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17條」防中國統戰威脅 吳怡農:國家安全是全民責任

壯闊台灣理事長吳怡農(圖右)表示,外稱賴總統所提「賴17條」讓台灣兵凶戰危,這是扭曲事實,社會韌性與國家安全是全民共同責任。(資料照)
2025/07/08 17:00
〔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面對中國統戰滲透,總統賴清德提出17項因應策略;但中國國台辦、國民黨立委及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等多位學者,指控此舉恐將台灣帶向兵凶戰危局面。對此,壯闊台灣理事長吳怡農今(8日)駁斥說,這是扭曲事實,且中國數十年提升軍事力量,並非僅針對台灣、更意圖控制西太平洋,而社會韌性與國家安全是全民共同責任。
吳怡農今天接受網路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吳談到,或許威嚇不是解決兩岸分歧的方式,但社會韌性不能只單靠社會,外稱「賴17條」讓台灣兵凶戰危,這是扭曲事實,把中國視為「境外敵對勢力」一詞早在情報法等相關法規就已存在。
吳怡農說明,中國提升軍事力量是幾十年來趨勢,近年更宣示以「奪下台灣」為核心目標,意圖控制西太平洋,被日本、澳洲、歐洲等國視為國安威脅;避戰最好的準備是做好準備,這就是日常與國防準備,以及社會整體韌性的重要之處,政府需顧好關鍵基礎設施,企業也要參與。
關於社會韌性,吳怡農認為,這是為了任何的突發狀況,地緣政治環境雖無法操之在己,但台灣可以確保社會有足夠的復原能力,要將國家安全視為全民共同責任,軍隊和政府各有角色,人民也有該負責的事情,整體的防禦機制才能達到嚇阻效果,亦即維持和平、承擔衝擊的能力。
吳怡農並分析「混合戰」概念,全球各國面臨軍事、資訊、法律、外交等威脅,且是不同順序的測試,列寧曾說「用刺刀探測,如果是軟泥就繼續、鋼鐵就收回來」,該理論及方法正是中國正在做的;面臨不同挑戰,不是以單一模式應戰,而是採混和應對。
此外,民代涉嫌詐領助理費案頻傳,賴清德今年初下令民進黨公職禁用三親等以內親屬任公費助理,擬納入黨章,但引發黨內反彈。吳怡農則說,沒有一個納稅人會認同撥錢給民代,又以公費補助聘請民代家人,這是改善政治文化很重要的一點,無論是三等親或二等親都不應該有太大爭議性,這也不應該只是民進黨內規,而應成為國家法規,這是政治公信力的展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