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如何解读台湾政局大变动
日期:9/20/2017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賴清德替換林全,

如何解讀臺灣政局大變動

《明鏡網.明鏡火拍》2017年9月8日郭寶勝專訪


曾建元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更換閣揆的時機點

  郭寶勝:網友們大家好,年輕的觀眾、聽眾們大家好,9月4號臺灣的行政院長進行了替換,臺南市長賴清德接替了現任的行政院長林全,這是臺灣政局一個很大的變動,到底為什麼要進行這個變動,跟未來臺灣的民主進步黨的施政到底有什麼關係,今天我們邀請到臺灣著名的研究臺灣和中國的專家曾建元教授,曾教授您好。

  曾建元:寶勝兄以及各位《明鏡新聞網》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郭寶勝:曾教授先生可以說是在臺灣最關心兩岸問題,最關心中國民主運動的學者,沒有之一,我認為你是最關心中國民主運動的一個臺灣學者,前段時間你還到巴黎(Paris)參加第四屆西藏復國研討會(International Rangzen Conference),袁紅冰老師還有很多一些我的朋友都參加了,他們說見到你也非常高興。最近在臺灣發生了一件大事,引起兩岸很多的專家、學者,包括網友的關注,就是林全下課、賴清德上臺,而且蔡英文好像展示了她的一種果斷的風格,讓內閣進行一個大的變化。內閣進行大的變化在任何一個政府、國家來說是不輕易做的。現在美國川普(Donald John Trump)的幾個顧問,基本上全部都換走了,很多人說他的國務卿提勒森(Rex Wayne Tillerson)要換,但是其實沒換,因為這個內閣要換、外交部長要換的話,會牽涉很多的問題。9月4號她為什麼要替換閣揆?林全為什麼要被下臺?然後賴清德為什麼要做行政院長,我們首先想問您一下,就是這個時間點,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好像從去年開始,要求林全下課的聲音在綠營群體中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她最後選擇這個時間點叫賴清德來組閣,到底意味著什麼?

  曾建元:其實要求林全下臺的聲音,始終不斷。從林全內閣就任開始,就是如此,這個傳言終於在稍早就是9月4日終於成真。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呢?因為立法院在暑假的臨時會剛結束,林全內閣最重要的施政計畫《前瞻建設計畫》的預算通過了,所以在臨時會結束以及正式會期在9月底開始之間,正好有這樣一個空檔可以讓內閣重新改組,讓賴清德內閣有一個,當然很短促,有一個時間可以進行交接。所以時間的選擇是因為國家總預算初步已經審查完畢,林全內閣在新的立法院會期來臨之前,正好有一個空檔,可以讓他以比較優雅的姿態下臺。至於內閣改革的幅度,其實並不大,因為最重要的是當然是院長換了,可是我們看各個部會,這一波只有兩個部會的首長更動,而這兩個部會的首長,一個是國家發展委員會,一個是金融監理委員會,當然都是非常重要的部會,但是國發會的主任委員陳添枝很早就被點名,下臺早就可以預料;另外金監會的主委現在請原來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的主委顧立雄來出任,雖然這個人選大家有點意外,但是林全所代表的財金幫,也就是說林全內閣當中比較不具有傳統民進黨色彩的財金部會首長,可以看到是這一波內閣改組當中,最主要被更換的對象,這包括之前在臺灣8月大停電的時候順勢辭職的經濟部長李世光,所以共有三個部會首長更動。


內閣首長要長於政治溝通和政策行銷

  郭寶勝:好,關於這個時間點,有人還是說它也是為了民進黨的整個戰略,就是2018年的縣市長選舉,還有2020年的總統大選,因為蔡英文現在民意調查支持度低落,整個政府的民調包括蔡英文自己的民調現在下滑到一個最低點,她讓林全下課、賴清德上臺,實際上也是為了挽救民調,還有最重要的,是來佈局2018年的縣市長選舉和2020年的總統大選。你覺得這個觀點對不對呢?

