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先知者的悲哀:惊人的反土改预言
日期:2/9/2014 来源:中国旧闻日报 作者:陈事美




        他对今后中国的去向十分悲观,对农民的前景尤为绝望,说:"将来生产出来的东西,可是要尽量缴归政府,自家能够保留的,最多只够养活性命,再多是不成的。 换句话说,土改政策,不外是要将富人的土地和生产工具等夺过来交给农民,叫他们利用这些工具去替政府生产。这和给牛一个犁和几块地,叫牠去耕,是没有分别 的。牛得到犁和田有何好处呢?贫民为了报答政府的赐赏,除了为政府生产外,遇必要时还要去为政府打战。总而言之,共产党是要用富人的钱和物,用贫民的力和 命,去帮他们打天下"



        作为农业经济学家,董的思考的角度不囿于经济" 组识贫农和一些无产无业的分子,告诉他们说:地主和富农都是封建的,他们残酷地剥削了你们,所有使得你们贫穷。现在我们要帮助你们去吧他们的土地房屋占过 来,把各种农具,家具,粮食,等等都拿过来。那些贫民明明知道所谓地主富农并不是什么封建的,明明知道自己的贫穷并不是由于地主富农剥削,然而政府的委员 既然对他们这么说,叫他们这么做,而且他们是可以得到利益的,又何乐不为呢。于是他们只好硬把自己的良心窒杀掉,随着政府的委员(工作组)一齐去打抢。这 一些贫民即使暂时得到了一点儿物质的好处,可是他们的天良完全被毁灭了。"



        他对土改的批判,和数十年后研究思想文化的历史学家余英时等得出一致的结论:将地主的土地,房屋,生产工具及私人物品统统没收,分给贫农和无业游民,令这些收取不义之财者获得暂时的好处,却令他们失却了良知,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颠覆。在没有宗教信仰,缺乏法制基础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是社会整合之基础。颠倒是非,打家劫舍的土改,为后来的政治运动奠定基础。



        他对随土改而来的乡村悲观预言,包括土改以后就会收回土地搞"社会主义化",几乎都不幸言中。他祖母曾经是个贫穷的寡妇,善持家,到父亲辈,薄有田产,又 极重教育,故而供他外出求学。且看他如果预言未来的农村教育:"在过去,比较富裕的人家可以送子弟入学读书,甚至去大都市进大学,所以农村中尚能产知识分 子和各项人才。今后这些人家没有了,所有的全是耕种十亩八亩的小贫农,他们的糊口且不易,哪里还能送子弟进学校。如果学校都改成公立吧,羊毛还是出在羊身 上,在过去有富人负担,贫寒人家可以豁免,现在要大家平均负担,他们负担得起吗?何况孩子们要捡柴拾粪,帮助杂活,即使有免费的学校,也没有去受教育的时 间。农家子弟不能受教育,农人永远不能翻身了"



        他建议政府用赎买的办法,收购大地主的土地,同时成立自耕农基金,扶持自耕农,借给有能力经营土地的农民购买土地,或向政府租赁土地。其实,他如此建言时,知道土改大局已定,于是悲哀地预言说,政权巩固之后,这个政党就会再将农民的土地收回,建立集体农庄,粮食大量交给政府,农民被整体奴役,然后会出现许多问题,会饿死人,最后,(这位乐观善良的预言家说:)"他们还是会放弃,回到正确的路上来"



        董时进出版了多本专着,如《农业经济学》、《农民与国家》、《国防与农业》、《农村合作社》、《粮食与人口》、《农人日记》着有《食料与人口》《农村合 作》等书。 1950年到香港后,写了《论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我认识了共产党》,《共区回忆录》等三本小册子,后又在台湾出版了小说《两户人家》。也出过两本英文 着作。他于1950年赴美定居,1984年在美辞世。



        风起云涌的年代,中国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富民之道忧心忡忡,不少理想主义者以为中国可以靠某种主义得救。胡适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然而,读几 本小册子,听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就可以迷上某种主义,将之奉为真理;而研究问题则须具备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付诸社会实践。遍地哀鸿的年代,知识 分子没有那个耐心。在当年的农业大国中,董时进是极少有学识和经验,了解农村,兼备中国文化和国际潮流视野,又格守理性常识的人才。



        他的真知灼见,淹没在高昂的革命口号声中。看到土改横祸不能制止,董痛心疾首,却并不气馁。"追求了这许多年的民主自由,最后乃不免扑一个空,而且发觉呈 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比历来更专制,更恶劣的景象""民主自由本是难得而可贵的宝贝,不是俯拾即是的芥末。为它而奋斗,是很值得的。一生追求不到,还有下 一代,最后总是可以获得的"

此新闻共有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相关新闻
秦城监狱前处长揭秘:谁是最难管的人
鲜为人知残酷历史:长征时大屠杀真相
政治承諾是靠不住的
官媒刊文否认林彪事件是权力斗争
悲歌:再看胡杰纪录片《我虽死去》
杨子立:智利的民主转型及其启示
中国网络奇事:甲午泪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