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名中国知名人士2月1日联名在国内外的互联网上发表请愿书,敦促中国政府审查有关颠覆国家罪的法律规定,重新定义这个目前含糊不清的罪名。请愿书还呼吁当局释放因在互联网上发表批评政府言论而被捕入狱的湖北自由作家杜导斌。
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是中国自由派对当局提出的一个大胆要求,可能导致当局明确规定什么是言论自由,以及国民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批评“非民主”的政府。
据悉,共有102名作家、编辑、法学家、哲学家、自由派经济学家和异议人士在请愿书上签字,其中包括资深异议人士刘晓波、对政府持批评立场的自由作家余杰、自由派政治理论家刘军宁、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兼评论家贺卫方。
请愿书针对的焦点是中国警方警方用以逮捕批评政府者的含糊其辞的颠覆国家罪,呼吁在中国宪法的框架内对有关规定的合法性做出“司法解释”。
请愿书指出,由于规定不明确,颠覆国家罪已沦为警察随便逮捕批评政府者的工具。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必须审查该罪名的宪法基础。
北京大学法学家贺卫方说,“这个法律的主要问题是,其表达非常宽泛,因此我们需要更具体的法律定义。但司法部门从未给出明确的说明。”
请愿书还呼吁当局释放去年被控颠覆国家罪而入狱的网络作家杜导斌。请愿书的发起者说,他们计划在网络上徵求签名,然后将请愿书递交当局。纽约时报称,这是互联网正成为在中国动员政治和法律改革支持力量的强大工具的又一个例子。
请愿书发起者之一、在中国西部任教的30岁法学教授王毅(译音)对纽约时报说,“最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互联网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捍卫公民自由的论坛”
王毅说,发起这次请愿活动的动力,部份是他们对知识分子愿意公开表达不同于政府的立场越来越有信心。但被问及是否担心因此受到当局报复时,王毅却没那么自信。他说,“我确实不知道自己面临多大的风险。在一个不透明的法律制度下,这将好像在一扇关闭的大门之后,你不知道警察在门外一米还是数千米。”
据悉,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众对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的认识组建增长。宪法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捍卫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改革在中国官方和知识分子圈内也成为日益高调的话题。
中共中央去年已通过了修改宪法的决议,拟提交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预计修改后的宪法将首次写入有关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另外,政府也考虑在宪法中加入有关“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规定。
不过,纽约时报指出,在中国试图走向法治国家之际,民众的很多基本权利都未得到保障,杜导斌的案子就是一个明证。
杜导斌原是湖北孝感的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去年10月底因在网络上发表批评中国政府、呼吁释放刘荻和鼓吹香港民主的文章被捕,今年1月7日首次与律师会面。
香港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的消息说,杜导斌一案已经于去年年底移交湖北省孝感市检察院审理起诉。当局指杜导斌先后在海外网站上发表28篇涉及“煽动颠覆国家”的文章,其中包括题为“行动起来,保卫香港”等三篇反对香港23条立法的文章。
纽约时报披露,湖北检方正确定是否有足够证据对杜导斌提起诉讼。当局指控杜导斌企图颠覆政府,但杜导斌的辩护律师、来自北京的莫少平说,有关规定过于模糊,未能清楚地确定言论自由或批评政府的界线。
他说,“杜导斌坚持自己没有颠覆或推翻政府的企图。他的批评是经过仔细酝酿的,具有建设性。”
我们注意到,莫少平曾在包括旅美华人学者杨建利非法入境窃取国家机密案等多起广受关注的案件中充当被告律师,但他并未在请愿书上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