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李静君:中国政府“花钱买稳定”的逻辑
日期:10/24/2014 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纽约时报

王韬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41024

  •  

提起中国式维稳,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场景是政府出动警力,封锁现场,驱散抗议民众,或是基层官员长途跋涉,暴力截访,甚至私设黑监狱关押上访民众。这些情景往往包含国家机器和抗议民众之间的激烈冲突,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最广泛的关注。

但是真实生活中更常见的情形可能是:抗议民众面对的是和颜 悦色的地方官员,他们看起来通情达理,试着与抗议民众沟通,还会找到抗议者中的代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许还会巧妙地离间抗议者,承诺物质利益回馈。通 过金钱交易,让抗议者回家。社会学家李静君(Ching Kwan Lee)将此称为花钱买稳定,她发现这是中国基层政府最常见的维稳策略。

李静君生于香港,上世纪80年代于香港中文大学求学,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社会学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六年后,她回到美国,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

在过去的四年间,李静君和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永宏合 作,在北京和深圳两地进行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接触了大量基层政府官员和抗议民众。该研究试图理解中国基层的维稳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去年5月的《美国社会 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中国劳工运动不只是资本主义体系下劳资矛盾的单纯复制,还 涉及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导致的社会抗争。这是李静君长期研究的最主要命题。在她2007年出版的英文著作《对抗法律:中国衰败地区和新兴地区的劳工抗议》 (Against the Law: Labor Protests in China’s Rustbelt and Sunbelt)(加州大学出版社)中,她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人运动称为绝望抗争,而把珠三角地区的工人运动比作反歧视的抗争。二者并存,但机 制并不相同,这恰恰是转型中国劳工运动的复杂之处。

上月笔者对她进行了专访。对话正值香港占中运动进行当中。作为香港人,她对当地的动态十分关切,香港的政局也在对话中被常常提起。

不过这并不只是情感上的牵挂,事实上香港的问题也符合她对中国威权体制的认识。中国政府的基层维稳策略和对待香港和少数民族的政策,其实都反映出执政者一种根深蒂固的扭曲观念——唯经济利益至上,无视政治诉求,换句话说,只用金钱买稳定。

当被问及中国社会是否会有可能发生政治动荡时,她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但她强调,用商品化的交易维持的稳定有其内在根深蒂固的脆弱性。中国已经在经历一场潜在的社会危机。钱不能买到一切,事实证明恰恰相反。

以下为与李静君的访谈实录,本次采访于923日在康奈尔大学进行,采访语言为英文,中文翻译整理经李静君本人审阅同意。

问:你的研究发现花钱买稳定是最主要的维稳策略,但引起大众和媒体关注的往往都是暴力性的群体事件。为什么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不太暴力的方面?

答:中国的大多数社会骚乱都是非暴力的,大部分事件都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平息。有数据显示,在所有社会骚乱中,90%在一周之内都得到平息,70%的事件则在一天中解决。大部分是社会和经济的维权行动,并没有牵涉到政治诉求。

尽管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国际媒体对这些日常的、非暴 力、却很常见的抗议活动关注较少,但这一类事件才是在中国最频繁发生的。国际媒体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较极端、更耸人听闻的事件上,这些事件中包含民众与 政权之间的冲突,但我们社会科学研究者希望理解最频繁发生的现象,我们讨论的是政权日常应对的主要挑战,从这些事件中理解政府是如何维稳的。

此新闻共有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相关新闻
北大教授强世功:“中共党章也是一个宪法”
王天成:革命是中国实现民主转型唯一的选择
廖亦武: 了不起的老乐
新电影再现汉娜.阿伦特与“平庸的恶”
是时候对中国动真格的了
我与中国文人朋友们的最大分歧点
日本怎么能拿那么多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