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期待2004年是民主年 两岸三地选举面面观
日期:1/7/2004 来源:世界周刊 作者:曾慧燕

曾慧燕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新年新希望,全球民众在暴力和反恐阴影下告别战火纷飞的2003年,迎来充满生机和挑战的2004年。

透过伊拉克的硝烟弥漫,展望新的一年,人们期待2004年是个民主和平年。今年从北美到东欧,从美洲到亚洲,民主热浪席卷全球。3月有台湾总统大选和俄罗斯总统大选,4月有香港立法会选举,11月有美国总统选举,还有格鲁吉亚、伊朗、南韩、日本、印度,以及伊拉克也有议会和国家领导人的选举,缅甸政府也表示将在2004年制宪推动民主发展,而六四天安门事件15周年及香港七一大游行一周年,都将引发中国人的激情。对于北美地区来自两岸三地的中国人而言,当然更加关心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事务。

香港《开放》杂志总编辑金钟认为,2004年是一个「罕见的民主之年」。他指出,自东西方冷战结束以来,民主、自由、人权成为全球越来越多人认同的最高价值观,2004年将对此作出有力证明。全世界信奉民主、自由的人们与国家,对伊拉克暴君胡森被擒的消息,无不欢欣鼓舞,「这是美国送给我们最好的圣诞礼物,也是2003年最大的国际新闻。」

不过,金钟遗憾地表示,当人们把目光投向中国大陆时,自九一一事件以来,北京当权者如江泽民、李鹏等,仍然和北韩、伊拉克、利比亚这些国家明来暗往,北京的人权记录仍无改善,数百枚飞弹仍然威胁台湾。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美国时,在哈佛大学表示,中国民主选举国家领导人,条件还不成熟。金钟对此颇不以为然。

*香港区选立法会前哨战

继2003年7月1日,香港50万人大游行反对基本法23条立法后,港人于11月23日,再次理性地展示了民主力量,在区议会选举中投了「民主」神圣一票。七一大游行激发了港人的政治热情,这次的区议会选举,被视为2004年香港立法会选举的热身运动或前哨战。港人用手中神圣的选票,再次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

上述两次行动,成为香港2003年两件年度大事,香港人向世人表明期望实现民主政制的愿望,为了争取民主自由,「该出手时就出手」,并以事实说明「民主是靠自己争取的」。其结果是在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香港特区的情况下,香港民主派大胜,亲北京的民建联惨败。

对2004年是民主年持乐观看法的金钟指出,11月23日举行的香港区议会选举,创造了1982年以来最高投票率44%和最多的投票人数106万的纪录。民主派大胜,比上届增加34席;亲北京的民建联惨败,比上届少了21席,两派在区议会中的民选差距,从上届的4席扩大到本届的46席。民建联几员大将都败在民主党新人之下,迫使党魁曾钰成引咎辞职。

这样胜败悬殊的局面,是民调和所有人事前都未估计到的。上届选举距今不过四年,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次民主派大获全胜?几乎所有媒体都指出是七一大游行的影响对选情起了发酵效应,而七一的诉求就是反对国安法立法,不满董建华的管治,要求政治进一步民主化。而民建联却与此背道而驰,始终支持23条如期立法,坚定为董建华护航。唯北京意旨是从,与市民渐行渐远。

金钟认为,这届区选的胜利是香港市民取得七月风暴胜利的继续,实质上是香港人在「一国两制」的局限下,对北京政权干预港人自由权利的反抗。民建联没有独立思维,做了北京的牺牲品。

金钟指出,近期台湾政局出现异象,国亲联盟也步上公投制宪之路,尽管台港之间,有不同的争议与判断,但任何旁观者可以看到,两地的任何发展与选择,都与中共的一党专制体系毫无共同之处,至少台湾的90多个政党与香港的十多个政党,没有一个甘心做北京的保皇党。不管文攻武吓,他们都有争取自身权利的空间。香港人将再接再励争取2007年特首和2008年立法会全部议席普选。

*七一游行长征第一步

来自香港、现居纽约的时事评论员林保华指出,香港七一大游行的最大政治生态变化,就是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虽然不一定热爱民主派,但是肯定不喜欢保皇党,所以在这次区议会选举中,他们把选票投给民主派和独立人士。

政治学者对这次选举的解读也很清楚,市民不全是支持民主党,只是要轰倒「保皇」的民建联。对很多中上层阶级人士来说,这只是「两害取其轻」。

这次香港区议会选举较全世界民主国家的选举毫不逊色,港人的民主质素有目共睹。整个选举过程没有任何严重违规事件发生,也没有酿成肢体行动,更没有像南韩等国家与警察发生冲突事件。选举者和被选举者全都接受最终的选举结果。这次选举的重大历史意义,远超过区议会选举本身,因为这是紧接七一大游行之后,港人以举世公认的民主方式,明确表达自己的政治意向。

在选举后,香港民主党说,这次选举获得好成绩是「全港市民的功劳」。民主派今次无论在策略还是具体工作上都有了不少的改进,中产阶层的积极参选甚至勇于上街为民主派助选,固然都是得胜之道,但关键还在于很多选民决心不把票投给民建联,自由党这次得票大增就是一个证明。亲共的民建联正、副主席都承认,这次惨败不是候选人不济事,也不是选举策略有误。区议会选举令香港无论哪一派政治势力都清楚意识到:为香港人争民主就胜利,反民主潮流就将一败再败。