  曾建元:我想這個觀點並沒有錯,因為臺灣是一個選舉民主,所以民意是政府統治正當性最重要的來源,所以當政府的民意支持度低盪的時候,政府需要有很大的作為來挽回人民對它的信心,否則它非常容易在決定下一任的政府的,不論是地方還是中央政權的執政權的選舉當中,會受到民眾投票的嚴格考驗。蔡英文政府現在的民意支持度,我們都知道已經是中華民國在臺灣歷年來支持率最低的總統,就是短短在一年之內,她已經破了當年陳水扁或馬英九的紀錄,這對於明年要舉行的全國性地方自治選舉,衝擊是明顯的,所以她必須及早、未雨綢繆地,為保衛地方政權做努力,因為地方政權會直接影響到2020年即再過兩年的全國性總統以及立法委員選舉。臺灣中央跟地方的選舉每間隔兩年舉行一次,所以時間非常地緊密,現任政府的民意支持度跟選舉之間的得票率,其實是有非常密切的因果關係,所以就迫使民進黨和蔡總統必須在這個時候重整旗鼓、從事重新拯救它政權的人事布局。除了這點之外,民主政治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它是一個責任政治,也就是說這個政府必須要為它的施政,哪怕因為不同的領導、不同的行政院長、不同的部長,他們對於同一件事情,可能都有不同的政策立場、不同的看法,之間的差異,在臺灣來講,它至少要透過立法院國會的舞臺來向民眾進行政策上的遊說或者行銷。可是我們一般普遍地認為,林全內閣在政策行銷的能力上面真的是比較差,所以使得他一些重大政策而可能產生的社會上的爭議,包括我們之前看到的一週例假日一休假日的立法,使得勞資關係發生緊張,國民年金改革的問題,使得軍人、公務人員、教員背後的族群力爭保留特權的問題在當中蠢蠢欲動。這些都和政府是不是能夠很清楚地把它的政策思維清楚地跟民眾說明,或者跟在野黨進行溝通,都有關係。但是林全內閣在這個部分的表現是不及格的。為什麼不及格呢?這跟林全內閣包括林全本人他的政治性格有關,因為林全他並不是職業政客,他沒有任何選舉的經驗,他本來是國立政治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的教授,平日展現的是名士的風格,當然是非常優雅的風格,所以也許他的性格上是比較平易近人,可是不免在對大眾溝通的時候,欠缺了那種親切感。因為學者還是擅長那一套學術語言,比較不擅長用庶民能夠瞭解的政治語言來跟大眾溝通。這一次下臺的經濟部長李世光,同樣地也是國立臺灣大學的教授,也有同樣的問題,但是大家都認為拚經濟應該是臺灣當前除了兩岸關係之外最重要的國家政策,可是我們看到在過去的一年多以來,經濟部長李世光的身影我們很少在大眾媒體之前能夠看到,甚至包括國發會主委陳添枝,陳添枝也是臺大經濟學系的教授,同樣也具有那種學者或者名士的風格,對於國家發展重大的方向,也欠缺了政治溝通以及對於民眾進行政策行銷的能力。所以這是林全內閣最大的致命傷。臺灣的政治一向有這樣的現象,我想這跟中國人傳統上「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有關,所以臺灣的內閣你可以看到,比比皆是都是學者、都是博士,可是現在不一樣,現在是一個民主政治的時代,就算是販夫走卒他也有一票,他也有這個權利去了解國家政策的內容,這個時候,這些教授就必須從你的講壇上面走下來,用庶民能夠瞭解的語言,讓他們瞭解你在做些什麼。


林全完成階段性任務

   郭寶勝:對,曾教授分析的很對。蔡英文上臺之後,完全是一個博士內閣、學者內閣,她自己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的博士,然後副總統陳建仁、林全內閣都是學者型的。剛才你也說的對,學者型的他。可能在學術的專業上強,但是在美國來說,就是social skill,你的社會技能、跟老百姓的溝通,還有你的辦事的風格這方面,可能就差了一點,這也是最近郭臺銘的民調突然上升的原因,他可能沒多少學歷,但是他經營了大公司,辦事比較幹練,就是企業家的形象,包括這個川普,企業家可能更適合政府的經營,當然這關鍵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林全的背景是新黨,林全的執政違背了綠營的一些基本價值觀,在外交方面,尤其對兩岸關係方面,還有他的很多措施。所以你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林全本人,他到底為什麼下課,他原來的政黨背景和民進黨的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到底有什麼關係?你可以再做一些說明,謝謝。

