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人上一万,必有异者。”
此异者,或是身怀绝技,或具特异功能,或有卓绝天资,或演空手白狼一夜暴富,或谓翻云覆雨仕途飙升。
毫无疑问,在笔者心目中,沈志华教授就是一位光彩四溢的异者。不过,他之异,显属大异,与所有前面罗列的异者全然不属同一层次。他异在超凡绝伦,异在亮节高风,异在慧眼独具,异在胸中装有五湖四海寰球世界,异在具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坚韧,异在能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与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富翁浑然合为一体,更异在他竟然能以一介书生之力,倾其经商所获之巨额金钱,对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一件又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义大德之举。
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同龄人,笔者毫不掩饰对沈君的热爱景仰之情。笔者舞文弄墨20余年,出书十余本,也算是著作“半身”,一管笔下写过的英雄恶棍精英贪吏,不知巳有多少,却从来没有像此刻写沈君其人其事一样,心中充满如此亢奋激越之情!
笔者有幸聆听过沈志华两场惊世骇俗的学术演讲。有关朝鲜战争的文章近些年汗牛充栋,而沈先生眼中的朝鲜战争却独发奇响,风起云涌,血影刀光,让人耳目一新身心震撼;中苏破裂的原因早巳铸成定论,然沈君一番全新解读,令人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沈先生依据自费数百万元从俄美东欧诸国购回的解密档案,引经据典,台前幕后,紧鼓密锣,人影翩跹,纷至沓来,娓娓向我们讲了个一清二楚。讲坛上的沈教授身材魁梧,当过军人的他腰板挺直,国字脸上双眼炯炯,历史在他的叙述中充满了传奇和悬念,象江河一般迭荡起伏。在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史实铺陈中,他不断提出假设、分析,进行着精致的、富于灵性的思辩。北大、人大、南开、复旦、淅大、武大、中大,中国社科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很多国内名牌大学都回荡过他讲演的声音,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韩国的仁川大学、意大利的罗马大学、佛罗伦萨大学等国外名牌大学,也留下了他讲学的足迹。
当掌声在中国和异国的一座座学术殿堂里无数次骤然响起的时候,笔者注意到——其实根本就无须注意——所有在场的莘莘学子、或风华正茂或白发苍然的专家学者加教授,眼中闪溢着的,均是与笔者绝无二样的眼神!
沈教授在同行们的眼中却分明多了一层意思,那就是妒忌。当然不是妒忌他所拥有的金钱与名声,而是妒忌他居然私人花费巨资,先下手为强,从美俄等国购回的宝贵档案。
对史学家来说,还有什么能比档案更珍贵?
单单是为了买回俄罗斯国家档案馆解密的俄国档案,沈先生就一掷140万。除此之外,他还长期资助中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出版专著,多次主办国内和国际高层学术研讨会、讲座,又花费了数百万元。
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并接受着听众掌声与景仰的演讲者,竟然两次被投进了共和国的深牢大狱,一次是因为反对“四人帮”,一次是被当成了美国中央情局的“特务”。出狱后,沈先生当过卖水果的小贩,当过替小老板提包的随从,然后自己先尝试做小打小闹的小老板,再把自己操练成个日进斗金的大老板。就在他连数清楚自己巳经挣到手的金钱都成为一件难事的时候,这位刚刚腰缠万贯的商人,却决然离开商场,卖掉了自己的公司和股票,重新钻进巳经久违的书斋,独影孤灯,犹如苦行僧般潜心搞起了世界近代史研究。
圈内人说,在国内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学者中,像沈志华这样“上穷碧落下黄泉,五洲四海挖史料”,而且同时能够自如地运用中、英、俄三种文字者,如果沈君不是唯一,也是几位当中的一个。
笔者不能不惊叹,造物主怎么会如此慷慨地把这么多反差极其强烈的色彩全都涂抹到了这个中国男人的身上?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才为中华民族塑造出了这样一个当代极为稀缺的精神贵族?
2、档案毁掉了他的锦绣前程
——就在沈志华觉得时来运转,仕途通达的时候,某一天,连队宣布复员战士名单时,沈志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突然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沈志华”三个字!
