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中国报道

 

中国社区食堂可持续存疑
日期:2/7/2023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违反市场规律营运亮红灯 中国社区食堂可持续存疑 

2023年2月8日 01:12 


北京西南的定兴县一个慈善组织设立的一个食堂免费供给老年人午餐。(2021年5月13日)

北京西南的定兴县一个慈善组织设立的一个食堂免费供给老年人午餐。(2021年5月13日) 

香港 —  

中国官方新华社旗下的期刊“半月谈”本月揭发,在北京、河北等地营运的社区食堂营运遇到困难。有评论认为,这类食堂违反市场规律,不排除会步向“烂尾”,但也有人认为,社区食堂乃至供销社是共产主义的重要象征,不会轻易消失。

中国官方新华社旗下的期刊“半月谈”2月4日发表文章,重点分析数月以来在中国各地兴起的社区饭堂。文章表示,这类饭堂为老年人用餐或不喜欢做饭的族群提供了方便,但收费相对低廉,利润有限,未必可以抵消房租等高昂成本,而且顾客以老年人为主,因此饭菜标榜清淡,若要同时照顾其他顾客的口味,成本大增的同时客源却未必按比例增长。此外,部分居民忧虑,经营者会基于利润考虑使用快将到期的食材以及降低卫生标准。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赖荣伟对美国之音表示,社区食堂不仅违反市场规律,而且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消极影响。

赖荣伟说:“它的试点不仅是食堂,还包括未来的理发店美容店等等。这当然会冲击到市场多元化的发展,甚至会让市场经济原本的优越性被扭曲。它希望营造(一种现象),这样的照顾会惠及老百姓,另一方面却对外表示财政出现了问题。名义上是照顾老百姓,但实际上是把这些失业人士和家庭妇女集结起来,从事这些亏本的事情。”

北京西南的定兴县一个慈善组织设立的一个食堂免费供给老年人午餐。(2021年5月13日)

北京西南的定兴县一个慈善组织设立的一个食堂免费供给老年人午餐。(2021年5月13日) 

社区食堂以“国营”为号召触动民众神经

不少这类社区食堂以“国营食堂”的招牌作为招徕手段,但此举触动了人们的神经。 有人更把社区食堂与人民公社时代的“公社食堂”相提并论。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伟峰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伟峰 

接受美国之音专访的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伟峰表示,社区食堂使人联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集体经济和市场经济共存的情景。

曾伟峰说:“集体经济一开始还做得不错,可是久而久之,到了九零年代(这类企业)就大量倒闭了。社区食堂东西都是用最普通的。口味都是一致的。中国民众害怕返回旧体制。当市场经济出现后,民众愿意多花五块钱去吃好吃一点的。”

去年10月,中国国家住建部、民政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政府选取三至五个社区开展试点,对民生服务“大包办”,包括配建“社区食堂”。按照当时计划,这类食堂两年内会推广至中国全国。

中国时评人“维辛”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社区食堂其实是动态清零政策的配套计划。

维辛说:“当然它也符合老年化社会到来的趋势,(也是)去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束之后的行动,原本是为了应对动态清零可能长期化的方案,便于在隔离的状态当中能保障老人的食物供应。社区食堂具备多种营运模式:有完全市场化的,也有补贴的,也有完全公益性质的。 这三种模式在目前情况下都面临难以为继的情形。”

台湾淡江大学学者曾伟峰估计,有关计划旨在以国家力量缓解社会问题。

曾伟峰说:“它们可以想到这种方式是因为它们共产主义过去就有这样的经验:回应社会稳定或者经济发展和物价问题。它用国家的力量去推动这些事情,而且这些事情本来就有基础。这个东西也符合习近平所谓的‘共同富裕’的基调,可是它在很多政策上反而抑制了市场发挥更大潜力,”

资料照:一个男孩手举红旗走过天安门广场上竖立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标语牌。(2007年10月9日)

资料照:一个男孩手举红旗走过天安门广场上竖立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标语牌。(2007年10月9日) 

分析:社区食堂反映习近平意识形态

社区食堂在中共二十大习近平顺利连任后纷纷上马。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学者赖荣伟表示,有关计划可以被视为习近平的一面镜子。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赖荣伟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赖荣伟 

赖荣伟说:“在他(习近平)的意识形态里面,他可能认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准备要向共产主义过度,可能他也认为,社会主义不能永远停留在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我们不排除他的个人意识形态里面,涵盖很强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意识形态。”

赖荣伟认为,社区食堂涌现某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财政状况,也不排除当局期望透过计划经济模式实现战略目标。

赖荣伟说:“是不是就是因为现在它正在面对整个欧美社会对它的经济封锁,加上疫情这几年来,它的经济发展不顺,加上它的财政是否已经掏空了邓小平创造的国家财富基础,所以它现在要走一个内部节约,准备因应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是不是有点要备战。是不是有点要降低人民消费的欲望。”

二十大后供销社出现复苏迹象

同样具备特殊政治含义的还有供销社。中共二十大后,中国各地出现供销合作社全面复苏的迹象。去年10月,中国国务院辖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据报招聘数千名务员,在全国农村开设五万家供销社。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是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物资供应的主要渠道。供销社快速崛起使人联想到“粮票”、“大锅饭”等历史名词,更担心中国会走回头路。

供销社会否出现类似社区食堂的困境。两者会否走向“烂尾”呢?

学者曾伟峰相信,即使社区食堂和供销社不能蓬勃发展,也不会被全面淘汰。

曾伟峰说:“刚脱贫的农村或者比较偏远的地区,社区食堂在那边有政府的补助,至少它们可以温饱。它们还是具备需求的。像供销社也是,那些比较远的地方,市场经济比较不愿意过去的地方。国家设立供销社其实是便利民众采购,可是在沿海或者大城市(供销社)可能就会慢慢减少,要不就是换个像‘爱心餐’这样的名称或方式维持下去。”

他说,社区食堂和供销社已成为共产主义的符号,除非中国改朝换代,否则很可能会一直存在下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