  曾建元:的確,林全本來是新黨的黨員,他是因為在財務金融方面的專業,得到臺北市長陳水扁的賞識,所以才為陳水扁三顧茅廬地請出來,擔任他的財政局局長。陳水扁在臺北市長任內的施政,大家有目共睹,這就是為什麼他之後能夠一躍攀上總統位子,就是他當時所組織的團隊在市政的表現上的確是令人刮目相看,林全是陳水扁、民進黨以國士待之,他就以死士相待,而以這樣一種情懷一腳踏入了政壇。林全他本身的確並沒有參加民進黨,說實在,他的政治性格並不強,他是非常專業的一個財金首長,或者他是一種屬於幕僚型的性格,所以從那之後,他就成為長期民進黨在租稅政策、財金政策上面非常重要的專家,甚至在蔡英文擔任主席的時候,也把民進黨的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都交給林全來主持。所以你可以看到,林全他並不是一個非常有霸氣的人,他的確是為人溫文儒雅,所以他在為民進黨來廣播學界的人脈這方面,有非常大的貢獻。可是他的問題,也在於說,他並不太擅長政治的溝通。他的這樣一個背景,就是說他曾經是新黨的黨員、外省第二代,他的父親以前是國軍的海軍軍官,林全是在高雄左營的眷村長大,所以他確實也不太熟悉臺灣本土和獨派他們的一些觀念跟語言。當然,保衛臺灣、保衛中華民國,林全他的立場是不容質疑的,但是他的問題就在於他不太熟悉政治語言,所以使得他和臺灣獨派之間的溝通,就比較欠缺對話的機會,也使彼此之間互相的認識或是進一步的默契建立就更加欠缺了。民進黨面對柯文哲現象,柯文哲以一種突破藍綠的形象、以素人的身分一舉高票拿下臺北市長,而且現在眼看著柯文哲在民意的走向之下,甚至有很多人簇擁他在2020年出來競選總統,這表示,柯文哲雖然是個政治素人,但是這個醫生每天問診,看過多少病人,所以他非常熟悉庶民的語言,這就導致林全內閣在影響臺灣政治分歧上最重要的統獨問題或者是族群問題,顯得招架無力。現在民進黨是需要有一個能夠清楚地對統獨不同政治立場的人,把他們所期盼的,在蔡英文總統領導的政府當中,能對種種重大問題提出說法、需要有一個能夠對話或者是能夠傾聽他們聲音的對象。這倒不一定是要挑戰柯文哲的臺北市長或者總統大位,事實上,蔡英文這個時候就非常需要有一個具有政治歷練、具有高度民意支持的政治夥伴。她非常了解,她需要了解老百姓或者不同黨派、不同族群思維的政治領袖出來重新領導政府。在民進黨重返政府初期和民眾的蜜月期間,林全上來推動重大改革,這些改革是有很大的社會爭議,林全等於就是說為民進黨、為蔡英文總統出來擋子彈,那麼他壯烈犧牲在灘頭前面了,他也就成就了民進黨政府再下一步改革的條件,民進黨政府當然就可以拿林全的犧牲,站在他的肩頭上面,再往前進,所以之前政府如果有任何施政上的爭議,都會隨著林全的下臺負責而告一段落。當前的這個形勢,對於賴清德的內閣來講,等於說有了一個重新的開始,是林全幫他解決之前很多的政治上的紛擾和障礙。


賴清德的從政經歷

  郭寶勝:對,謝謝你的解釋,因為中國的一些民眾對林全並不熟悉,經你這麼一講,大家對他的性格、黨派的背景都有所瞭解,他雖然可以說施政失敗了,而且這個反改革的力量他一開始就沒有把他們的氣勢給壓住,導致改革的未來不堪設想,所以他不得不下臺。剛才你說他是擋子彈的,他也是一個犧牲者,為民進黨的改革鋪路,這方面他的功勞還是記在功勞簿上的。現在我們看到替換他的是賴清德,賴清德這個人國內的民眾可能更加不熟悉。其實我到臺灣還跟他見過面、跟他合過影,他這個人給人感覺就是年輕英俊、瀟灑倜儻,形象相當的好。聽說他也是醫生出身,我見他的時候他是臺南市市長。他的具體背景,你可以再跟大家講一講,然後再講一下,為什麼蔡英文選他做行政院長?好。

