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伊朗女难民:平民、导演与王后
日期:8/16/2017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本文为作者“欧洲难民故事”系列之二)  

https://ci6.googleusercontent.com/proxy/7TvC3CaNoIuWgR23UdfLMl0hJm7kNGq-ye6VPN24oEnj2gy1oBKiCydjHZ2KxSrg-AdGFiR4Fx5dQnCByCpTmHq1lt7gnVEkpB6EyY5F-4BioFQ6XsW9puI=s0-d-e1-ft#http://blog.creaders.net/upfile/image/20170814/1502756074236736.jpgarah-Pahlavi-in-1971.jpg

                                                  

​                                                              ​

来自伊朗的瑞典纳希德                                                   伊朗末代王后法拉赫


2017年8月15日  茉莉 为FT中文网撰稿


我在瑞典认识的几位伊朗女性,都是不戴头巾不穿黑罩袍、聪明能干又大方的。其中一位是“母语中心”的教师同事,最初我参加工作时,她曾热情关照我这个“菜鸟”,令我至今心存感激。接触这类高素质的伊朗知识女性,会让人怀想灿烂的古波斯文明,回忆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那个时期的伊朗女人可够现代够开放的。


当霍梅尼的宗教革命将要革到妇女的身体与服饰上来时,这类“自由化”了的伊朗女性就被逼出逃了。自1979年之后,逃出伊朗的女性除了平民,还有原伊朗王后、政府高官、共产党人与自由派。历史的反讽在于,不管她们之前在祖国的地位多么悬殊,政治立场多么对立,来到欧洲后,她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难民。


为女儿自由辛苦踏上逃亡路


美国电影《不能没有我的女儿》(Not Without My Daughter)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日常生活与妇女的处境。


主人公是一位叫贝蒂的美国女人,她与一位在美国工作的伊朗人莫迪结婚后,生下一个女儿。莫迪思念家乡亲人,便说服妻子和他一起回伊朗。可是一回到伊朗,原本和谐温情的小家庭就翻卷起风暴,贝蒂必须接受伊朗社会对女性的种种束缚,还要承受丈夫凶暴的拳头。为了不让女儿留在伊朗遭受性别歧视,贝蒂千方百计带着孩子逃亡,翻山越岭历经艰险,母女俩终于回到了美国。

在瑞典看这部电影时,我听到有来自中东的朋友批评,说此片是从一个美国女人的视角看伊朗社会,存有偏见,不够真实。毫无疑问,电影和现实生活会有一些差距。但我恰好认识一个叫法蒂玛的伊朗女人,她逃难的原因与影片中的女主角相似——为了女儿的自由。

# 请继续阅读,点击全文: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3829?full=y


相关新闻
江泽民悄悄地改变了中国 习近平改回去
徐贲:人为什么上当受骗
读茉莉新书《反弹的弯枝与巨无霸》
封从德:回归中华民国是未来中国大变局
李嘉诚真的跑了!
八一阅兵党旗排在国旗前面涉嫌违法?
百亿捐赠背后 海航股权结构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