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中国媒体市场已经引入资本运作与市场化经营,但资本并没有制订游戏规则的资格,只能被迫匍匐于权力脚下。 外媒在中国也得弯下腰 中国媒体不硬气,西方媒体是否可以昂起头来,象它们在本国充当“第四权力”一样? 事实是,外媒也没办法不弯腰。我在2003年出版的《雾锁中国——中国政府如何控制媒体》一书中,曾专列一章分析了外媒在中国是否可以比中国媒体 获得更多话语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国媒体进入中国、外媒驻华采访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与禁区。传媒大亨默多克为了进入中国想尽办法,甚至娶了一位中国 妻子充当沟通桥梁,但最后却铩羽而归。北京加入WTO时承诺“向外媒开放传媒市场”,基本上未予遵守,只是象征地让一些外媒在接待外国人的酒店里出现。对 于外媒信息至今仍然处于严控状态,比如严格审批外媒驻华记者的签证,控制使用外国传媒的新闻,限制境外报刊进口,严格审查境外电影、电视剧的引进播放等 等。目前,《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均办有中文网站,但中国媒体摘引其内容时需要经过删削切割。这就是澎湃翻译《经济学人》文章为何要“自律”的原 因所在。 外媒记者报道中国新闻时,如果有北京不喜欢的内容,会遭到各种程度不等的报复,比如不续签证等。美国彭博社2012年曾报道过中国高层家庭的财富 故事,结果是记者被拒发签证,驻北京、上海两办事处在同一天被警察搜查。彭博高管不得不及时调整方针,公开表示今后不再涉及中国政治,以换取在中国立足的 机会。 如果还想找将腰弯到尘埃里的例子,德国之声最近的表现可圈可点。8月27日,中国“国际台台长王庚年会见德国之声总裁彼得•林姆伯格”,林姆伯格 表态说,德国之声要在它的中文节目中再多些报道经济历史、文化历史和历史。节目的内容将尊重(to respect)中国方面的指导路线(Richtlinien—guideline)”(注: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的说法是,“彼得•林姆伯格表示,德 国之声正积极探索在中文节目中加大对德中两国经济、文化、历史等报道力度,并尝试在尊重对方前提下进行客观公正报道”)。“遵循指导路线”这类词汇,是属 于下级接受上级指令时的表态,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只有《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党报系列会主动挂在口边,南方系列等市场化媒体即使被迫遵守,也耻于 宣之于口。在德国之声因报道中国负面新闻过多而解雇苏雨桐事件还未了结之时,林姆伯格这番表态让外界看到了这家电台对北京专制者的恭敬与虔诚。 鉴于中国媒体的艰难生存环境,外部人只能希望澎湃走好,很难要求它拔着自己的头发升天。在当下的中国,“市场化”并非媒体跳出“如来佛”手掌的通天捷径。 来源:BBC
此新闻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