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万里谈话”与《零八宪章》
日期:8/11/2009 来源:新世纪 作者:张成觉

——评《执政党要建立基本的政治伦理》

张成觉


去年12月《零八宪章》的问世,无疑是中国民主宪政运动中的一件大事。随着刘晓波案的风波未息,该《宪章》将继续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而不久前网上流传的一位中共“老同志”(有人猜测是万里)的谈话,似乎引起了大陆体制内更多人的注意,尤其是执政党的中下层对之议论纷纷。

笔者一名老同学,曾在某着名大学担任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并兼任该系党总支书记,是个忠诚正直的共产党人。他在读了上述所谓“万里谈话”后产生强烈共鸣,认为所言极为客观和深刻,说出了他要说的心里话。并表示对目前党内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感到痛心疾首。

由此想到一段史实:上世纪60年代初大飢荒之后不久,毛以“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为由转移党内视线,借以摆脱自己因发动大跃进造成“人相食”而陷入的困境。为此他引述了康生的纸条再加发挥道:“利用小说(指《刘志丹》---张注)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紧接着便发动“四清”,揪“走资派”,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

倘借用毛的语言,这篇“谈话”和《宪章》都意欲“造成舆论”,但其目的不在推翻现政权,而只是呼吁深化改革,实行民主宪政。两者相比,前者侧重党内改革,寄托了体制内人士“补天”的想法,具一呼百应之效。

现在大体能够肯定,“谈话”乃假托有崇高威望的党国大老之名义,无论93岁不良於行的前人大委员长万里,或是80岁的前副委员长田纪云,都并非发话者。而其所激起的非同一般的积极反应,实在引人深思,值得作为今后推进民主宪政以至维权运动的借鉴。

首先是策划者熟悉体制内运作的特点,知己知彼,立於不败之地。

“谈话”从“中央党校一位年轻教授”的发问带出,特别具有卖点。以“中央党校”的金字招牌,加上“教授”的尊贵地位和“年轻”活力的招徕,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试想,若是和九八老人季羨林对话,尽管“国宝”的桂冠炫目,但耋耄长者难免唠叨,粤语叫做“讲来讲去三幅被”,陈年老话,了无新意,岂不使人退避三舍,谁会有兴趣听他“讲耶苏”?

其次是“谈话”内容朴实,基於事实,并无高深理论,说的都是大实话,容易让人理解与接受。

讲者一上来就摆事实,广“设问”。首先列举出十一项雄辩的事实,几乎全是尽人皆知,无可否认。诸如党国、党军、党库等等,明显地有违宪法,又与时代潮流脱节或相逆。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打中“伟光正”的软肋,均属人人心中所有,又多系常人口中所无。末尾提及中南海园林归还百姓和党中央职能部门挂牌办公的建议,同样是民心所向,但六十年未能实现,令人感叹唏嘘。

第三是以情感人,热忱可掬,尽显温和理性之态,毫无剑拔弩张之势,从而获得普遍的同情分。

文中自言“对党有深厚感情”,字里行间处处为组织着想,绝非站在当局的对立面“鸡蛋里面挑骨头”。全篇旨在强调“执政党要建立基本的政治伦理”,提法新颖而又来自公认的首席大秀才胡乔木。纵不无“拉大旗做虎皮”的味道,却使全党上自九常委下到普通党员俱无法反对。中间引述一位身份酷似习仲勋的“老同志”的慨叹,仿真度极高。言及赵紫阳蒙冤一案,情深意切;呼吁领导层包容异议,诚恳真挚。最终归结曰对民意之隔膜乃“我们党”执政以来最大失误,一针见血。所有这些,娓娓道来,不见丝毫火气,只觉其一片赤胆忠心跃然纸上。

鲁迅尝云:“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又说:“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於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起草《零八宪章》的刘晓波,正在“被摧残”,面临判刑的命运;他的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同志“在前仆后继的战斗”,其中不乏正“被抹杀,消灭於黑暗中”。而“谈话”很可能出於这样的“为民请命”者之手。

总之,“谈话”有理有利有节,在体制内掀起巨大的波澜。作者策略运用得宜,和当年李慎之的《风雨苍黄五十年》遥相呼应,而又格外耐人寻味。好样的!


(09-8-8)北京奥运开幕一周年


相关新闻
基督教对中国民主发展的影响
余杰:让我们种下一棵树
重读《中华联邦共和国宪法建议性草案》有感
爱国主义须有人权等价值相配合
执政党要建立基本的政治伦理
在贱民家庭的阴影里挣扎成长
从通化钢铁集团工人运动看国企改革的违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