沈志华的人生轨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兴衷荣辱的历史密不可分,他出自高干家庭,是个先天性的“红孩子”,在政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父亲1937年就到了延安,从事锄奸保卫工作,能干这一行的,全是经过精挑细选最忠诚的共产党人。父亲是解放前的高中生,在八路军里就属凤毛麟角,能算知识分子了。母亲在 “西安事变”时是西安学生救亡运动积极分子,带领同学们到华清池去向蒋介石请愿就有她的份,事变结束之后也和一大批同学们去了延安,分配到除奸保卫部门工作,在那里认识了沈志华的父亲并喜结良缘。进城后,父亲当上了公安部劳改局副局长,跨过11级门槛,跻身于高干之列。母亲最初也在公安部当处长,后来却因为弟弟的事受到了牵连。沈志华的舅舅是国民党员,在西安警备区当过一个小排长。后来随部队起义了,按照政策应当算是起义人员。但因为部队要占沈志华姥姥家的房子做办公室——他们家是商人,结果舅舅坚持不给,说自己是起义人员,财产不能没收,镇反的时候就把他划成了反革命份子,还判了20年徒刑,发配到青海劳改去了。因为姐姐在公安部,他就总给姐姐写信发泄不满。姐姐也的确曾经为他奔走,还找罗瑞卿说过这事。结果反右倾的时候,有人反映她革命立场不坚定,不适合在公安部工作,于是就把她调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当了个系总支书记。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的第二年,沈志华诞生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沈志华家教甚严,从小好学,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最著名的男四中。初中刚毕业,文革爆发,学校停课,他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一颗红星头上戴,鲜红的旗帜挂两边”是高干子弟几乎共同的人生选择。18岁那年,沈志华也报名参军了,偏偏这时候母亲因为弟弟的政治问题被关了起来。幸亏父亲还在其位,所以这事没能毁了他的军人梦,他终于当上了一名海军航空兵。
刚入伍两个月,哥哥压着嗓子给他打了个电话,说父亲也被抓起来了。
沈志华吓坏了,赶紧问:“爸爸犯了什么罪?为什么要抓他?”
哥哥说:“什么都不知道,既不告诉家属罪名,也不准探望。听爸爸的老战友说,是因为‘杨余傅事件’。”
从那以后,沈志华就觉得自己政治上低人一等,心里再苦,也不敢有丝毫的流露,整天只有拼着命学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技术培训后,他被分到连队,成为机械员,负责轰炸机的维护保养工作。
因为父亲进了大狱,沈志华不得不时时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惧,夹着尾巴做人。可是,由于当时部队官兵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他本是北京四中的初中毕业生,加之钻研起业务来又特别刻苦上心,就很容易显山露水。由于技术好,工作认真,他维护的飞机安全性强,经常受到部队首长的光顾。一次,师长走下飞机后,满意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就是中国航空兵的未来啊!”那时候,沈志华心里就觉着一个词儿,爽!这么一来,他就成了全师赫赫有名的技术尖子,当上了代理机械师。机械师责任大着哩,战机要一头载下来,第一个被抓的肯定就是机械师。
那时候部队里政治学习抓得比每日三餐还重要,还得常常写思想汇报,沈志华嘴一张,笔一动,文化水平想掖也没法掖,谁都知道他是个口笔两厉的大能人。当兵第三年,沈志华便时来运转,领导找他单独谈话,内容让他心花怒发,一是准备发展他入党,二是准备提拔他当干部。
没想命运太作弄人,就在沈志华觉得时来运转,仕途通达的时候,某一天,中队宣布复员战士名单时,沈志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突然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沈志华”三个字!
晴天霹雳!那一瞬间的感觉,就像心肝五脏被人突然掏空了一样。当兵三年,还是个白丁就被扒掉军装,这样的打击对沈志华来说太难以承受了。那时他还不到21岁啊!他心窝上像突然被插进了一把刀子,血汩汩流,人彻底傻了,丢魂丧魄地念叨着:“是不是念错了?怎么会是我?中队长,可不能让我复员啊!”
中队长念完名单,发出口令:“解散。”
战士们散去后,一直对他很器重的指导员让沈志华留下来,给他做思想工作,说:“这件事我不能告诉你原因,但是你记住一条,复员对你有好处,你在部队是没有前途了。我只能说到这个程度。将来到了地方上,像你这样又年轻聪明又肯干的人,一定会有前途的。但是,你要理解,部队的情况不一样。”
这样的思想工作,不仅没能起到一点安抚的作用,反倒让沈志华心中七上八下敲开了小鼓。“你在部队是没有前途了”,啥意思啊?咋听起来简直都不像是人民内部矛盾了?
