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生产大国药架空 中国民间发起互助自救 2022.12.21 15:11 ET
南京的一家药房2022年12月20日挂出布洛芬售罄的告示 法新社 00:00/05:01
中国政府放松防疫管控以来,医疗挤兑、药价攀升等乱象丛生。药厂产能无法满足民间的海量需求,导致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无法得到及时诊治,民间不得不发起自救,共享药品。
药品匮乏、药店断货,甚至有网友发布,求药者直接在药厂门外排起了长队。12月20日,中国科技公司腾讯经过三天准备,火速上线了“新冠防护药物公益互助平台”。在该平台上,超过百万用户发布超过五万条求助与帮助信息。有药品需求的用户通过平台寻求援助,其他用户则可以第一时间提供多余的药品,真正实现了民间自救。 据腾讯后台数据统计,截至21日下午,药品需求量最大的五个城市分别是深圳、杭州、上海、广州和南京。提供药品最多的五个城市是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和杭州。 多方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多家中国媒体报道,恒瑞医药等大型医药企业正在积极扩大产能,但由于在大面积感染的情况下,运输、分销渠道不畅,药品仍需一段时间才能到达群众家中。 拍脑袋决策 中国政府收放皆成灾 中国是布洛芬生产大国,但疫情大流行的当下,现在的中国人却“一药难求”,民众得靠自救。旅美中国学者王军涛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就表示,中国政府突然解封,迎来疫情高峰,药品需求激增在意料之中。此外,过去三年来,中国政府对新冠疫情进行大肆惊恐性宣传,导致解封后中国社会恐慌,引发囤药热潮。 “好多不需要这个药物的人也要买这些东西,需求比别的国家增长更快,”王军涛说分析说。“中国前段时间因为严厉的封控政策,中国的运输各个方面都已经乱套了。一个产品从生产、到老百姓手里有多个环节。产业链假如有些环节中断了,短期内恢复不了,实际上整个产业链都恢复不了,使得药物产量出现很大问题。” 12月7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进一步大规模解封,民间随后迎来了疫情高峰。“新十条”还明确,各地药店不能随意关停,不再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四类药品”。 本台此前报道,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退烧药、感冒药、抗原检测盒严重短缺,甚至连维生素类补剂、中草药也一药难求。直到本月下旬,药品匮乏的情况仍未得到缓解。 四类药品,即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药物,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直被中国政府严格管制销售和使用。药厂被迫减产,药店也长期缺货。近期,退烧、镇痛的布洛芬成为最热门药品,奇货可居。 中国各药房与防疫有关的药物均已脱销(网上截图/古亭提供)
感冒药都去哪了? 王军涛表示,中国政府此前严格管制四类药品,切断下游需求,导致上游产能受到重创。 医药媒体“赛柏蓝”引用消息人士透露,尽管上个月防疫政策有松动迹象,但生产四类药品的药企并未接到明确通知可以恢复甚至扩大生产,因此药企保持观望态势,导致存货、备货不足。 由百名医疗业内人士发起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医院院长”日前撰文称,“中国布洛芬生产企业特别多,达500多家,不要说500多家,就是200家,提前一个月告诉他们,也能人人一盒。”文章中质问:“作为一个工业大国,疫情持续3年,全国从南到北缺少感冒药,着实让人费解。”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告诉本台,防疫三年来,习近平过度强调自我权力的攫取,将维护统治放在了优于民生的位置,使得中国政府在放开管控前根本没有考虑到会出现药品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今天所谓的放开,是控制不住(疫情)的必然结果。”夏明说。“劣币驱逐了良币。很多真正在中国科学界、医药界或者在国务院系统里,有才能的人被排挤,或者被吓破胆,不敢有所作为。” 继上月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访华并与中方达成疫苗协议后,12月21日,德国政府发言人证实一批BioNTech疫苗正在运往中国。发言人表示,德方正在努力,除了接种在华德国人以外,也保障其他在华外籍人士。此外,作为交换,身处欧洲的中国公民也可接种中国科兴疫苗。 夏明认为,一旦BioNTech疫苗进入中国,证明其效力优于国产疫苗后,所形成的社会舆论态势,会逼迫中国政府进一步开放西方疫苗的广泛接种。 记者:经纬 责编:郑崇生 网编:洪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