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筹建全球首座“厕所学院” 预计3年内落成 青年史学家
2017年12月13日讯,有研究显示,人的一生大概要上16万次厕所,女生上一次小便的时间是93秒,男生上一次厕所时间是31.7秒。这样算下来,人的一生大概有3年的时间要待在厕所里度过。厕所这么重要,但你对它又有多少了解?
资料图 厕所 程功摄
慨叹于中国厕所文化的缺失和公共如厕环境的隐忧,3年前,被称为“中国厕所先生”的钱军创立了全国首家致力于厕所公益的非公募基金会——昱庭基金会,喊出了“为改善人类如厕环境而奋斗”的口号。
孩子当“厕所所长”引家长误解
钱军介绍,全世界目前还有25亿人没有一个卫生的如厕环境,因为如厕环境造成的细菌传播,每天平均导致5000名孩子死亡。“厕所的脏乱差在这两年的厕所革命的推进中已经有了大的改善,但是提升的空间还是非常大。”
2015年,钱军曾应邀去四川的甘孜州,他说,甘孜州山美、人美,唯独厕所不美。“它的厕所就特别的简单,用几块板拦一拦,下面挖几个坑用几块木板铺一下,当你踩上去的时候吱吱嘎嘎的,你都在担心会不会一起跟粪便掉下去了。”
钱军认为中国在厕所的文化上,是缺失的文化。为此,钱军在2014年3月发起成立了昱庭基金会,提出了一个愿景:为改善人类如厕环境而“粪”斗。
“我们从学校着手,免费为学校的孩子提供厕纸,用一张小小的厕纸去影响中国所有的公民能够关注到厕所这个点。”
2014年3月,钱军在昆山市试点了第一所学校。“我们对孩子们上厕所要用多少纸做了折算,大概测算下来一个孩子一年在校使用厕纸的费用是17元钱。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们使用厕纸的费用一直在往下掉,从第一年的17元到8.6元,到现在的5.47元。”为什么会低于这样的预算?基金会就请了专业的机构去学校里面去调查原因。
调查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孩子们早上去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跟孩子嘱咐:“在学校里要多喝一点水啊!”每天早上给他倒一杯水,但是,学校3点半放学的时候,很多孩子会拿着这杯水去倒掉。原来孩子们在学校里面不愿意去上厕所,一是厕所气味比较大;二是学校厕所在下课时人数非常集中。这是导致孩子不愿意去上厕所的很重要原因。
在公益项目实施的4年中,钱军和同仁们想了很多的点子。“我们觉得自己去管理的话,厕所环境可能会保持得更好。因此,我们设置了一个小‘官位’,让孩子去当厕所的所长。”孩子们觉得很好玩自告奋勇地参与了报名,半个月以后家长则陆陆续续找到学校。“老师, 是不是我这孩子在班里面调皮捣蛋不听话?怎么让他当个管厕所的?”钱军说,家长认为当“所长”是一种惩罚,这种反应也是体现出了我们对厕所文化的一种误解。
高校厕所里都没有厕纸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让这个项目能够可持续发展,钱军和同仁们绞尽脑汁,一直不断尝试新的模式。学校里面什么东西最多?作业本、试卷、课外书,“每个孩子一个学期可能有几十斤。”钱军认为,这些纸张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去年6月起,他们在学校里发起了“回收废纸,置换厕纸”的活动,把孩子们平常学习产生的废纸回收集起来。
同时,项目也鼓励孩子和家长把家里的废纸和快递包裹捐到学校里面去。“我们这个公益项目在目前应该是全中国投入和产出比最高的项目。一般一个小学大概有1500个左右的孩子,最少能够回收5吨以上的废纸,能够创造再生纸4.2吨,减少砍伐85棵20年树龄的大树,每年能减少1130.5公斤的碳排放。”
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在全国20个省市545所学校落地,参与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00万。“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大家觉得公益不是慈善和救助吗?应该是给西部贫困地区孩子提供厕纸,而为什么项目落地聚集在沿海发达地区?”钱军回应,“走进今天中国最好的高校去看看,它的厕所里有厕纸吗?没有。”钱军认为,这是理念的缺失。“所以,项目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始投入,让东部的沿海发达地区的厕所里面有厕纸,然后再去往西部、往中部去推广。”
把厕所变成教育产品