那几天他天天喝酒,心里烦啊。喝醉了就一个人到机场去扑在飞机上痛哭。他不理解,那么多人留在部队不过是为了脱离农村艰苦的环境,而自己这么追求进步刻苦学习技术,却在窜红的当口上冷不防被列入了复员名单,而且还“没有前途了”。
后来大队长和副团长也都找到沈志华,对让他复员的事表示遗憾,平时也还算器重他的两位首长说起话来吞吞吐吐。沈志华太想问个明白,可涉及到组织纪律,又不敢开口。
沈志华离开部队的时候,把自己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记下的两大本技术笔记送给了他的下任。这些对他已经没有用处了,但是战友们还用得着。
脱下军装回到北京,好在父亲的问题巳经得到落实,并且从五七干校回到了北京。通过武装部分配工作,沈志华成了石景山发电厂锅炉车间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检修钳工。报到后,沈志华十分消沉。老爸看出来了,说了一句让儿子受用终生的话:“人不能受一点儿挫折就这样灰心丧气,你要好好学习。现在这个社会不正常。人生最大的遗憾不在于你有了本事没有地方去施展,而在于社会为你提供这个条件的时候,你拿不出本事来,所以你现在需要积累,需要学习。”
从那以后,沈志华就开始自学数理化,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初中的数理化整个复习了一遍,还自学完了高中的课程。正好赶上1973年那次考试,他踌躇满志地报了清华大学,竟然让他在京津唐电力系统考了个头名状元!清华大学的老师都来工厂找他面谈了。正在沈志华得意之时,东三省那边突然又冒出个张铁生交白卷的事儿,当年全国高校考式的成绩全让他给搅得来一风吹了,录取名单整个调了个儿,考了第一名的沈志华反倒落榜了,开会还挨批呢:“你考这么好就是白专道路”、“听说你还学英语,崇洋媚外”。结果考了头名状元的沈志华没能跨进大学门槛,厂里送了一位4门功课加一块儿才考了15分的起重工去上清华!
沈志华气得含血喷天,一把火把数理化书本和作过的习题全烧了!改学社会科学,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他那时就想整明白,这社会主义到底是怎么了?他印像中不应当是这么副昏天黑地的样儿呐!以前,他对政治不大关心,文化大革命他是“逍遥派”,打着大串联的旗号到全国各地免费游山玩水。现在,他满门心思就想弄明白,父辈们流血牺牲就是为了今天?社会主义到今天怎么就变成这副样儿了?
这时他原先部队的副指导员到北京出差,老领导告诉他,当时之所以让他复员是因为他的档案里存进了一份对他来说很致命的文件——“联动”分子,还打死过人。
沈志华瞳孔大张,吓得魂飞魄散!
文革中的“联动”,都是被打倒的高中级干部的子女,因为沈志华出身在这个圈子里也就成了清查对像。因为要入党、提干,按照当时的规定,部队必须调查清楚培养对像的政治历史情况。负责外调的就是这位副指导员。
当时参加“联动”的干部子弟都关在北京的监狱里,副指导员来到了监狱,有一个人就跟他讲:“沈志华是联动分子,还打死过人。”
这位副指导员大惊,下了许多工夫,但是查无实据,只好回去向部队如实报告。部队首长也感到这事非同小可,虽然只有检举没有证据,但性质严重,绝对不敢掉以轻心。于是就做了这样的决定:不处理,按正常复员,把所有调查材料装进本人档案。
副指导员把这位举报者的名字告诉了沈志华,他一听怒不可遏,举报者居然是他哥哥的同学。
送走了好心的副指导员,他赶紧设法找到了那位多年未曾谋面的举报者。闯进家门,沈志华劈头就问:“你认识我吗?”
举报者端详了半天说:“不认识。”
沈志华咆哮如雷:“你他妈的连我是谁都不知道,凭什么说我沈志华是联动份子,还说我还打死过人?”
举报者这下想起来了,猛地一拍额头,满脸惭愧地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那时在监狱里被整怕了,就想立功,就想早一天出去……”
沈志华说:“你这家伙,害死我了!现在赶快给我写个材料,证明这事儿全是你胡说八道的,然后把材料寄到我们厂政治部。要不,我饶不了你!”
举报者老老实实写了材料,长时间压在沈志华头上的石头才被搬掉了。
这件事惊动了当时的厂党委书记,后来出任北京市委书记的李锡铭,加之1975年全国学理论,厂里开批判大会时沈志华写了一个发言稿,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像,对沈志华挺器重,李书记就发了个话,把他从锅炉车间调到厂党委宣传部坐办公室去了。一下子成了全厂小有名气的笔杆子,这让沈志华很是得意了几天。
可惜好景不长,1976年周总理去世时政治空气特别恐怖,沈志华呢?越学理论越研究,对政治接触得越多,就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江青、张春桥他们不大满意,会上会下说了许多有失恭敬的话。看到北京的空气弄得特别紧张,厂领导对沈志华还是很关心的,对他说:“小沈,情况不太好,你出去躲一躲吧。”
那时正好开广交会,石景山发电厂是全国工业学大庆的红旗单位,专门给了他们一个展位。领导就把他派到广州,一切文字材料,全部交给他来妙笔生花。
1976年3月初,沈志华到了广州,大概刚过半月突然接到厂里一个加急电报,通知他马上回北京。沈志华接到电话就知道出事了,想跑,又害怕牵连到老爸,老爸从大牢里放出来后,那会儿巳经是中共中央联合专案办公室的副主任了,沈志华只好硬着头皮回到了北京。
果然,一回北京就被抓起来了。什么罪名?当时能把人给吓瘫了,“传播分裂党中央的重大政治谣言”!
