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置换的本质:拖延问题,只救政府不救经济
财政部在今年3月确认置换1万亿地方债,近日又再次确认将地方债置换规模增至3.2万亿。估计到年底,置换规模还会大幅提升。在今后的几年内,地方债置换 规模应该会保持在每年5万亿左右规模。为什么这样说?两年前我曾在网易真话专栏撰文《巨额地方债能怎么还》,文中讲到地方债规模应该有20多万亿,可惜该 文连同我在网易的专栏均被消失了。两年过去,地方债当然没有减少,而是仍然在大规模上升。如今的地方债规模,少说也会有30万亿以上。
如何偿还地方债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由于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多数是亏损而非盈利,即便不再举债,地方债规模也只会上升而不会减少。以高速公路为例,平均1.65亿/公里的造价,庞大的高速运 营管理队伍,高昂的运营成本,致使中国几乎不可能有一条高速公里能够盈利。高速铁路的情况也一样,好不到哪去。
投资项目不能盈利,偿还债务就没有可能。高速公路延长收费期限,无论延长多久,哪怕是永久性收费,都不能偿还债务。道理非常简单,延长越久,亏损越多,窟窿越大,债务越高,怎么有偿还债务的可能呢?
如今所谓地方债置换,其实就是发新债还旧债,借钱还钱。表面上看,这多少可以保住政府信誉,实则是耍流氓无赖。世上哪有借钱不还,还要继续借钱来还钱的道理呢?这也算是所谓中国特色中的一大特色,其实也是一种庞氏骗局的变种游戏。
中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多是国营的,国营金融与政府本是一家子,自己借自己的钱,一场游戏而已,本无所谓信誉不信誉的。只是这样做,对银行、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均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对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危害有多大
30多万亿的债务规模,完全不能靠自身的经营利润来偿还,只能通过庞氏游戏由银行和金融机构来埋单,这对金融系统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当最终成为银行坏账时,银行的结局就必然是破产。
当然,我们知道,中国的银行坏账,从来都是通过股市来消化的。当初银行上市时,就是把坏账当作资产来包装上市的,就如同国企把破铜烂铁包装成资产上市一 样。上市之后,一轮又一轮的股市圈钱运动,总能消化掉大部分坏账。可是,在如今世界经济如此动荡,中国经济更是风雨飘摇,中国股市游戏也被世人看穿的情形 之下,一旦股市也崩盘了,这银行和金融机构又如何能消化坏账呢?
对实体经济的危害有多大,我的看法是,置换债务的规模有多大,危害就有多大,甚至更大。道理是这样的:3.2万亿如果投入到实体经济(产能严重过剩的国企 当然应该除外),或者干脆分发给老百姓去消费,都必然会产生经济拉动作用,即便不考虑乘数效应和价值创造,也至少会有大于3.2万亿的GDP贡献。而这 3.2万亿的地方债置换,强占银行和金融机构出纳资源,挤占市场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投融资就必然产生挤出效应,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将会愈发艰难。
对股市的危害也不容小视。股市一再股灾,救市措施无非就是双降再双降。可是,这地方债置换却是真金白银的3.2万亿流动性啊。哪个更能影响股市流动性呢?只可惜我们的股民,只会看到双降而沾沾自喜,无视这地方债置换的重大意义。
地方债困局有解吗
当然有。我有两剂药方可供选择,每一药方都能解决危机与困局。
第一个药方是谁欠债不能偿还,谁就破产。那么多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能破产,连美国联邦政府和希腊政府都有破产的可能,我们的地方政府凭什么只可以作威作福,不能自食其果地破产倒闭呢?
第二个药方是变卖资产还债。那些由政府投资并由政府经营的项目,凡是不能营利还债的,一律拍卖,交由私营企业去经营。不要去担心私营企业是否有能力经营, 只要有私营企业敢买,只要这些项目卖出去了,就是为国家、为人民甩掉了包袱。哪怕是一分钱不收,免费送给私企,只要私企能盈利还债,就是成功。
所谓国资流失,在经济学上本就是个伪命题。资产不能盈利,只能亏损,迟早会使全部资产变成全部负债。而事实上,这些由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如同当年朱榕基 总理主导国企改革时的国企一样,个个负债大于资产,又不能盈利,其实都是负资产。这与将这些项目送人,让项目能够开始盈利,不仅可以纳税,还能还债相比, 哪个是正确的选择?
何况私人经营是自负盈亏,是不可能用人民的税赋来埋单的。这一点,要学习朱榕基总理当年的作法,甩掉包袱就是解决困局和危机。当年朱总理的改革,用事实证 明了私营的力量和能力是国营所不可比拟的。那些骂朱总理当年的改革导致国资流失的人们,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对当年的事实和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做了睁眼 瞎。面对当前的地方债困局,面对当前的中国经济困局,没有朱榕基总理的胆识、智慧和勇气,就很难走出困境。
我还有第三个药方是反腐、裁员和整顿,只是这个药方只治标,不治本。所有的政府投资项目,只要是亏损的,一定存在严重的管理和腐败问题,这是不言而喻的。 否则,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就没有理由和必要性。私营企业在遇到经济不景气时,会通过裁员和缩减一切经营成本来保生存,保盈利,保偿债能力。政府和 国企凭什么就可以不这么作为?
地方债置换的本质
地方债置换,根本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拖延问题。至于拖到什么时候,能否拖到下一轮股市圈钱,我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我倒是认为,拖到股市崩盘,拖 到经济崩溃的可能性更大,只要想一想30多万亿的债务规模是什么概念就知道了。今年置换3.2万亿,明年置换5.2万亿,何时是个尽头?实体经济还要不要 流动性支持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地方债置换,本质上是只想救政府,不想救经济。问题是,经济若彻底崩溃,政府又如何能一如既往地滋润呢?难道又想回到地方政府靠打劫百姓 的非税收入来养活的年代去?向可怜的农民伸手,一个农民一年要交纳100多种杂费的年代,想起来都不寒而栗啊。 作者:肖仲华,经济学博士,独立经济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