  曾建元:賴清德是目前臺灣地方縣市首長當中民意支持度第一名的,從他就任臺南市長以來,都是第一名。他的前一個職位是立法委員,他在立法委員任內,因為我那時是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的學術顧問,從事國會議員的評鑑、監督,他都是公督盟所評鑑的優秀立委第一名。我可以再講個例子,賴清德在競選臺南市長的時候,經常要往返臺北跟臺南之間,因為立法院問政在臺北,但是競選活動在臺南,在這種情況之下,賴清德還是拿到當屆的國會議員評鑑第一名。從這裡可以看到,他是一個非常求全、求完美、而且非常認真、負責的政治人物。在從政之前他是一位醫生。他其實並不是臺南人,他是臺北縣萬里鄉人,他的這種出身背景,有點類似於陳水扁總統,都來自於貧困的家庭,賴清德更可憐,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所以他是由母親一手來照顧、撫養長大的。他非常地努力、非常地聰明,他是臺北縣萬里鄉有史以來第一個考上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的學生,建中是臺灣最好的高級中學,他的情形就好像陳水扁,陳水扁他們家是貧戶、他的父母不認識字,但是陳水扁竟然考上臺南最好的高中: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後來又考上國立臺灣大學。賴清德也是同樣的,他在臺大畢業以後再考學士後的醫學院,進入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進一步來轉換跑道。我們要知道,在臺灣,醫學教育訓練嚴格,醫學有日治時代以來的一種傳統,是臺灣社會聲望最高的一種職業,所以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期待能夠培養一個子女當醫生。醫生享有崇高的社會聲望,收入也非常地高,但醫生受到尊敬,主要是因為從日本時代留下來的傳統,像蔣渭水、杜聰明等等,甚至包括孫中山的神話,都使得醫生在臺灣的社會當中,除了治病之外還有大醫醫國這樣一個角色,因此臺灣的醫生對政治的興趣一向非常高,或者經常引領社會的意見。你可以看到,柯文哲就是一個例子,賴清德其實也是在臺灣的這種特殊的社會環境之下養成的,他是醫生,也具有高度對政治的興趣,在這種背景之下,得到民進黨的欣賞,最早推舉他出來競選國民大會代表,在國民大會代表期間,他也是表現得非常優秀,所以後來當國民大會廢掉之後,他轉換跑道競選立法委員,也順利當選,這就是賴清德從政的歷程。他這一生其實也非常單純,一個優秀的醫學生,後來到了醫院,因為在醫術的表現上受到民眾的肯定,被簇擁成為政治人物,進入到國民大會,也因為表現得非常傑出,所以後來就轉換跑道成為立法委員,也因為在國會表現非常好,都是第一名,所以臺南的鄉親呼喚著他回去競選臺南市長,他也以當時我記得是全臺灣得票率最高、以幾乎席捲臺南市的丰采一舉拿下臺南市;他在臺南市的施政表現也是都第一名,這讓我想到,到目前為止,他和當選總統之前的陳水扁,在政治上的表現可以說如出一轍,都是非常令人刮目相看的政治明星,這是賴清德基本上從政的經歷。

  郭寶勝:對,那他在臺南市的市政建設上有什麼大的一些功績,還有,蔡英文為什麼要選他做行政院長?。

  曾建元:臺南市在賴清德就任的時候,同時升格為直轄市,是由原來的臺南市跟它平行的臺南縣縣市合併之後,升格成為大臺南市。所以賴清德他就任臺南市長之後,他要處理的問題,就是怎麼樣把城鄉差距拉近,因為臺南市是都會區、臺南縣是鄉村區,同時因為縣市合併之後,他還要面臨政府的再造問題等等,等於說是一個新的地方政府由他來重建,而他做得非常地成功。我舉個例子來講,臺灣人民在檢驗地方首長施政,還看他的財政表現,因為地方政府財政紀律普遍不佳,地方政府很喜歡借錢、舉債來從事公共建設,公共建設有形的資產老百姓看得到,政治人物在上面題字,可以標榜自己的政績,所以費勁舉債來建設,這個是地方政府經常出現的施政作法,可是導致什麼?地方老百姓就背負了非常沉重的債務。賴清德把臺南市的財政做了非常成功的整頓,償還了大量債務,另外就是致力於拉近臺南市城鄉差異的地方建設和行政服務,使臺南市以一個全新的現代化都會面貌,重新在臺灣的地方舞臺上出現,這都是賴清德之所以在力求表現的地方首長當中,能夠嶄露頭角的原因。除了優異的市政領導和政績外,更重要的是賴清德執政以後,國民黨在臺南市幾乎已一蹶不振,要翻盤的機會微乎其微。賴清德繼承了前幾任臺南縣市長的政治資產,進一步鞏固了民進黨在南部地區政治支持的社會基礎。所以當京師有難的時候,就要想辦法請這些地方諸侯有能力的到中央政府來救駕,來重振政府的聲望,而賴清德就變成不二的人選,因為他沒有連任的壓力,但是他也有急於尋找下一個政治舞臺的政治上的需要,所以這個時候他就變成替代林全,大家都共同想到的適當人選。


