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中小学课程加强「革命传统」等内容语文艺术等学科均须纳入
教育部在周五(5日)发布消息,指已印发两份指南,指示中小学课程教材加强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革命传统」两方面的内容,指南列明相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
教育部指,上述指南是国家课程教材、地方课程教材和校本课程的政策依据,也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具体指导,「它标志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主题教育进入系统化、制度化、长效化的新阶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处理好育人目标与内容形式的关系,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等育人目标出发,遴选蕴含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 具体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的总体要求分解安排到中小学各学科。各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并以「3+2+N」的方式全科覆盖,即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就列明「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当中包括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时期。 指南要求要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理想信念、人民立场、思想路线、革命斗争精神、爱国情怀、优良作风七个方面,明确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内容,强调夯实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依据学科内容体系和独特育人功能,把反映革命传统重要人物事迹、重大事件、伟大成就、重要论述作品、节日纪念日、故居遗址遗物、馆藏文物等适宜内容纳入课程教材,形成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有重点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的「3+1+N」学科结构安排。 (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