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80企業簽「支持北都」惟落實投資不足一半 港商:圖以「政治手段」解決經濟問題
記者:梁銘康(英國) 2024.11.29
超過80家企業周五(29日)簽下「意向書」,承諾會支持及參與港府「北部都會區」大計。
香港政府新聞處
超過80間企業周五(29日)與港府簽定「北部都會區」發展意向,但當中只有不足一半,在現階段承諾會作實質投資,涉及金額約1000億港元。港府同日公布,截至10月底已錄得1637億港元赤字、財政儲備下降至5709億,再創新低。在財赤如此嚴峻下再推「北都」這被指為「大白象」的工程,有港商質疑,港府及中央是試圖以政治手段解決經濟問題,亦反映她們面對經濟困局已「黔驢技窮」。
李家超三語致辭 稱「北都未來充滿希望」
港府與企業簽「北都意向書」這個「大日子」來臨,高官周五(29日)可謂「馬不停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香港時間(下同)早上先帶隊,與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及港商邱達昌等人,到落馬洲河套及洪水橋等「北部都會區」重點發展地區考察。
港府新聞稿指,行政長官李家超等一眾高官中午在政府總部,宴請出席「北部都會區發展簽署儀式」的商界代表,其後就進入簽署「意向書」的「重頭戲」。李家超致辭時分別用廣東話、英文及普通話,但今次就未有像早前出席論壇般,直白地要求商界作「貢獻」,而是以佔地面積、住宅供應量等數字,強調「北都」未來「充滿希望、前景亮麗」。
李家超說:「今天的活動彰顯特區政府決心帶領社會各界和市場參與,共同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願景。今天我們共同簽署的意向書,展示我們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支持參與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我相信通過政、商、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將達成更多具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實質投資和項目,共同實現北都願景。」
特首李家超在儀式上致辭時形容,「北部都會區」未來「充滿希望」。(香港政府新聞處)
「鸚鵡學舌」鄭雁雄:「北都」可解決香港醫療問題
而今次「鸚鵡學舌」引述夏寶龍及習近平說話的角色,就變成由同場的鄭雁雄擔任。他分別重提習近平致函「寧波幫」,及夏寶龍月中在香港商界「座談會」的講話;又形容開發「北都」有助解決港人住屋、醫療、就業等難題。
鄭雁雄說:「我們相信在中央的堅定支持下,在特區政府的有力帶領下,在工商界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部都會區必將崛起成為生機勃勃、繁榮興旺的希望之城。在香港由治及興征途上寫下非凡篇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做出新的貢獻。」
至少82代表簽字承諾支持及參與發展 已落實投資企業不足一半
今次「簽紙」的合共有超過80間企業,但當中只有35間是簽下落實在「北都」投資的「參與書」,港府指涉及金額超過1000億港元。這批企業當中包括中電、港鐵,其餘大部分都是具中資背景的公司,例如華潤、中銀等。而香港四大地產商當中,獨欠長實未有簽下「參與書」。
另一份「一般意向書」就有至少82間企業簽署,包括長實、鷹君等,大陸企業規模較大的則有京東、商湯之類,外資代表就有阿斯利康。但據《明報》報道,「一般意向書」中內容只得一句「支持及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前排左一)指,開發「北都」可以解決港人住屋、醫療及就業問題,香港可望成為「幸福之城」、「希望之城」。(香港政府新聞處)
周小龍:中港政府明知問題所在 惟「冇著褲話自己有著」
港府周五同日公布,截至10月底,港府已錄得1637億港元赤字、財政儲備下降至5709億,再創新低,在財赤如此嚴峻下再推「北都」這被指為「大白象」的工程,現居海外的香港商人周小龍質疑,中央是否想香港經濟「跌到谷底」。
周小龍說:「『我們有祖國做我們的靠山』,那些建制派經常都說這句話。『祖國』如果可以做我們的靠山的話,為甚麼夏寶龍要來香港,叫香港地產商投資呢?我覺得政府是看著那些問題,看著自己沒穿褲子,都說自己有穿褲子。我不知道中央政府究竟要香港錯到多低,才會改變她的策略呢?我不相信她們不知道問題在哪。」
港商:港府圖以「政治手段」解決經濟問題
周小龍形容,港府要商界簽「意向書」支持「北都」,是「經濟問題政治解決」。
周小龍說:「現在政府要拿支持的方法,就不是用自由市場自由經濟的概念,來去用投地價錢、市場的需求供求來去做。而是叫『阿爺』來港幫忙,然後(向商界)給予壓力,就是前所未有,我覺得這個現象。就是政府其實知道甚麼事的,但是不肯去面對、也都沒有辦法去面對。」
雖然已經有35間企業簽紙承諾參與「北都」發展,但周小龍指,在目前香港移民潮持續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足夠消費力能夠撐起如此龐大的發展項目,難言到底有幾多地產商會兌現承諾。
他說:「那些地產商是否真的會因為備忘錄的承諾而投資?到時開始賣地再說。我覺得他們團隊就沒那麼傻,這樣衝進去買個死城回來。你要那個地產項目要成功的話,你要有人在附近開小店,令到那個租金、零售租金有一個支撐,一路才帶領到所有的連鎖反應。」
港府同日又公佈將在洪水橋、粉嶺北及新田科技城,為3個「片區開發」試點招標,由發展商作土地平整及基礎建設,然後可保留住宅用地自行發展,以及在完成興建公共設施,如道路、休憩用地等後交回政府管理。政府期望可以「拋磚引玉」,引發市場提出創新可行建議,如何善用「片區開發」帶動「北都」產業發展。
編輯:施芷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