人每一年排出来的粪便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肥料。但是现在人们按一下就全部冲到下水道里,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严峻的威胁。“如果这些东西能够有效地提炼,不仅污染解决了,而且还能有效地用于农业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基金会和清华大学联合做了研究,“我们想在厕所里做一个循环,让孩子们从小在厕所里了解厕所文化。”这个项目做了这样的一个实践:在厕所里设置了6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个正常的厕所功能;第二个模块是一套处理系统,孩子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套处理系统是如何把粪便和尿液进行处理,用什么样的原理将它变成肥料;第三个模块,孩子们可以拿着这些肥料到一个种植区里面去种花、种菜、种草,种出来的菜还能拿回家让爸爸妈妈给他做;第四个模块是一个科普的模块,围绕厕所的所有知识点都会在这个科普馆里展示出来;第五个模块是一个孩子们在参与的时候,能够动能转换成电能来供电的设备;第六个模块是“DIY”模块,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灵感在第六个模块画出来。
“这个厕所在今年6月举行的欧盟可持续论坛上获得肯定,成为全世界唯一一套以厕所为载体的创新教育,我们把厕所变成了一个教育的产品。”钱军介绍,在这个厕所之前我们已经为了这套教育产品,研究团队在清华做了将近两年的试点。当他们把这样一个厕所真正放在一个学校的角落里“试验”,发现平均每天有超过1200人次使用,“可想而知,这个厕所多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
在清华大学筹建“厕所学院”
“大家都知道,大型厕所,比如说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厕所,进去之后门是一条直线的,人们在外面不知道哪个是空的。上一个厕所可能要跑到每一个点上去看看到底是不是空的。”这是非常麻烦的,针对这个问题,基金会和清华大学联合创新设计了一种厕所,“这个厕所入门有一个16°的角度,一进门就能看到厕所里哪个是有人的,哪个是没人的。”
钱军和同仁们还为西部开发了一款特别的项目。“大家可能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厕所,一般的厕所一开门蹲便器是直角的对着自己,而这个厕所是45°角。”这是因为西部天气非常冷,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人们的穿着会格外厚实、臃肿。“比如说西藏是个旅游胜地,背包客特别多,我们希望能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让人们找到最舒服的姿势。”而实践证明,45°的角度是有限的空间里面利用率是最高的。
“如今,我们还在做一件听起来是件天方夜谭的事情——在清华大学里筹建全世界第一所高校里的‘厕所学院’。”钱军说,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所高校有专门研究厕所领域的科系或院系。
那么,这所筹建之中的“厕所学院”未来想做什么?钱军回答,我们想研究人与厕所的关系和厕所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希望在厕所里做可持续的发展,希望能通过前端设计让粪便和尿液的排出都是零污染的、没有任何病菌的!
钱军说,这个学院将从培养和研究两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首先,在研究领域,目前国内研究厕所的机构仅有三四家,国内专家也仅在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单点”研究,因此厕所文化的研究并未形成系统、全面的规模。而利用清华大学的广阔平台,不仅能将国内该领域的学术力量进行整合,还能吸引到世界范围内的相关专家、学者、设计师,为他们提供迅速聚集的平台,产生学术爆发力。
而在培养领域,钱军介绍,厕所行业的设计、运维、规划、管理等基础人才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匮乏的现状,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以现在厕所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定会催生出大量的相关企业,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我预计,短期内,相关专业就会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钱军预计,“厕所学院”三年内就将在清华落成。
来源: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