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想方设法"润出去" 乌克兰、瓦努阿图成新选项 2022.11.09 11:14 ET
在北京国际机场,旅客想在加拿大航空值机柜台排队等候。 美联社图片 00:00/05:11
中国中产阶级在二十大后,开始找寻能"润出去"的方法。有中产阶级人士向本台透露,已有不少同温层私下讨论最容易"润"的方法。在没有足够资本"润"到欧美等发达国家下,饱受战火的乌克兰,也成为他们"润"的选项。 "二十大之后,我接到最多的消息,就是国内的亲朋好友,或者是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发来询问怎么能出来,说去日本也行,看看能不能到日本来。" "我强烈强烈鼓励大家润!我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就经常谈论'润'这个话题,为什么呢?从今年开始移民的客户数量远远超过代孕的客户。" "恭喜你!今天收看这个视频,因为我今天会分享移民美国到底有多容易,很有可能看完这个视频后,你会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润"这个话题成为普通话油管(Youtube)频度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主持从讨论应否移民,到移民地点等内容都有,更有人提供移民攻略和教学等,这类视频吸引大量简体字观众留言讨论,在上海从事金融业的高先生,近期也不停找寻与"润"主题有关的视频观看。 二十大后中产对中国前景绝望纷纷寻找能尽快"润"的地方 高先生对本台表示,不仅是他,近期身边很多同温层的朋友,私底下也热烈讨论移民的问题,希望想尽快离开中国。他表示,3年的严格防疫,还有二十大后的社会氛围,使他不再留恋这个曾经给他机会和财富的地方。 高先生:"现在形势不是特乐观,在大会结束以后,大家对未来已经完全失去什么希望,大家对这里面的综合评估,从他们的理念、价值观、政策、强力的动态清零、强力的回归计划经济、强力的打压,而且经济已经面临崩盘的情况,哪一样都没有值得留恋的东西。如果一旦在东南方向再一起战端的话,整个就完蛋,所以大家都在用这种避险的心态,安排自己的未来,因为留下来风险越来越大。" 饱受战火的乌克兰也成为中国中产考虑"润"的目的地 高先生表示,在找寻可以尽快移民落脚点的过程中,发现中国人要移民欧美、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申请和等候的时间很长,而且移民所需的投资资金也很高,申请也不一定能批。至于东南亚等国家,他表示,这些地区与中国的关系好,担心移民后,也不一定安全,又说,香港在反送中后,已被中国同化,也不是一个好的跳板,刚好有朋友住乌克兰,了解当地情况后,觉得乌克兰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地点。 高先生:"乌克兰虽然说现在充满战火,但是这个事情不会持续很久,这个地方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都全部融入欧洲的大家庭,战后的重建方面,现在已经被很多国家分别承包,这个地方的未来充满各种的希望和生机,各种的百废待兴,所以是冲着这个未来的预期而去,并且我有朋友居住在乌克兰最西边,没什么战火,也活得挺平稳。有人说,可以在乌克兰办理商务签证,在那边注册一家小公司,先拿几年的一个签证周期,可以先出去,在当地先落下脚来,然后再想别的办法。" 高先生表示,如果乌克兰因为战火关系,无法短期内批出签证,也可以选择申请到邻近的摩尔多瓦,听说办理签证的时间很短。他表示,只是想尽快离开,与家人商量后,会作出最后的决定。 中国的移民顾问公司承认近期查询移民的人增加 在中国多个省市,都有不少的移民顾问和中介公司,在上海一家移民顾问公司的员工表示,近期有关移民的查询增加,会建议想尽快移民的顾客,选择到申请移民到比较冷门的国家。 一名员工走进北京美加金联出国咨询办公室。(美联社)
移民顾问:"中国国内疫情比较重,加拿大最近排很久,可能要排期2到3年左右,我这边跟你推荐瓦努阿图,因为那边办理比较快速,如果特别需要赶紧出去的话,一个月就能拿到护照,绿卡办理只要一周就可以,拿到绿卡后就能出去,那边最近很多人申请,大概有二、三十个吧,因为瓦努阿图是支持双重国籍,你如果是想保留中国的身份也是可以,如果拿到那边的护照,然后再以瓦努阿图护照为跳板,再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都比较方便和很容易,不像我们在中国会比较困难。" 评论:中产阶级移民反映用脚向习近平投不信任票 已移居海外的中国政治学者陈道银表示,过去几年已有不少中国的富豪,成功移民离开,这种现象会影响中产阶级,而且尝过改革开放成果的中产阶级,担心二十大后中国多方面都会往后退,加上动态清零等令人难以忍受的措施,使中产阶级在焦虑下,选择放弃所以离开。 陈道银:"这种现象我可以称之为'中产焦虑',这批中产阶层大多数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他们体验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活变化,尝过自由的滋味,不愿意失去,经过这3年疫情,特别是二十大之后,对中国未来的方向更明晰后,这种焦虑又呈现出我们现在称之为'润'的社会形势。中产阶层对当下中国,用脚投票,对习近平的不信任,投向不信任的票,宁愿选择自由而放弃当下。" 陈道银表示,容许国民移民等同是高压锅的出气口,可以把社会的怨气分散,也是中国政府继续容许办理移民生意存在的原因,是维稳的需要,为社会减压,只要一天没有把移民这道退场之门关闭,相信中国社会也不会出现真正的临界点。 记者:陈子非 责编:陈美华 嘉远 网编:瑞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