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不平: 影响论
日期:8/2/2014 来源:网络 作者:不平

  文章写于67-68年

  北京有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出身论》﹐本文也准备来谈谈这个问题﹐起个题目﹐叫做《影响论》。

  社会需要一个人的﹐是表现还是出身﹖显然﹐社会只需要一个人的表现。表现﹐就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对出身不同的人是一视同仁的﹐社会仅仅对表现不同的人区别对待。对社会的贡献大﹐不会因为他的出身好而有所增辉﹐也不会因为他的出身不好而有所减色。对社会的贡献小﹐不会因为他的出身好而加上几分﹐也不会因为他的出身不好而减掉一点。社会对每个人是只看表现的。

  出身是什么呢﹖出身是社会影响的一部分﹕家庭影响。出身就是对表现有影响的一个事物﹐也就是对一个人对社会贡献大小有影响的一个事物。一个人的表现﹐是由个人的主观努力﹐以及客观的社会影响所决定的﹐人的阶级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可以说﹐表现是果﹐而家庭影响则是因的一部分。显然﹐社会需要的是果。它不会考虑﹐你对社会的贡献这样是由于家庭引导收效还是老师教育得法还是朋友帮助有功。

  具体说﹐出身对表现的影响怎么样呢﹖联动的口吻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出身对表现的影响就是出身不好的人中表现不好的占比例要比出身好的人中表现不好的占的比例要大。这个关系﹐姑且称为出事表现比例。

  既然社会只需要一个人的表现﹐那么我们看一个人﹐也就只需要看他的表现就行了﹐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这里“我们”代表着社会。然而有人发明了一种观点﹕因为出身对表现有影响﹐所以“我们要既看出身﹐又看表现。”并认为这是马列主义的阶级观点。这是马列主义的观点吗﹖恰恰相反﹐这是反马列主义的观点。本文就准备对这一观点进行驳斥。

  为什么要“既看出身又看表现”﹖

  是因为出身对表现有“影响”﹐那正无须你多虑。他的出身有影响﹐这是他自己的事。他的出身总不至于影响到你的表现。这影响﹐要你去“既看”干什么﹖

  出身对表现有“影响”﹐请问﹐什么叫“影响”﹖影响﹐就是说﹐已经反映在表现里面了﹐那还要将“出身”和“表现”并列起来看干什么呢﹖我们可以说﹐出身是因(实际上应为因的一部分)﹐表现是果﹐难道有将原因和结果并列起来看的马列主义观点吗﹖

  其实﹐正是具有这种观点的人否定了出身对表现的影响﹐因为他们不相信表现里面包含着这“影响”。好象出身和表现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看出身﹐根据什么“出身影响公式”就能够计算出这“几分影响”﹐而看表现﹐又恰恰看不到这“几分影响”﹐然后﹐“既看出身﹐又看表现”﹐将计算出的几分影响加上他的表现﹐才得到我们对他的评价。

  世界上那有“表现”中看不出来﹐还要“既看出身”才能看出来的“影响”呢﹖

  某甲在与某乙介绍朋友时说﹕“我班有个XXX长得很漂亮。。。”某乙说﹕“我不但要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还要看她父亲长得漂亮不漂亮﹐然后决定是否和她谈朋友。。。”看到某甲脸上惊讶的神色﹐某乙也感到奇怪了﹕“难道你不承认遗传吗﹖”

  炉子上放着一壶水。自然水的温度对我们是大有关系的﹐开水可以沏茶﹐温的可以洗脸﹐冷的有冷的用处。于是当某人要用水的时候说﹕“我不但要看水的温度是多少﹐还要看炉子是不是旺。为什么呢﹖因为炉子旺不旺对水的温度有影响呀。”

  我曾经给一个小朋友做过一道算术题﹕13-4=﹖他的答案是颇为令人惊讶的﹕5。怎么会是这个答数呢﹖他说﹕因为减数对差有影响﹐所以我要既看减数﹐也看差。减数是4﹐差是9﹐所以答案是5。请问那些“影响”论者﹐这道算术题做得对不对呢﹖

