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Spring 欢迎光临 北京之春   快速通道 月刊首页 - 《北京之春》月刊 - 资料文集 - 北春新闻中心 - 订阅与支持 - 首页

 推荐新闻
· 高尔泰:阮铭先生
· 高尔泰:苏绍智先生
· “乌克兰逻辑”可以保卫.
· 胡平:从单极世界到多极.
· 哈佛应该多收富家子弟吗.
· 蔡詠梅:“寧要哈維爾,.
· 许章润 :语言的公民及�.
· 美國霸權終結 民主主義�.
· 林培瑞:美国的“政治正.
· 胡平 | 米奇尼克:人·�.
· 对中国科技的战争如何适.
· 重读李志绥,重估毛泽东.
· 徐賁:“反右” 创伤记�.
· 一位流亡拉斯維加斯的中.
· 郑义 | 召魂
· 艾晓明:黑暗时代的星火.
· 胡平:三中全会公报出台
· 了解 “分裂”的美国的�.
· 繁华渐逝:腹背受敌的中.
· 程铁军:怀念苏绍智夫妇
· 公民抗争的三大成功要素
· 中國民間歷史運動遠超出.
· 徐友漁:我們不必絕望
· 徐友漁:從牛津大學到北.
· 台灣大選,需要看的幾本.
· 星火不熄:中国地下史学.
· 于建嵘:中国未来转型的.
· 奥斯维辛之后的写作
热点新闻
<> 反制共軍 我建置7大打擊武器
<> 南非出现新冠变异程度最大毒株
<> 建立道德评议机制 文艺界要大清洗
<> 大午案二审今日宣判
<> 法与澳首次推出2加2联席会议机制
<> 菅义伟动作自救保位引自民党大地震
<> 美国悬赏5百万美元缉拿中国毒贩
<> 獻花市民遭票控「亂拋垃圾」
<> 预料明年港人移民潮续增
<> 紐西蘭永久收藏香港抗爭物品
  图片新闻


中国年轻人觅职益发困难


微信热门帐号涉操纵华人选民


共谍案起诉现退役军人占6成


美国网红“甲亢哥”的中国行


黄台仰于加州湾区举行分享活动


华尔街准备迎接暴跌后的更多混乱


共和党大佬:共和党恐在明年中期选举


艾芬揭露医疗问题遭诽谤


分析:特朗普关税背离


谎言、该死的谎言,以及


美国精英最清醒的战略反省!


1200场集会反对特朗普和马斯克


法企业家:乌克兰可取代中国成为

新闻首页 > 国际新闻

 

調查指75%美國科學家考慮離開
日期:4/2/2025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自然》雜誌調查指75%美國科學家考慮離開 歐洲及加拿大成最可能移居地

粵語組報道

2025.04.02

在接受《自然》雜誌調查的約1,650名美國科學家中,大約75%的受訪者(超過1,200人)考慮離開美國,當中以青年科研者為主。

在接受《自然》雜誌調查的約1,650名美國科學家中,大約75%的受訪者(超過1,200人)考慮離開美國,當中以青年科研者為主。 (Handout ./Reuters) 

美國科學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動盪,根據《自然》雜誌的最新調查,近75%的美國科學家表示,因為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削減科研經費的政策變動,他們正考慮離開美國,歐洲和加拿大成為主要移居目的地。報道指,科研資金大幅削減、學術自由遭遇挑戰,以及對移民的打壓,讓許多科學家感到不安,特別是年輕研究人員。這些變化已經引發了大規模的職業調整考慮,許多科學家選擇尋求更穩定的科研環境。


1,650名受訪科學家 逾1,200人考慮離開美國

在接受《自然》雜誌調查的約1,650名美國科學家中,大約75%的受訪者(超過1,200人)考慮離開美國,當中以青年科研者為主。690名受訪研究生中,548人表示有意離開;340名博士生中,有255人有同樣的打算。這一趨勢顯示,年輕科學家尤其受到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影響,正考慮尋找新的科研機會。