親中愛臺

  郭寶勝:對,賴清德在兩岸關係上給人的感覺,就是他的臺灣主體意識非常強。2014年6月7日他訪問上海復旦大學,他就特別強調臺灣、中國要互相地尊重,要允許臺灣獨立的聲音,這些話當時能夠在大陸發出來也真是不容易,所以他被認為是臺灣主體意識比較強的綠營領袖,但是最近好像是他為了當行政院長或是其他的原因吧,他又回到「兩岸一家親」,他又「親中愛臺」之類的話,表示對中國當局的一種善意。你覺得他的這些觀念為什麼發生了變化,還有他的臺灣主體意識對他成為新的行政院長是不是有幫助?

  曾建元:我是覺得之前賴清德所謂的「親中愛臺」這個說法,其實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說法,因為他是被記者堵住問了這個問題而隨口的反應。他並未把兩岸關係做為他問政關心的主要範圍,所以我們很難找到他長期對於兩岸關係在政策方面或是政治立場上面我們可以去觀察的論述,所以所謂的親中愛臺只是被記者堵住了的一種隨興式的發言,也許事後才知道這個發言觸動了臺灣政治以及兩岸關係之間的敏感神經,但是他並沒有收回這句話,後面他也做了一些補充。我對於賴清德在兩岸關係問題上面的臺灣主體性的主張和立場是非常清楚的,我舉個例子,過去賴清德在立法院時,關於臺灣聲援中國大陸人權的問題,一向就是我們這些非政府組織、人權團體所舉辦記者會或相關活動經常邀請出席的國會議員,賴清德可以說是排名前幾名的。他不會迴避兩岸的問題,也不會迴避對於中國大陸人權法治等等這些問題表達關心,所以他在這方面的表態是非常積極的。我再舉個例子,臺北過去幾次舉辦聲援大陸法輪功受難者的重大集會,賴清德也參加了,他並不會像很多政治人物,為了要去奔走於兩岸之間,或者是說希望在兩岸的舞臺當中有所表現,就刻意迴避掉中國共產黨所不樂見、不願聽到的議題。賴清德並不會,他非常積極地在相關的問題上面表態,所以我想他講「親中」,他這個「中」不是中國共產黨,應該是指中國大陸被壓迫的民族跟人民,在這方面,賴清德他的立場是非常堅定、非常一以貫之的,這我可以用我個人的親身目睹耳聞來做一個見證。可是做一個臺灣的具有本土關懷和民主意識的政治人物,他也知道當前的臺灣並沒有和中國大陸進行統一的條件,所以他必須要把「愛臺灣」放在首位,也就是說把臺灣維護好、保衛好,這個才是他認為當前臺灣最重要的事情,換句話說,把臺灣建設好,讓臺灣的民主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等等這方面的經驗,能夠證明華人、中國人有這樣的一種能力來經營現代的國家和憲政民主,他認為這才是臺灣對於中國大陸最重要的貢獻,這才有機會,在未來基於大陸或臺灣人民個別的自決權,再去考慮未來兩岸的關係。賴清德很清楚是主張臺灣獨立的,可是他並不是我們一般所謂的臺獨激進派,他還好,他是從民主、主權在民這樣的一個立場來談這樣的問題,而且他在看待兩岸的統一的問題觀點上面,其實我是覺得他跟袁紅冰教授觀點非常相近,袁紅冰教授他有一個著名的論點,就是自由人沒有權利選擇奴役,所以臺灣人就算是要自決,也不可能在現在選擇和黨國極權體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統一,賴清德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是和袁紅冰教授非常相近的。他作為一個臺灣的政治人物,特別是綠營的政治人物,或者是獨派所支持的政治人物,他更進一步地、完全不避諱地去談兩岸問題,或者是表達他對於中國大陸人權問題的關心,甚至表達對於共產黨、習近平的期待,有機會則去鼓勵共產黨是不是能夠進行由上而下的改革。這方面賴清德過去曾經有過有關言論的表達,比如說,在民進黨的華山會議期間,賴清德曾經對習近平喊話,他說他期待習近平能夠運用他手上所掌握黨國大權,成為中國的民主先生。你看到賴清德他不迴避兩岸問題,而且觀念清楚、立場堅定,所以我想也許「親中愛臺」這句話原本有其他的涵義,可是如果放在賴清德他對待兩岸關係的立場上面,對他而言,對於中國的關心跟他愛臺灣,是可以並行不悖的。


