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近万鞋厂员工上街聚集请愿,劳资矛盾大爆发
1一份成都鞋厂“2016春季工价”表格成导火索 12月3日,在四川成都武侯区“中国女鞋之都”区域附近道路及周边空地,数千名成都地区制鞋工人及其家眷聚集(现场目击者称,约三四千人左右,因区域较 大,统计不全,具体待官方公布作准),引发了交通受阻,过百交警及治安人员到场维持秩序,现场情况尚在受控状态。 经记者深入了解,事件起因是成都多家主流制鞋企业联合制定了2016年新的制鞋工资标准(2016春季工价),从12月1日起执行。与以往的惯性工资上调 不同,本次的年度新工资标准是下调了,根据不同产品类型及工序下调比例在10-25%之间。这就引起了制鞋工人的严重不满,单个沟通无果后,集体上街请 愿,连同制鞋工人们的家眷,一时数千人在“中国女鞋之都”附近聚集,引发交通受阻,相关部门领导到场处理,劳资双方派代表进行表达意见,目前未达成一致共 识。
2旁观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据成都地区制鞋行业资深人士介绍,自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四川制鞋行业的发展一直比较困顿,历经2008年年底的金融风暴,2010年的物价快速上 涨,产业转移,到2011年的欧债危机,2012年的俄罗斯鞋类市场关闭,2013年鞋企融资困难,2014年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2015年制鞋业的内 外交困······许多鞋企效益很差,相当部分鞋企资金链紧张,艰难渡日。而这七八年间,受成都城市发展的影响,无论房价,房租,费用,人员工资等都在快 速上升,累积涨幅超过100%。最近几年鞋企劳资双方都因工价问题进行过多次市场化调节,但因工价持续多次上涨令鞋价上升导致成都鞋渐渐失去竞争力,国内 外的订单同时流失严重,鞋企老板已清𥇦意识到,再不改革,鞋企的生存问题都已十分严峻了。
3鞋老板的无奈:工人工资再涨,我们真的无法经营下去了! 鞋企老板的话道出他们的无奈:“2008年,我一个月做5万双鞋,一个月支付工人工资50万,现在同样的产量,一个月的工资支出100万也不止,客户的下 单单价也没多少上涨,大些的订单都转到其他国家或国内其他地方做,零散订单做了也不赚钱,加上近几年厂房租金,管理费用,开发费用持续上涨,现在工人工资 再上涨的话,我们真的没法经营下去了。” 4鞋工人的吐槽:工价不涨一点,什么都贵,你叫我们怎样生存? 而制鞋工人代表也是满地吐槽:“老板,将心比心,你来算算帐,我们就算涨点工价,一点也不过份。 1)你们一般不包住,08年成都房价/房租与15年的房价/房租怎么比,上涨何止一倍?总不能让我睡街吧? 2)吃方面:08年还能吃到3元/顿的快餐,现在没8元下不来。 3)其他生活成本就不用说了:我们也要让小孩上学,受好的教育,我们也要孝顺父母,我们也要生活品质,我们也要休息,度假,这些都要建立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毕竟我们是人,不是机器。 4)再说现实:以前订单多,订单满,工艺简单,工价低点我尚可接受,要多拿钱就加班,靠体力加时间拼。现在不一样了,订单散,订单不足,时有时没 有,而且款式复杂,难做又耗时,一个月辛苦下来,工资少的只有一千七八,工资多的七八千,最怕淡季连续两三个月放假,没有保底工资,平均下来只有两三千, 我们也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嫩,生活负担大,你叫我们怎么生存?”
