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营医费明年起飈升 港人每年多付30亿 团体忧刺激私营加价潮
面对连年逾千亿元的财政赤字,香港政府决定大幅提高当地居民的医疗收费,不少项目加幅在一倍以上,包括急症室和门诊收费。当局预计,改革明年推出後,每年可令库房增加收入30亿港元(下同,折算约3.6亿欧元),以五年时间把资助率降低逾七个百分点至90%。有病人团体忧虑,改革可能刺激私营机构增加医疗收费;亦有医疗界出身的议员指出,改革配套不足,促当局在推出前改善。
发表时间: 26/03/2025 - 08:32
8 分钟
面对连年逾千亿元的财政赤字,香港政府决定大幅提高当地居民的医疗收费,改革2026年推出。 © 香港政府新闻处图片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
广告
这是香港医疗收费八年来首次调整,但涵盖范围之广,可说最「全面」,包括急症室丶住院服务丶日间治疗丶门诊丶药费,以及各种检验服务等,加幅最大的,是专科门诊覆诊和家庭学,增幅约为原来的三倍,两者的新收费将分别是250元和150元;另外,最易引起争议的,是急症室收费,届时会由现时划一收180元,分为两级制,即危殆和危急病人免费,其他求诊者的收费会加1.2倍至400元,至於分类则由医护人员现场决定,医院管理局联网服务总监邓耀铿指出,两类病人分别很大,不易混淆,望病人理解及尊重医护的专业判断。
维持免费的,是基础服务;病人住院期间和急症室病人的紧急放射诊断丶病理检验和药物。目标是加强对贫丶急丶重丶危病人的保障。
为此,收费设封顶机制,每人每年最多付1万元,自费药物和器械除外。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预料,约7万名经常要使用医院服务的重症病人将可受惠。当局亦会改善费用减免机制和放宽申请资格,预料受惠人数将由现时约30万人增近三倍至约140万人。
医务衞生局的收费改革基於循序渐进丶能者和轻症共付等五项原则,故此,会在五年分三阶段,把现时对医疗的97.6%公帑资助率,降至90%。局长卢宠茂强调,降至90%的资助率十分合理,亦属高,例如新加坡的资助比例约为80%。
卢没有直接回应公院加费会否导致私营医疗服务同步加价,只是说,今次改革并非按通胀「简单调整」收费,不应以过往收费计算今次加幅标准。他重申,过往的收费制度不可持续,改革是期望让「急症服务应回归急症」,必须提升共付率,而其他地方的共付办是10%。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订阅
改革被指架空协助决策的行会
关注病人权益的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形容收费加幅「惊人」,以急症室收费为例,加价後将贴近私营医疗收费水平,或许会引发私营医疗「涨价潮」,迫令市民最终仍要选择到公营医院急症室求诊。他建议当局加强公营基层医疗服务,包括强化家庭医学诊所角色和增加夜诊服务,以分流部分急症室病人。
另外,《信报》一个政治专栏今日报道,影响巨大的医疗收费改革,英国内阁的行政会议却只是在公布前一段短时间才获「知会」,其他界别议员亦未获官员摸底以订定加幅,与过往的做法大不相同。有评论称,这是架空行政会议。
根据《基本法》,行政会议是协助行政长官决策的机构,一般称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源自香港回归前的港督会同行政局,一般重大政策均先经行会讨论及通过才会公布执行,地位一如英国首相的内阁。不过,行会的重要性随着高官问责制的推行和行政主导加强而逐渐减弱,有时会被形容为政府的最高级顾问。
尽管医费改革未经公众谘询,行会亦只是获得知会,但一般相信,改革会如期在明年元旦开始实施,其後再每两年检讨一次收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