  某生的父亲最近被揪出来是叛徒﹐下面是他写给他女朋友的信中的几段话。

  有幸拜读了你的大义凛然的来信。说到断交﹐非常之同意。希望你能找到幸福。我老实对你说罢﹐我尽管过去有很长时间做过冒牌的革干子弟﹐和你一样的是﹐我不喜欢伪善。假如你说﹐你不喜欢和叛徒子弟交朋友﹐我自然无话可说。但你还要振振有词地谈什么“影响”﹐我就要说几句了。真的你太幼稚了﹐我有点可怜你。

  你说我父亲是叛徒﹐对我有影响。

  那么我告诉你﹐我父亲并不是现在才成为叛徒的﹐而是在我出生以前就成了叛徒﹐因此当我和你谈朋友时就是带着父亲给我的“叛徒影响”和你谈的﹐你觉得我这带着“叛徒影响”的表现怎么样呢﹖够不够你朋友的条件呢﹖确实﹐父亲被揪出对我有影响﹐但是这是“被揪出”这个事件对我要影响﹐而并非我父亲是叛徒这个事实对我有影响。这个影响当然会反映在我今天和今后的表现之中。譬如﹐今天的信就是在这个影响下写的。

  说到有影响﹐你以前怎么没有发现我表现中的影响是什么影响呢﹖一直到这次我父亲被揪了出来﹐影响也仿佛显示出来了﹐看见了。其实﹐你早就可以从我的表现中看出我所带的叛徒影响﹐从而推断出我父亲是叛徒了。你早就可以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革干子弟的表现中充满了叛徒的家庭影响啊﹖

  昨天﹐我父亲没被揪出来﹐你和我是朋友﹐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我的“影响”好﹖今天我父亲被揪出来了﹐你就想绝交了﹐你是怕我将我父亲给我的影响再影响到你吗﹖

  解放前﹐或者说资本主义社会﹐一个人发了财﹐子女也跟着沾光﹐朋友也多了﹐巴结的人也多了﹐因为可以从中得到好处。今天我的父亲一被揪出﹐就立刻有人和我断交﹐这是为什么呢﹖

  以上所写的并非是想纠正你的思想﹐或者希望你再和叛徒的子女谈朋友。不过是希望你对社会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而不必闹什么“影响”的玩意儿了。

  有些人非要“既看出身﹐又看表现”不可﹐那么请问“出身不好的表现好是不是可以抹杀人家的成绩﹖出身好的表现不好﹐是不是可以掩饰人家的缺点﹖出身不好的表现不好﹐是不是要罪加一等﹖出身好的表现好﹐是不是要夸大优点﹖”

  假如这些回答是否定的﹐那么请问﹐他的表现是如此﹐你看了他的出身是怎么样﹐你不看他的出身又怎么样﹖

  两个人出身不同﹐表现相同﹐你既看出身又看表现是怎么看﹖

  两个人出身相同﹐表现不同﹐你既看出身又看表现又是怎么看﹖

  鲁迅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他的表现是如此﹐请问你要既看他的出身﹐出身好是怎么样﹐出身不好又是怎么样﹖

  赫鲁晓夫是修正主义者﹐他的表现是如此﹐请问你要既看他的出身﹐出身好是怎么样﹐出身不好又是怎么样﹖

  说到影响﹐出身仅仅是社会影响的一部分﹕家庭影响﹐它和其他的社会影响相生相克﹐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这里﹐出身并不等于影响。出身相同﹐影响并不相同。同是工人出身﹐这工人也有左中右之分。有的是劳动模范﹐有的和反革命只有一步之遥。那么看出身能看到这影响的有无﹐大小吗﹖

  再说﹐影响相同﹐在一个人身上起到的作用又并非相同。譬如﹐同一个家庭﹐一般可以说家庭影响是相同的。但是兄弟走上相反的道路的例子还少吗﹖那么﹐看出身﹐能看到这影响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吗﹖

  在出身和表现之间﹐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出身表现影响公式”﹐那么看出身又怎么能知道这影响的大小呢﹖诺﹐看表现就最好地看到了这影响﹐影响的有无﹑大小﹐所起到的作用都反映在表现里了。看表现还不够吗﹖

