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頒布《反外國制裁法》規定 外國政治人物和企業成制裁目標
記者:夏小華(普通話組)
2025.03.25

中國政府周一公布的《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包含22條條文,主要針對外國政府、組織或個人對中國的制裁行為。 (Go Nakamura/Reuters)
中國政府近日正式頒布並實施《反外國制裁法》的相關規定,對外國干涉內政、採取歧視性措施,或支持危害中國主權的行為進行反制。根據新規,反制措施包括拒發簽證、拒絕入境、查封或凍結資產,並對知識產權等領域進行制裁。評論質疑中方此舉是模仿西方的做法,而且是為了向國內民眾展示姿態,並無實際用途。
據《新華社》報道,周一(24日)公布的《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包含22條條文,主要針對外國政府、組織或個人對中國的制裁行為。當外國採取遏制、打壓中國,或對中國公民、組織進行歧視性限制措施,干涉中國內政的情況發生時,國務院有權採取相應反制措施。這些反制措施包括但不限於不予簽發簽證、驅逐出境、註銷簽證、查封或扣押資產等。
評論質疑新法「模仿西方制裁法」
旅美時事評論員陳破空對此法的實施提出質疑,認為這類規定應該被稱為「仿外國制裁法」。他指出,中方此舉似乎是一種被動反應,模仿西方的做法,並表示此舉主要是為了向國內民眾展示姿態,並無實際用途。
陳破空說:「給中國人做個樣子看,宣傳需要,沒有實際用途。知道特朗普台後來勢洶洶,中國的企業、領導人可能受制裁,特朗普也公布中共高官腐敗情況,他們害怕,不得不推出應對法規,做給中國老百姓看,一副跟美國並駕其驅的樣子。」
陳破空還提到,儘管中國推出這些法規,但他認為西方國家並不會因此而退縮或改變對中國的立場,因為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政治人物,並不會將資產轉移至中國,或將家人移居中國。
美國政治人物在中國資產寥寥可數
曾被中國關押的台商李孟居也對此法提出批評,認為這樣的立法具有諷刺性,因為中國高官在美國擁有大量資產,而美國政治人物在中國的資產卻寥寥可數。
李孟居說:「中國立這法很可笑,中國高官在美國資產多得數不清。據不成文統計,據說好像有一萬億美金。反觀美國政治家在中國有資產、做生意的寥寥可幾,特朗普政府成員在中國擁有的資產,馬斯克可能最多,可能是最大受害者。」
反制措施可能針對「內政干涉者」
根據中共政軍專家龔祥生的解釋,這些新規的反制措施範圍非常廣泛,凡是被中國認定為「干涉內政」的國際人士或組織,均可能成為制裁對象。中方特別強調,與台灣、西藏、新疆、香港等相關的外國政要或機構,均可能被視為對中國主權的挑戰。
龔祥生指出,這些新規不僅針對政界人物,也可能涵蓋與中國有商務往來的公司,若其協助外國制裁中國,或因中國人權問題參與抵制,也可能面臨相應的反制措施。
或針對未來可能的台海衝突預先立法
李孟居進一步表示,中方立此法的背景之一,可能是針對未來可能的台海衝突及其他地緣政治風險進行預先立法,以便在面對外國制裁時有法律依據進行反制。他提到,在香港「反送中」運動後,西方國家對中國官員進行制裁,而中國也對等地進行報復,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
隨著中國加強對外國制裁的反制措施,龔祥生呼籲與中國有商業往來的企業提高警覺,注意中國可能會以這些新規為籌碼,對特定企業進行制裁或要求交換制裁措施。他指出,如果企業與美方的制裁行為有關,可能會遭受中國的報復。
此外,陳破空也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緊張,加上外資撤出潮日益嚴重,因此中方在此時推出此法,反而可能加劇外資的撤離,進一步削弱中國的經濟吸引力。
編輯:施芷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