而事实是,皇城根下的老百姓最关心紫禁城里的一举一动,当时社会上纷纷传言,说张春桥争着要当总理,中央政治局吵翻天了,最后决定不让张当总理。沈志华也跟着说了这事儿,让人举报了,就落下这么个罪名。
呆在号子里,让沈志华想不通的是,这个传言很多人说过,为什么单单抓他呢?而且还被关了小号,说明案情重大。
审讯时,追问他听谁说的,目的很清楚,铁了心要挖他的后台。
到了唐山大地震以后三天,审讯人员通知他:“你可以回去了,但这事儿没完,我们还会接着查下去。”
沈志华就这样回到工厂,宣传部自然是回不去了,于是把他下到磨煤班劳动。事情果真如审讯人员说的没完。“四人帮”倒台后,“四·五事件”都平反了,就没谁给他平反。那时李锡铭巳经调到水电部当副部长去了,厂里是造反派当家,谁也不理睬他这小工人的事儿。
沈志华去找公安局,公安局查了档案,不承认抓过他,还一本正经地说:“我们找不到你的档案,所以没法给你平反。”
“嘿!”沈志华哭笑不得,大叫起来,“你们说没抓我,这几个月我这个大活人上哪儿去了?”
因为公安机关找不到他的档案,所以他被关是白关。1977年高考,他也没有资格报名,政审不合格,第一关就把他挡在了大门外。
突然,1977年9月27号的《北京日报》登出一大版消息:北京市公安局长刘传新自杀!刘传新是江青四人帮线上的人,在他的私人档案柜里发现了“沈志华卷宗”,是张春桥亲自批的,“逮捕沈志华”。而且还被内定为当时全国16个重点案件之一。为什么成了重点案件呢?张春桥他们当时的推测是这样:因为沈志华的母亲跟叶剑英的秘书很熟,所以他们想顺着这条线整叶帅,就拿沈志华当突破口。因为沈志华的案子由刘传新直接掌握,下面的干警都不知道这事儿,所以公安机关就查不到沈志华的卷宗。
这篇文章披露说:刘传新秉承张春桥等人的旨意,抓捕了一名石景山发电厂的青年工人,想从他身上整叶帅的黑材料。
事情清楚了,到1977年底也给沈志华平了反,但厂领导的位子还被造反派占着,沈志华的工作就不好安排了。
那时候北京市电管局的局长是后来当上国家总理的**。正好**想办《北京电力报》,缺人,局政治部向他推荐了沈志华,**同意了,于是沈志华就拿上调令离开发电厂,到了北京电管局。他也没办过报,就现学,看排版,画版面,那时还是捡铅字呢。工作干得很是不错,现在的《中国电力报》的前身就是他们创办的《北京电力报》,**对他们的工作也挺满意,还好几次在会上提出表扬。不过沈志华不大习惯机关工作的氛围,感到非常别扭。他这个人自小就大大咧咧,自由散漫,不愿受人拘束。
1978年,许多中央机关和中直机构纷纷登报在社会上招收各种人材,沈志华同时考了新华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结果成绩优异,全考上了。对此,《北京日报》把他当做个自学成才的典型,在头版进行了报道。
老爸老妈好高兴,置办了好酒好菜,阖家庆贺。席间,搞了一辈子政治的老爸喝了几杯酒,赤眼潮潮地说:“志华,新华社你就别去了,就你这张嘴,呆在那样的地方将来准还得出事!你还是去社科院老老实实地做点儿学问吧。离政治远点,对你有好处。”
这么着,1978年12月沈志华就到了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跟着张椿年办《世界史》杂志。办了没几个月,他又考研究生,成绩自然不错,专业考了个第二名,就等发录取通知了。
某一天,突然党委书记找到他,说:“小沈,出了点麻烦,你的通知书在我那儿呢,可我不能发给你了。”
沈志华吓了一跳,赶紧问:“为什么?”
党委书记说:“力群同志对你有看法(当时邓力群是副院长)。”还问,“你最近是不是写过什么东西?”
沈志华说:“写过啊。”
书记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我给你透了风,你就赶紧去找找力群同志吧。”
沈志华想起来了,考研究生得交一篇东西,他就写了一篇——《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概念及其他》,并交给社科院,在内部刊物《未定稿》上发表了。没想到后来《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等刊物到处转载,一下就把影响闹腾大了。
在文章中沈志华主要提出:中国当时搞的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它指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但是中国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使用的是社会主义的理论,所以建国这么多年来的政策一贯“左倾”。主要就这个意思。
此新闻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