  一个人的表现﹐就是他的个人主观努力加上客观社会的作用﹐也即社会影响﹐而家庭影响﹐则只是社会影响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老师﹑同学﹑朋友﹑邻居﹑亲戚等诸方面的影响。那么难道因为老师对学生有影响就要来一个既看老师又看表现吗﹖好多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但是他们的出身都是好的﹐家庭影响是好的﹐难道是他们自己坏﹐没有受影响﹖他们也受到影响﹐不过不是家庭影响而是社会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时候﹐需要“既看”什么才能看到这“影响”呢﹖也许有人说﹐我们是要看的﹐要看促使他犯罪的外界因素是什么。但是人人都知道﹐这里的“看”和“既看出身”的政治上的不平等完全是两回事。判决书上写着﹕XX出身反革命家庭﹐或者XX系资产阶级子弟。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影响吗﹖那我怎么从来没可见过说XX系反革命教师所教呢﹖难道这里不存在影响﹖还是说﹕你出身反革命﹐还要不识相﹐那我可就要罪加一等﹐严加处理了﹖

  有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结论﹕“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这里﹐家庭影响见于何方呢﹖

  还有一些自称是贫下中农的说﹕“什么花结什么果﹐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这算什么话﹐简直成了唯教师论了。自然﹐它并没有受到批判﹐“既看”的呢﹐仍然是出身。

  既看出身又看表现﹐请问﹐出身不好到底算不算罪状﹖如果不是罪状﹐那就应该政治上一律平等﹐只看表现﹐无须来一个既看出身。有人说﹕“出身不好不是罪状﹐因为出身是无法选择的。(奇怪﹐因为“无法选择”﹐所以不是罪状。)我们要既看出身是因为出身对表现有影响。”既然是“影响”﹐那么只看表现就已经包含这“出身”的因素在内了﹐还要既看出身干什么呢﹖出身不好的如果表现不好﹐至多只能说﹕哦﹐原来是家庭在起影响了。正如我们说﹐原来你是被邻居教坏的一样。难道就因为他的坏是家庭影响而不是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就有理由政治上不平等了﹖出身不好的如果表现好﹐那就说明出身没有起影响﹐或者影响被克服了。既然这家庭影响已经没有了﹐你还要抓住这无影无踪的影响﹐来一个“既看”干什么呢﹖这时应该是“既看”其他的什么才能看到真正的影响呀﹗

  你们出身好的﹐果真认为出身对表现有影响吗﹖那么你们“尽可以在表现上超过出身不好的同志﹐只有表现糟糕的人﹐才会扯起出身这面大旗当虎皮﹐拿老子当商标﹐要人买账”﹕“你们要既看出身又看表现﹐我虽然表现不好﹐但是我的出身好。”因为这里有“影响”呀。殊不知这更暴露了他的糟糕﹕他还背叛了自己的父母。

  有些人对于出身好与出身不好在政治上平等总有点疙瘩﹐心里总有点不舒服。那我说﹐从出身表现比例来看﹐因为有影响﹐出身不好的人中犯罪的比例就大。你不看出身只看表现﹐出身不好的人中受专政的比例就要大。你就将这看作不平等好了﹐难道还不够么﹖

  某班有50个学生﹐25个出身好的﹐25个出身不好的。由于出身对表现的影响﹐出身好的中间有20个达到了团员标准﹐出身不好的中间有10个达到了团员标准。如果不看出身﹐只看表现﹐政治上一律平等﹐30个团员中就有20个出身好的﹐10个出身不好的。这时候﹐不会有那一个出身不好的说﹕“你们不平等。为什么你们出身好的和我们出身不好的人数一样多而你们入团的要比我们多一倍﹖”不会这样说的。请问﹐如果要“既看出身”﹐是怎样看呢﹖

  既看出身又看表现﹐出身不同的人政治上不应该一律平等﹐那么谁应该优越一些呢﹖从道理上来说﹐应该是出身不好的。为什么呢﹖就因为出身对表现有影响﹐还因为这出身是“无法选择”的。

