的现实危害和长远危害最大的也是这个群体。第二,底层犯罪,很多情况下是被迫的,比如,为了所谓城市清洁而驱赶各种非正规就业的人而断人家劳动谋生的路,就必然生出许多事端。最近有人撰文呼吁“在把底层逼成杀人犯之前请善待他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再拿一些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偷税漏税现象来说,不堪重负的高税收和税外收费无底洞应是原因之一。相反,官员犯罪不是生活所逼而是欲壑难填,是凭借本应服务于人民的公共权力去侵犯和攻击人民的权利,如果非要说犯罪官员也有被迫的情况,也多半是迫于官场潜规则。

至于“精英”群体名声不佳,越来越成为批评对象。对这个现象,依我看,如果是精英的话,不必过度反应。第一,精英群体事实上在社会上占有或支配着更多资源,受到更多关注或批评,应是社会的常态;第二,当招致了广泛批评,首先需要反省的是这个群体在社会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即使遭到误解,也没必要动辄拿民粹主义帽子砸人,至少应该分辨针对着精英群体的社会情绪是根本要排斥精英呢还是对精英群体的作为表示不满或失望。第三,谈及精英,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即我国目前语境下,“精英”中包括了太多伪精英。此处无意展开,但引述美国文化评论家威廉.亨利遗作《为精英主义辩护》中一段话。他说,“美国社会中同样遍是头脑糊涂的精英分子,其中有的人起的作用极坏。有些人凭借出身或宗教信仰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于这种人我根本不会去为他们辩解。有人不是凭借学识和成就,而是靠着其他途径跻身于一个得享荣宠的小团体里,而且为此自鸣得意。这种人令人生厌……”还说:“一旦才干不再是担任政府官员的唯一条件,信奉精英统治和偏狭就没啥两样。”④我国的情况,远比威廉.亨利说的糟糕,招致广泛的批评甚至反感,再自然不过。动不动就挥舞起民粹主义大棒,其实是缺乏底蕴的表现。

回到《思潮》,我想说的是,谈思潮不能不关注当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当权力成了社会上唯一不断升值的硬通货,这个社会就已经被置于火山口了。作者文末表示要“排除各种各样的干扰”。“排除干扰”一说过于霸道,但我相信本意是想维护社会和谐。可是,如果不对权力的胡作非为这一最大乱源保持警惕,反而在“排除干扰的名义下”封言路,恐怕结果会南辕北辙。

完稿于2007年5月24日星期四

注释:
①载《改革内参》2007年第9期。同一文章以《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点评》为题出现在2007-04-09 经济观察报网络版http://news.163.com/07/0410/08/3BN3MJ9Q000121EP.html,并有光明网、南方网、网易、新浪、授狐等各大中文网站转载。
②自辛亥革命以来至五四前后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一些知识分子中流行过无政府主义。“文革”时期,则是被视为无政府主义大行其道的时期。然而,在我看来,“文革”只是形似无政府主义罢了。因为,即使那些喊“踢开……闹革命”的人,也仍然效忠于或者至少必须声称效忠最高权威;而且事实上他们大多也只是最高权威政治斗争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但这些不在本文论域。本文怀疑是否已经存在作为思潮的无政府主义,这一表述仅限于当前。
③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的“民粹主义”辞条的解释,并参考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相关辞条。引文均出自前者。——作者
④威廉.亨利著、胡利平译《为精英主义辩护》第18页,译林出版社2000年。

此新闻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相关新闻
耕者无其田土地所有权成焦点
呼唤公民意识 建设公民社会
中国农村土地应当走私有化道路
一个宪政中国的伟大异象
王怡:一个宪政中国的伟大异象
中国去年处决5000人
经济垄断源于政治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