大幅削減科研經費 令科學家重新評估職業選擇

調查指,特朗普政府大幅削減科研經費,並終止多項聯邦資助的科學項目,這些政策由億萬科技大亨馬斯克(Elon Musk)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推動。數以萬計的聯邦員工,包括眾多科學家,已經在法院命令下被解僱並重新聘用,但仍還有更多裁員的威脅。

此外,特朗普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的強硬立場及對學術自由的打壓,也讓許多科研人員感到不安。研究領域的動盪讓美國的科研環境變得不確定,很多科學家表示,這些變動已經促使他們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業選擇。

全球食品系統研究生積極尋找歐洲、澳洲等機會

許多年輕學者對科研資金縮減和政策不穩定感到憂慮,《自然》雜誌引述一名來自美國頂尖大學的研究生表示,她失去了研究資金和生活津貼,現在不得不在競爭激烈的教學助理職位中尋找臨時工作。此外,儘管她一度有意在海外進行博士後研究,但現在看著同事被解僱,讓她決定加速計劃,並積極尋找歐洲、澳洲和墨西哥的機會。

這名學生希望,如果將來美國的科研環境有所改變,她能夠重回美國繼續研究。然而她指出,特朗普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她關心的領域——全球食品系統——不會成為科研重點。她認為如果要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恐怕只能轉向其他國家。

前NIH院長擔心美國科研領先地位不保

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接受《Bethesda Magazine》訪問時亦表示,對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深感擔憂。他指這些政策削弱了美國在健康科學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可能會迫使一些優秀的年輕科學家,轉移到其他國家尋找更多的科研機會。

他提到,過去美國一直是世界各地科研人才的理想目的地,而現在隨著政府政策的改變,這一情況可能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加強國際招聘 歐洲和加拿大成為熱門去向

在此背景下,歐洲的科研機構和加拿大的學術機構,已經開始積極招募美國的科學家。近日,3位耶魯大學的知名教授因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而選擇前往加拿大,並將加入多倫多大學的蒙克學院。歐洲一些機構也開始為美國科學家,提供所謂的「科學庇護」,尋求在美國科研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吸引更多優秀的科研人才。

2000至2023年間 40%美國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是移民

特朗普政府的資金削減已經開始顯現影響,根據《Jurist News》報道,2月份至少6,000名科研人員在資金縮減的情況下被解僱。研究跨性別議題、疫苗以及氣候變化等領域的美國本土大學,如賓夕法尼亞大學,已經面臨1.75億美元聯邦資金的裁減,這對許多原本依賴政府資助的科學研究造成極大打擊。

根據《Axios》報道,在2000年至2023年期間,40%的美國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物理學、化學和醫學)是移民。

以色列、德國科學家曾為逃避納粹迫害而前往美國

這一情況使人聯想到1930年代,許多來自德國的知名科學家,特別是猶太裔科學家,因為逃避納粹的迫害而選擇前往美國和其他國家尋求庇護。像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馬克斯.博恩(Max Born)、厄文.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等科學家,正是因為這樣的政治環境選擇了移居他國,並為量子力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同樣地藝術家和知識分子,包括作家托馬斯.曼(Thomas Mann)和貝爾托.布雷希特(Bertolt Brecht),也離開了德國前往美國,與包括阿諾德.勳伯格(Arnold Schoenberg)等約1,500名音樂家一起,為美國藝術界作出巨大貢獻。

編輯:梁君安



相关新闻
在建大樓遭震塌 泰總理下令查
特朗普即将推出新关税 各国紧张应对
马斯克将离开特朗普政府
美国防部长的太平洋之旅显示
孟加拉投向中国怀抱?
德国开始为扩军备战做准备
转移话题?特朗普称金正恩是
Copyright ©《北京之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bjs201022@gmail.com webmaster@bjzc.org manager@bjzc.org
地址:BeijingSpring,P.O.Box520709,Flushing,NY11352 USA
电话:001-718-66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