  正因为出身是“无法选择”的﹐所以出身不好的首先就多了一个无法选择的不好的家庭影响。他要前进﹐首先就要和这不好的家庭影响斗﹐就要克服这家庭影响﹐他要前进﹐就较出身好的困难﹐要达到同样的标准﹐他就要多化一份力气。这里﹐不单是看是否达到了某一个标准﹐还要看他化下去的努力﹐滴下去的汗水。------我们评先进的时候﹐不是还有一种为了鼓励起见评的先进么﹖这个道理也是如此。

  两个出身不同的人﹐表现是同样的不好﹐那么出身好的还可以说是背叛了自己的父母﹐辜负了上帝给他的这么好的一个“影响”﹐显然他应该受到更多的责备。

  出身好的对自己的要求应该严格些﹐因为在他身上还多了一层父母的希望。只有表现糟糕的人﹐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你们要既看﹐否则就是否定家庭影响。

  这样说﹐难免有一些人要发怒﹐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要剥夺他们的高人一等﹐当然要发怒﹐至于他们的既得利益得得是否有理﹐他们是不管的﹐他们是不善于讲道理的。

  “如果出身不好的人政治上要优越些﹐那岂不是出身不好的反而合算吗﹖”

  我希望不会有这样说的人。我说﹕“同志﹐话可不能这样说﹐由于出身对表现有影响﹐他比你多化了力气才达到这一标准。气量要放大一点。”

  这样说没能将他说服。

  “某班有两个同学﹐这次考试﹐一个经常得5分的得了4分﹐另一个经常得2分的得了3分。老师在班上表扬了后者。前者说﹕‘老师﹐你这样做太不公平。这样的话﹐我还是平时得2分合算了。’”

  我替这位老师回答﹕“那么﹐你平时就一直去得2分好了。”既然你认为出身不好的政治上优越些是合算﹐便宜﹐那么你肯不肯出身不好呢﹖当然这只是笑话﹐因为出身是“无法选择”的。

  出身对个人确实有影响﹐这影响第一影响到表现﹐出身不好的人要前进要多化一份力气。社会上传播的﹐老师教的﹐和家里说的完全不同﹐处在这样矛盾的环境中总不是好味道。第二﹐于表现之外﹐还要影响到前途﹑工作﹑学习等等各方面﹐因为现在盛行的是“既看出身﹐又看表现”。

  既看出身﹐又看表现﹐是由于出身对表现有影响吗﹖不﹐这是政治上的不平等。

  有的组织在考虑吸收新鲜血液﹐对某人的表现并无意见﹐但就是因为他出身不好便不吸收。为什么毛主席制订的标准对出身不好的人会提高呢﹖这是因为“影响”吗﹖

  有的青年也怨自己的出身不好﹐他抱怨什么呢﹖是怨家庭对他的影响不好吗﹖那不是说明他已经看到了这个影响﹐正可以努力克服。不﹐他怨的是政治上的不平等﹐“再努力也是白搭。”无论怎样克服这个影响﹐“既看”总是不可避免的。

  文化大革命中﹐很多出身不好的青年当了逍遥派﹐怪他们自己吗﹖不﹐是他们意识到了政治上的不平等﹐“既看”已经不好﹐如果“又看”再不好﹐岂不是双重罪名﹖

  一堆牛粪长出了一朵鲜花﹐本来人们应该说﹕“一堆牛粪里竟然长出了一朵鲜花﹐真不容易。”可是现在人们却说﹕“可惜一朵鲜花长在牛粪里。”这就是现在的“既看出身﹐又看表现”。

  某校的毕业生分配了﹐不说分配中的唯成份论﹐只说分配好以后﹐分配到郊区去务农的﹐有出身好的﹐也有出身不好的。这里﹐出身不好的多数去了﹐出身好的却有很多人以种种借口留在家里﹐产生这一现象的难道是所谓“影响”吗﹖

  “你否认家庭影响。”

  不看出身是否认家庭影响吗﹖那么﹐不看老师岂不是否定了老师对个人的影响﹖不看亲戚岂不是否定了亲戚对个人的影响﹖不看朋友岂不是否定了朋友对个人的影响﹖。。。你们对这么多存在的影响都不要“既看”﹐你们否定了这么多的影响﹐我才否定了一个影响﹐又有了什么大惊小怪呢﹖

