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尊声:中国可持续发展不容乐观──中美欧学者"问题、前景与选择研讨会"发言独家选登(6)
8月26日、27日,哥伦比亚大学黎安友等中国问题专家,从中国大陆,北美和欧洲邀请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聚会美国新泽西,举行题为"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转型问题"研讨会。会上,具有不同专业领域、学派倾向和职业的专家,探讨如何解读郎咸平现象,人大搁置物权法草案,西山会议以及风起云涌的所谓群体事件及其之间关联,进而分析中国改革的问题、动力机制、前景与应有的选择。对于中国存在严重问题,专家高度共识;但对中国问题的动因,前景和解决途径,专家们则热烈讨论。以下是美国西东大学商学院管理系主任尹尊声教授的发言
-----------------------------------------
中美欧学者"问题、前景与选择研讨会"发言独家选登(6)
可持续发展──不容乐观
美国西东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系主任 尹尊声
研究中国的问题、前景和选择不仅要从政治和社会层面来研究,同时要注意技术和环境层面的问题。最近有学者认为中国在过去30年高速增长之后仍可以持续高速增长20年,我认为这未免过于乐观。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条件缺少足够认识,粉饰太平,恐怕是最大的风险之一。比如说,世界能源短缺是一个举世公认的问题。目前美国平均每年每人消费25桶石油, 而中国人均只有1.4桶。只要中国把人均石油消费提高到美国消费水平的四分之一,就远远超过世界石油的供应能力。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只占人口1%左右,与美国私人汽车占人口70%相比,差距巨大。假如只要把中国人均汽车从1%提高到5%,这不算为过,但仅此对能源的需求就很难满足。
但开发新能源、摆脱对有限的石油资源的依赖在技术上没有突破,这将急剧增加经济成本并加剧在国际范围内对石油和其它能源的争夺,极有可能恶化中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再者,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的研发需大量资金,而中国在能源的研发上的基础薄弱,投资能力有限,这无疑进一步限制中国经济后继发展潜力。中国在能源紧缺的条件下却又大力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比如钢铁工业。中国2005年粗钢产量猛增25%,遥遥领先世界产钢大国,今年仍会持续增产。这种不均衡发展是喜是忧,则见仁见智。 中国过去二十多年中,在较低能源增长的条件下得以保持高经济增长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GDP的比率(即改进能源需求弹性)。中国已在能源效率上获得长足进步,达到接近发展国家水平。指望进一步继续提高能源效率来支撑高速发展己不现实。
中国的崛起不仅会受到能源制约,同时也受到环境制约。中国南方现在的河流80%不符合健康饮用水标准,而北方则更糟,90%以上达不到可供饮用的一、二级水源标准。环境破坏严重程度之深骇人听闻,已使治理环境成本超出国力承受水平。有些些河流水源己被彻底污染,达到不可逆转的地步。我过去十多年每年都光顾的北京元大都旧址土城及护城河,该处几经改造治理不下十年,花钱不少,现在看上去己很漂亮,但河水依然臭气逼人,可见破坏易治理难。中国曾计划在2000至2005年间把二氧化硫、酸雨的排放量降低20%,但实际上不但没减反而增加了27%。应当看到在不少地区和产业部门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以"杀鸡取蛋"的方式获得的,是以牺牲长远利益和下一代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而获得的。对环境和资源破坏己大大提高了今后有效经济增长的难度。
中国政府虽然己提出绿色GDP的概念,但并没有采取多少有效措施,环境持续恶化,己达到积重难返的程度,这无疑给今后经济长期有效增长造成巨大隐忧。
其它学者已谈了中国社会政治层面的严重问题和国际环境上面临的挑战。总之,纵观全局,笔者认为今后2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要建立忧患意识,并应对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前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多维特约记者劳伦特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