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嚴防胡耀邦事件重演 李克強成網上敏感詞
北春编者按:李克强猝死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会不会重演胡耀邦事件,从而引发一场八九,六四这样运动。从时情况来看还很难说,有几个敏感日值得注意,追悼会之日,与五七纪念日。民情利用纪念李克强反习的基础相当浓厚,但官方的防控也是同样。最关键的是中共这些年的维稳,把那些有可能挑事的异见人士不是抓捕坐牢,就是在严密的监控之中,有着现代的大数据使他们无法动弹。只有官方有关部门有意放水怂恿才有可能,也就是说要做到官民结合。
中國多個網上平台,搜索「#李克強」均沒有結果顯示。
粵語組製圖
00:00/06:47
剛卸任不久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猝逝,在大陸引起熱議和表達沉重哀悼。本台發現,大陸社交平台隨即展開言論管控,「#李克強」或「#悼念李克強」成為敏感詞,除了政府官方機構或官媒外,民眾不得隨意討論和發表有關李克強逝世和功績內容,包括李克強母校北京大學微博帳號已屏蔽評論功能。不少網民「打擦邊球」,以蠟燭和圖片表達李克強對悼念。有多位中國研究學者向本台分析指,李克強猝逝原因惹爭議,並令人聯想起胡耀邦,加上國內目前處於政治經濟動盪時期,當局要嚴防「六四事件」重演。
中國官方周五(27日)早上8時許突然公布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死訊,各大社交平台和網站上,「#李克强同志逝世」隨即成為榜首關鍵字,在微博上不少娛圈名人和網紅紛發出「禁娛公告」,當日將禁娛一天。不少網民紛紛表達思念和致敬,讚揚李克強是「人民好總理」、「知識語言能力強」、「實幹」等。
本台發現, 有中國網民用三個「蠟燭符號」代替「李克強」三字 。(微博截圖)
日本學者:人民心中李克強不但實幹也是「敢言」
東京大學中國研究學者阿古智子向本台分析指,在任10年的李克強是一位比較重民生、理性、亦熟悉國際經濟的總理,在疫情之初,李克強在國內提出不同的經濟政策,希望先穩住經濟,在老百姓心目中李克強不但實幹,也是「敢言」的總理。
阿古智子:在扶貧政策,他說中國還有很多貧窮人口,但習近平就說沒有貧窮人口。敢說這樣的話的領導的人是很少的。很多人懷念李克強,中國政府會比較擔心中國民眾去懷念他,組織甚麼活動。
本台發現,在微博分別以「#李克強」、「 #李克強同志」、「 #李克强逝世」和「#悼念李克強」等字眼進行搜索,就顯示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該主題內容未予顯示,以下為搜尋詞結果」。知乎、百度、搜狗等平台上亦有類似情況,尤其是在「話題」、「學術」和「交流群」等討論區上,以「李克強」相關字眼搜索,均出現「沒有結果」。
不少人轉發李克強北大法律系畢業前向同學送的親筆贈言。(微博截圖)
當局正嚴密監察大學生的活動和言論
中國金融學者司令就認為,這已間接地告訴網路使用者,「這些搜尋關鍵字已經被中國政府列為政治或社會重大敏感議題」,禁止過度談論,「至少對李克強功過是非的社會輿論,是完全禁止」。
司令說:李克強這次爆出的死訊,確實讓人覺得有些突然。主因是他是一個中國政府歷史上少有在當年卸任,當年去世的一位政府首腦。再加上之前李尚福、秦剛被免去國務院職務,一系列中國政府高層的人事變動,都讓人聯想到現在中國政府高層內部風雲變幻大動蕩的時代到來了。
據觀察,中國大陸網絡目前截有的李克強的逝世和功績相關詳盡內容,幾乎都來自中國政府機構、黨官媒、大專院校以及各國駐華使領館等官方機構,而且大部分屏蔽留言,當中包括母校北京大學微博帳號。坊間更傳出當局正嚴密監察大學生的活動和言論。
李克強突然離世令人聯想起胡耀邦
司令認為,李克強突然離世令人聯想起1980年代末逝世的前總理胡耀邦,形容中共正「嚴陣以待」。
司令說:他(胡耀邦)當時也是交出權力、離任之後不久,就驟然離世。人們就開始公開的悼念結果後來引發了包括「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等一連串的事件,導致中國政府長期處於一個政治動盪的年代。現在顯然李克強不具有胡耀邦這種政治背景,或中國歷史改革歷史地位,但是中國政府是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任何可能歷史重演機會,她(中共)都要徹底扼殺在萌芽狀態。
李克強離世成了對現狀不滿的發洩藉口
不過,亦有不少人借網紅的貼文表達意見。其中,坐擁逾180萬粉絲的「大V」「HW前HR」發文悼念時,網民除了懷念李克強,亦有人留言稱質疑,年僅68歲的李克強突然心臟病發的死因,稱「他們這個等級的每年最少應該體檢一次吧。怎麼沒有查出來?」、「因為有人需要他走啊」,但同時有人反駁說法「造謠」、「心臟猝死不罕見」。
對此,司令認為,反映出百姓對現狀的不滿。
司令說:在中國嚴苛的言論自由空間、到處是敏感字眼的政治背景下,依然有很多人在各種場合、網路空間和環境,盡可能表達自己對於李克強的一種悼念或討論,我想與其說是對於李克強曾經做多大貢獻的肯定,倒不如說是,對於現在中國社會各種積重難反、國家前途命運的悲觀未來的一聲嘆息。李克強的離世明顯成了人們對於當下中國社會現狀嚴重不滿的發洩對象,和藉口而已。
本台留意到,民間討論內容和評論篇幅相當少,大部分以「沉痛悼念、一路走好」一句起兩句止示意,又或以「打擦邊球」方式,刻意不提「李克強」三字,改以「李總」、蠟燭符號、李克強生前圖片等。不少人轉發李克強北大法律系畢業前的向同學親筆贈言:「純真而不欠聞達,善良而不失堅強,把生命高舉在塵俗之上,又融化於社會之中,這應當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追求。 」
對於這種現象,司令以澳大利亞華裔記者成蕾被中共控「洩密」的案件為例,他認為由於李克強之死已成敏感議題,加上中共官方未發表訃文前,任何先於官方發表關於李克強攻過是非評價、私自議論官方立場,都有可能被視為「洩密」、「妄議中央」,故多數人都不敢「輕舉妄動」。
記者:李若如/張仕仁 責編:溫曉平 網編:程皓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