  假如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每天的报纸﹑宣传﹐数十年学校的教育对一个人都不存在影响﹐独独只有家庭出身存在着影响﹐这能说是二十世纪的社会吗﹖

  “你这是无影响论。”

  对了﹐是“无影响论”。无影响论有什么不对﹖是看不到出身对表现的影响吗﹖难道说﹐只看表现会抹杀出身对表现的影响﹖还是影响论者把家庭影响看作是表现之外的﹐要看出身才能看到的怪物呢﹖要说“无影响论”有什么不好﹐那只能说﹐它取消了出身好的人的政治优越性﹐促使他们老老实实地靠表现吃饭。

  “你抹杀党的阶级路线。”

  党的阶级路线是怎样的呢﹖是任人唯贤﹐是制订出无产阶级的“贤”的标准﹐是看出身好的能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出身不好的能不能克服家庭影响达到这一标准。

  还是看看毛主席所制定的党的阶级路线吧。

  “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积极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

  “必须不断地提拔斗争中产生的积极分子来替换原来骨干中相形见绌的分子或腐化了的分子。”

  “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够充当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呢﹖”毛主席亲自制定了五个条件。

  “对于那些犯了错误﹐但还可以教育的同那些不可救药的分子有区别的党员和干部﹐不论其出身如何﹐都应当加以教育﹐而不是抛弃他们。”

  够了﹐够了﹐在党的阶级路线中﹐说到要既看出身吗﹖假若一个出身不好的达到了毛主席制定的标准﹐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不能成为毛主席所说的党员和干部﹐还要去“既看出身”干什么﹐又怎么样。假若一个出身好的离毛主席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那么“既看出身”能不能把他拉进来﹖

  有些人批判了重在表现﹐说它不看出身﹐说到底就是没有吸收他们------出身好的人入团入党﹐似乎他们都是重在表现的受害者。那我要问﹐你们都是出身好的﹐你们的表现是不是达到了党团员的标准呢﹖假如你们的表现是达到了党团员的标准而不能入团入党﹐这就并非是“重在表现”﹐而是是否按照毛主席制订的标准吸收党团员的问题了。假如你没有达到毛主席制订的标准﹐这不是应该的吗﹖你们的受害又受在什么地方呢﹖

  你们果真认为出身对表现有影响吗﹖你们尽可以利用这影响﹐争取比出身不好的人更早些达到党团员的标准﹐早日加入组织﹐你们的受害又受在什么地方呢﹖

  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同学批判了团组织﹐说它贯彻了重在表现﹐没有贯彻党的阶级路线。这倒使我奇怪了﹐党的阶级路线不就是任人唯贤么﹖任人唯贤不就是重在表现么﹖他们到底在批判什么呀﹖他们说﹕我们都是出身好的﹐可是入团入党都轮不上我们﹐这是贯彻了重在表现的结果。那么果真你认为这个团组织是重在表现吗﹖果真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是好的吗﹖那么你更应该责怪自己﹐为什么自己出身好表现反而不及他们﹖否则你就要批判团组织为什么吸收表现不好的了。

  当时有人批判了彭真的重在表现﹐据说被歪曲成了重在表面﹐这是不对的。彭真的重在表现就是招降纳叛﹐就是按照他的一套标准发展对象。试问﹐难道彭真只是被这些人的表面现象迷惑﹐没有看到他们真正的表现﹖那岂不是还可以原谅的﹖那么你们当时有没有被他们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认为他们的表现是好的﹐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才看清他们的本质﹖彭真确实是重在表现﹐只是他的表现的好坏不是以毛主席制订的标准来衡量的罢了。

此新闻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相关新闻
王书瑶: 大国之道和红卫兵思维
善战胜恶不是靠老天爷
许知远: 匿名之痛
青松: 美学正义与精神救赎
周小平:美国对华文化冷战的九大绝招
吉恩·夏普《自我解放》终结独裁政权指南
胡平:中共有超强的自我纠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