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社会危机时刻的智勇者胡绩伟周年祭
日期:10/15/2013 来源:网络 作者:俞梅荪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委员权力第一人

——社会危机时刻的智勇者胡绩伟周年祭

俞梅荪

 

2013年9月16日胡绩伟周年祭日,他在“八九六四”的壮举,恍如昨日,如一颗划破漫漫长夜的启明星,照亮我国宪政民主法治之路,照亮我国议会民主政治之路。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精神是我的楷模,将永垂不朽!



2012年9月16日胡绩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胡绩伟1937年加入中共,1977年起,担任《人民日报》总编,在胡耀邦总书记支持下,开明办报,为民鼓与呼,深受民众喜爱,甚至有不少农民拿着《人民日报》向官方交涉维权之事。他的“人民性高于党性”观点,被胡乔木(政治局委员)批评,1983年被迫辞职,转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8 年起,我任顾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国务院副秘书长)的秘书,见证“八九学运”戒严后,胡绩伟提议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紧急会议,惊动政坛和民间社会,使天安门广场的百万民众看到“在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上”解决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希望,成为60多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委员权力的第一人。

 

悼念耀邦  呼唤民主

 

1989年4月4日结束的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我多次见到被下台而深受人民爱戴的前总书记胡耀邦,10天后耀邦去世。

 

4月21日晚,数万大学生在人民大会堂东大门前露宿,等待送别敬爱的胡耀邦。22日上午,我前往送别,随参加追悼大会的人们临时由人民大会堂东大门改道北门进入。大会结束后,胡耀邦的灵车从西门悄然驶出,避开等待送别的学生,前往八宝山公墓。26日《人民日报》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激起27日学生大游行和5月13日开始绝食请愿,各界人士纷纷上街声援。半个多月来,涌向天安门广场呼唤民主与法治的民众浩浩荡荡,每天达百万之众。

 

5月19日10 时,我在天安门前,高音喇叭突然播放李鹏总理宣布《戒严令》。随后传来,大批军车被市民拦截在三环路以外的公主坟、六里桥等地。子夜,我赶到那里看到满载全副武装士兵的许多军车,被市民围住说教,劝其撤回,双方僵持。有军官喊道:“我们奉命而来,不知北京发生了什么事,保证不开枪!”

 

危机时刻发起“紧急会议”

 

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持续一月,赵紫阳总书记反对戒严镇压而被下台;20多万大军四面包围,兵临城下,被百万市民拦截在三环路以外,军民对峙,面临流血冲突;党政军各方陷于乱局之中。



1989年5月19日“学运”戒严,胡绩伟提议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紧急会议。

 

5月17、18、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胡绩伟、江平、秦川等24位委员三次聚首商议并联署提议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紧急会议,讨论如何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社会危机,行使《宪法》赋予委员的基本权力。《建议书》全文如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近日北京市及全国各地的局势表明,我们国家陷于极其严重的危机之中,我们作为人民选出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成员,必须对人民共和国高度负责,在此紧急关头,应立即通过法律程序,反映人民的意志。

 

为此,我们提议在5月24日26日左右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非常)紧急会议,研究当前的严峻局势,并通过法治轨道谋求正确解决中国当前危机的方法。如果暂不能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建议召开在京常委会委员参加的非正式紧急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胡绩伟、江平、秦川等24人签名

1989年5月21日

 

北京四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曹思源和李曙光(中国政法大学在读博士生)受胡绩伟委托,征集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京委员在《建议书》签名联署,他们到中南海找我请顾明签名。

 

当时,顾明随万里委员长出访加拿大和美国。他们说:“顾明如在,一定会支持。”因未经顾明同意,我无权代为签名。

 

接连三天,他们征集到不少委员在《建议书》签了名,11位委员得知此事表示同意,共达57位,超过常委会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接近半数。

 

5月24日,胡绩伟亲笔致信万里委员长、习仲勋和彭冲副委员长,分别报送由57位委员联署的《建议书》。由于万里在改革开放中政绩卓著,近来不断发表“广大学生是爱国的”讲话:日前他在国外的讲话十分开明,国内各界对他寄予厚望。

 

赵紫阳说5 月21日,乔石(政治局常委)来说,如不是邓小平调更多军队来京,悲剧可能避免。现在军队进不来,《戒严令》不起作用,成百万学生和市民涌在街上,涌在天安门广场,首都将瘫痪。我当时考虑,只有提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议,由最高权力机关以民主与法治的形式扭转局面。此前彭冲找我说,副委员长会议一致主张提前召开人大常委会,彭真(前委员长)也赞成。”(见《赵紫阳回忆录》2009年香港版)

此新闻共有6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相关新闻
Leon Aron:走向奔溃的苏联党国
张一哲:大饥荒与文革
严家祺:沉痛悼念老友张显扬
中国自由派学者张显扬在北京去世
纳吉布:不准陈平在马来西亚安葬
靖国神社问题“发酵”的前前后后
盛洪:可惜科斯未圆中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