5业内人士:成都鞋业结症比较特殊 手工制鞋曾经是成都鞋业发展的重要优势,特别是在1998-2008年以俄罗斯市场为主的边贸业务黄金时代,3天出货,最少6双可接单等优势使成都鞋业傲 视全国,手工制鞋模式以其投入低,灵活性高,资源极丰富(熟练工人多且无限度地加班,因为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不存在加班费概念,工人在赶货期间仅睡几 小时)的特点促使成都制鞋业获得巨大发展。然而,时过境迁,现在几乎所有在成都地区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的供应商(即本地或外地到成都经营鞋机或加工服务的商 户)都有强烈的体验:在成都推广新技术真难!鞋老板愿意买设备,但在工厂里却用不好,一来有订单小,款多,材料款式繁杂导致机器设备适用性低等现实因素, 二来也有生产工人应用积极性低的实情。举个实例:成都地区制鞋工人下案(底部成型全套)工序,满帮真皮女鞋一双是10元,一个熟练工人一天(可能超过12 小时)可做30-40双,每天有300-400元收入。不少工人是夫妻,兄弟,姐妹等亲戚,老乡多人在同一工厂工作,旺季时一家人合计一个月有一两万元收 入,减去淡季及过年时节,整体收到还是不错的,如果鞋厂老板改成流水线,买入前后帮机,分解工序,则整个下案工序总支出只有5-6元,一个工人每天按工序 计件只有100-200元收入,合计整个家庭收入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工人对鞋厂新设备的使用不是主动的。许多成都鞋厂老板买了新设备用一段时间被推到一旁 用布蒙上束之高阁。理由是不好用!重返手工制鞋模式,再现人海战术场面。久而久之,也影响鞋老板对新设备的投入信心,企业过度依赖熟练工人,形成恶性循 环。
6他山之石:解决问题要三方发力 劳资双方都陈述自身难处及理由,双方各执一词,一时无法达成共识。成都制鞋行业的困局如何破解?有否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记者连线制鞋行业资深人士:广东鞋业厂商会常务副会长/爱玛数控CEO王国权,了解中国制鞋业最发达的地区-----广东省的制鞋行业情况。据其介绍:广东制鞋业的用工环境从08年已经面临成都今天的局面,广东的制鞋企业基本上从三方面应对: 1)实施“机器换人”战略,利用当地政府(如东莞、佛山等地)大力推行“机器换人”实施科技补贴政策(10-15%机器购置补贴),大规模引入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既提高企业竞争力,也减少用工,提高品质与效率。 2)企业转型(瘦身,外包部分生产环节),从广州的制鞋基地白云区的发展现状可以见到,大量鞋企“瘦身”----减少生产场地,降低费用,外包鞋 面开料,面部加工,鞋面车缝等工序,自身保留底部成型生产线,并加以引进改良成8-28人配置的精益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及竞争力。 3)加大创意设计及研发投入,努力摆脱贴牌加工的被动局面,从近两年广东鞋业厂商会设计师委员会的蓬勃发展及鞋类设计师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可以看出 行业发展趋势。不少广东鞋企已从OEM纯贴牌过渡成ODM生产商或自主品牌商,可以控制成交价格,努力降低工资或原材料上涨的影响。 王国权建议:成都鞋业劳资双方问题要从政府,鞋企,工人三方面共同发力才能解决成都制鞋行业的困局: 1)引进新设备,提升自动化程度,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才能真正降低成本。 2)行业协会发挥协调作用,申请政府科技补贴,树立行业自动化应用示范效应才能逐渐在鞋行业普及。 3)政校企合作培养新一代技术/创意/设计人才,因为拥有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有效应用人才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创意设计人才才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事件后记:事情未完,正在酝酿一场巨变 事件仍未结束,沟通无果,此后数天,制鞋工人们分散数百人不等聚集在如蛟龙工业港等多个制鞋工厂集中区域继续聚集,进行无声抗议,希望引发更多人 的关注。劳资双方代表均分别咨询律师事务所,劳动局等相关人员,以求获得更有利证据。鞋厂老板们也有不同意见,有些鞋厂老板妥协了,自身鞋厂内部宣告暂不 降工价,有些鞋厂老板依然强硬,有订单就是硬道理,没工人就用设备及外发加工代替,绝不迁就工人。而制鞋工人们也纷纷咨询法律界人士,了解鞋厂联合下调工 价是否涉嫌垄断?有些在鞋厂工作多年的工人了解社保问题······,劳资双方积累多年的矛盾,似乎要借这个寒冷的冬天做个清算。2015年马上结束了, 也许,这注定了2016年将是不平凡的一年。 【成功案例】东莞制鞋企业引入“皮革智能裁剪机器人”后的生产现场,原来23个工人的工作,现在只需11个人即可完成,品质更好,节省皮料,无需刀模,工作环境好,工作强度低,实现鞋企与员工双赢局面。 来源: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