國民黨短期難再翻身

  郭寶勝:謝謝你對賴清德的介紹,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你拿他跟陳水扁做一個對比,覺得他確實有陳水扁的那個影子,就是陳水扁出身貧困子弟,最後在政治上脫穎而出,顯示出天才,這方面確實有得一比。剛才你說了賴清德他綠營的基本價值觀,他是整個綠營所支持、所認可的政治領袖,這可能就是蔡英文她為什麼要任命他做為行政院長的重要原因,因為林全還有新黨和統派的角色痕跡,以致不能完全抵禦中共對臺灣的統一戰線工作,而且在內政方面最後也出現很多的散亂,所以她不能不臨陣換將,當然這個也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所以賴清德做為新的行政院長,對這樣一個大的動作,我還是非常地高興,看到臺灣的希望,希望他的主體意識在抵禦中共統戰這方面會更加地強化,臺灣的內政也有大的起色。我想最後你可否談一下,蔡賴配,蔡英文做總統、賴清德做行政院長,對今後臺灣政治的發展,包括兩岸關係,有什麼好的影響?

  曾建元:我想好的影響就是,一些重大的改革議題會持續地推動,而且賴清德因為他會挾他高度的民意支持,再加上他擅長政治的對話、政治的溝通,他接下來會有比較強勢的領導來推動改革,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能夠以比較柔軟的身段,來對不同政策立場的異議者來進行遊說,我想這方面更細膩的政治動作,會在賴清德身上逐漸表現出來,使改革的力道進一步加大。如果賴清德能延續他之前在臺南市長的領導表現。國民黨要想在2020年再翻身,這個機會就會越來越小,這就是賴清德,也就是他為自己在累積更上一層的政治資本。行政院長的位子顯然是他政治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站,所以我想他不會對這掉以輕心。所以重大的改革,包括他現在要去調整的一例一休引發的爭議,臺灣在能源政策上因為大停電所產生的餘波盪漾,兩岸關係的長期低盪,都有待他一一去解決。說實在的,現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張小月是外交官出身,性格上比較偏向西方世界那種優雅的宮廷政治中的外交官姿態,可是面對中國大陸,我們過去臺灣的印象就是,你要能夠跟中國大陸博感情,要能夠跟他周旋,喝酒要比他喝得更猛,就是說餐桌酒宴也成為另外一種戰場,和兩岸同文同種的民族性有關,以致張小月發揮的空間會比較有限。但是像賴清德這樣一種政治人物,如果未來能夠在兩岸關係上面有更多的發揮空間的話,那麼我相信,儘管共產黨會對於賴清德鮮明的獨立立場,還是抱持著高度的質疑,可是對於賴清德他所展現出來的那種政治姿態,或者是政治語言,可能是共產黨無法抵擋的。所以兩岸之間,我想未來會有更多的互動,有所接觸就算是吵架、鬥嘴,也有助於更進一步雙方的認識,賴清德這方面的進取心、企圖心,我覺得可能會對於現在兩岸關係凝滯的空氣,會有機會打破。不管是變好或變壞,他總會有可能去創造一個機會,就像陳水扁。陳水扁在兩岸關係當中,他當年也有非常突破性的做法跟一些主張,所以不要小看這些看起來是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領袖,他的立場老百姓不會去質疑他,所以他反而有更大的一種戰略迴旋空間,反而使得他更不怕、更不會憂心,而能勇敢放手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設性的看法。

  郭寶勝:好,非常感謝。時間的關係,關於臺灣新的行政院長這個事情,曾教授今天解釋到這裡。他講得非常地清楚,讓我們對這個重大事件,有了一個最清晰的認識。為什麼林全一定要下課,為什麼賴清德有資格做行政院長,以及未來臺灣政局的變化,曾教授也都做了一個很好的預測和期望。我們希望臺灣社會不被中共所統戰,能發揮它自己民主自由體制的生機,在政治上更加地繁榮。我們一塊地來祝福臺灣。好,謝謝你。

  曾建元:好,謝謝。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工學碩士鄭宇軒整理初稿

民國106年9月20日凌晨1時

丹麥巴勒普魯(Ballerup)百樂酒家


相关新闻
专制独裁政权不遗余力渗透民主国家
英媒:西方开放式民主令中国有机可乘?
新西兰华裔国会议员遭反间谍机构调查
日本民众开始拥抱军方力量?
我决不让耶稣向习近平低头
胡平: 最后丧钟为谁呜却未定
图伯特人抬头之日就是“灾难”降临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