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走过北京科技馆的登月展览。(2013年12月15日资料照) 华盛顿—美国华裔专家最近频频被指控为中国政府间谍,令美国的华裔科学人才感到担忧。但是,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政府吸纳海外高科技人才的“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有关把留学生作为重点统战对象的讲话,都有可能加剧了美国人对华裔的警惕。 华裔科技界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踩线 5月21日,美国天普大学物理系主任、中国“长江学者”郗小星因被控非法向中国输送敏感军事技术在宾夕法尼亚州被捕。此前不到一个星期,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天津大学教授被控商业间谍。更早时候,另一名华裔水文专家被控泄密,有关指控后来被撤销。 这几起华裔科技间谍案让在美国的华裔科技学者担忧,也在美国华人论坛上引起激烈的讨论。 在美国华人网站未名空间(mitbbs.com)上,你可以看到这样的讨论贴:“一周新闻看下来,觉得中国人做教授快成高危行业了”;“看来研究敏感专业的要小心了,估计签证也会更紧了”;“下面要按长江学者、千人名单开始挨个抓了么”。 美国东部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华裔科技工作者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关于对华裔学者的影响,大部分是负面的。对于软件行业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我们,对于那些在NASA,在国家实验室工作从事核心方面研究的人,可能很多人非常的介意,怎么样去保护自己?可能很多人想,我不在美国干了,我直接回国了。” 他说,在美国目前的科研资金受限的情况下,估计更多的人更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因为相对来说,中国目前所提供的待遇更好。 这位在美的科技工作者说,最近的几起华裔间谍案件让他担忧,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踩线。他说,他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区分商业秘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等。 但是美国首都华盛顿 WMC律师事务所( Weisbrod, Matteis &Copley)的合伙人 彼得·托伦(Peter J. Toren)说,美国的《经济间谍法》其实对此是有规定的。托伦曾担任联邦检察官,专门处理计算机犯罪及工业间谍案件。 他说:“如果你进入一个新公司,被要求完成和前一个公司类似领域的产品,在这里我们谈的是从一个美国公司进入一个中国公司,你进入中国公司,被要求完成美国公司里完成的完全一样的产品,即便这些知识只是储存在他的脑海中,他仍然不能随便泄漏美国公司所认为的商业机密相关信息。这样,中国公司或是其他公司可能面临某种程度的两难处境,但是,如果他们不想被指控盗窃商业机密的话,他们最初或是至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还是要确定他究竟能够做什么。” 华裔涉及经济间谍案呈上升趋势 美国1996年起启动经济间谍法 (the Economic Espionage Act)。自此之后,中国企业、公民和美籍华人在美国被控经济间谍行为而受到刑事诉讼的案件经常出现,近年来甚至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在2013年白宫发布的《防控窃取美国商业秘密》的白皮书中,阐述了美国政府对外国窃取美国商业秘密的认识和对策,其中列举了19个具体案例,16个涉及华人或中国企业,占同期案件总数的85%。 中国政府政策加剧了美国的警惕 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政治科学系教授杨大力认为,随着中美经济交往的加深,这样的事件增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同时表明了美国的警觉。 “因为两国经济现在的关系特别密切,公司之间的来往也非常多,出现这样商业纠纷和知识产权问题实际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完全没有也比较奇怪,但是,美国政府这几年来以 经济间谍来处理这样的问题,也比较警觉。” WMC律师事务所托伦说,华人经济间谍案的增多是否表明美国在针对中国他很难说,但是中国在积极招聘科技人才,确实希望他们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 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延揽人才的计划。1998年,中国教育部推出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08年,由中共中央中组部牵头,中国又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2011年,中国启动以引进世界各国专家为主旨的国家“外国专家千人计划”正式启动。2012年,又推出 “青年千人计划”。 5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统战工作讲话,留学人员成为“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他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者以多种形式为中国服务。中国官方的报道说,中国国内目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大力引进优秀海外人才成为国家的迫切要求,留学人员往往是高学历、宽视野,有助于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的一篇文章说,可能正是中国政府的这种政策更是加剧了美国人的担心。“文章说,中国政府越是鼓吹这种‘竹子网’(即华人联盟),其他国家就会越担心‘第五纵队’(间谍)的问题。 文章提到,包括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战略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在内的美国人预测,美国总有一天有必要限制华人在敏感和战略领域学习和工作。 来源:美国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