七一大游行的政治诉求和成果,不仅辉煌地写在了香港人民争取民主、决定自身命运的历史上,而且对香港的现实和未来都将发生长久和巨大的影响。香港人民非常清楚,七一大游行的理想追求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政于民、建立民主香港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因为区议会选举只是一个中途站,香港人的目标应该是2007年特首普选,才能实现真正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真正的战役,是明年的立法会;真正的战争,是2007年的普选。

2003年过去,2004年来临。过去一年,两岸三地颇多变化。新的一年,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情势难以预料,一叶知秋,美国西东大学荣誉教授杨力宇通过种种迹象,分析了两岸三地2004年的发展趋势。

杨力宇认为,虽然香港经济2003年尚无明显复苏迹象,但在政治上,香港民主运动在2003年已形成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取得重大进展,获国际社会重视。七一香港市民50万人上街大游行,迫使北京当局放弃23条立法。其后民主派在区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强化了香港的民主运动。

他预料2004年国际经济的复苏,应可协助香港经济情势好转,但大陆仍将继续阻挡民主化的洪流,不可能承诺还政于民及香港特首直选,香港市民为争取民主化与北京的对抗也将更趋激烈,特首董建华的声望及执政能力更受打击。北京仍将继续支持董建华对抗民主化。

*大陆民选远远落后港台

相对于香港、台湾的民主选举,即将建国55年,以「君临天下」自居的中国大陆当局,尚处于民主选举ABC阶段。

大陆官方长期以来认为,大陆经济文化落后,民众素质太低,不适宜民主选举。此观点成为当局拒绝扩大直接民主选举的利器。

不过,根据2002年底出版的大陆官方和选举研究专家共同参与调查研究的「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除了坦承大陆选举的民主化程度不高,最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推翻了过去流行的「大陆民众素质低、不适合直接民选」的观点,进而主张实现民主选举,使大陆社会实现由「乱」到「治」。

负责调查报告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组副局长蔡定剑指出,调查显示,民主选举不但没有把社会搞乱,而且大陆许多地方都是经由选举,实现了由「乱」到「治」。

蔡定剑曾经到过多个省份的基层实地观察选举,他以大陆第一个试行乡长直选的四川省步云乡为例,该乡直选乡长时,民众参与意愿非常高,演讲、选举场面壮观,而且民众都是自动参加的,甚至出现老太太争抢话筒向竞选人提问、百岁老人由孙子背着去投票的热烈场面。

该报告强调,大陆民主选举与公民素质和教育水准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利益才是决定选举的动力,有利益才有激情,才会去投票。公民的教育水准不能决定其政治参与能力,说农民素质太低,搞不了选举,完全是一种主观想象。

*人大选举一场表演秀

2003年北京地区县级人民代表选举,涌现一批独立候选人,引起海内外媒体注意。但在北京的自由作家余杰以自身遭遇,呼吁世人不要被北京的选举秀迷惑。

2003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北京在这天举行区人民代表选举,余杰家的电话却被切断数小时,因北京当局不希望他接受海外媒体访问「说真话」,「所以要破坏采访,企图给我造成某种心理压力」。余杰愤怒表示,「他们固然可以一时掐断我的电话,却掐不断我发誓要永远说真话的喉咙;即使他们使用各种手段终于使得我的声音无法被别人听到,但他们无法消灭千千万万中国人追求自由和民主愿望,也无法割断千千万万中国人要说真相、表达真理的舌头。」

他说北京民众对这次选举普遍冷漠,对独立候选人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和惊喜,「这不过是中共表演给西方人看的民主把戏而已」。他认识的人,没有人参加投票。尽管这次选举出现寥寥无几的几位独立候选人,但也遭遇各种压力和困难,而且远远大于八○年代初期《论言论自由》作者胡平等人在北京大学参加民主选举遭遇的压力。

余杰举例,如这次的独立候选人之一、北京著名维护人权的律师秦耕,刚宣布参选,就被强迫辞职。又如中国政法大学独立参选的学生,其助选团的20多名成员全部被校方找去训话,威胁取消保送研究生资格,分配工作时不予留京指针等。诸如此类的手法层出不穷,北大参选学生在目睹这次选举中的种种违法情况后,发表声明表示谴责,并退出竞选。

他指出,在选举几天前,中国统战部长宣布,大陆绝对不允许成立反对党,「成立反对党违反宪法」。他质疑:「没有反对党的选举还叫选举吗?对比台湾的各种选举,大陆一党专制的实质昭然若揭。」

现居纽约、23年前在北京以独立候选人身分参选区人民代表的《北京之春》主笔胡平指出,1980年,根据大陆新的选举法,全国各地先后举行县区级人民代表直接选举。当时,各地都有不少人毛遂自荐,首开竞选之风。原来北京民主墙的一批民运人士开始串连,准备在选举中一显身手。

到了当年11月,北京高校选举活动全面铺开,其参选人数之多,选民热情之高,竞选议题之深入广泛,为1949年以来仅见。此后,大学生作为中国民主运动的一支基本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尽管这次竞选活动最后被最高当局否定,但参选的代表人物一般并未受到特别严厉的惩罚,胡平认为:「这是过去20多年来民主运动少有的一次成功。」

可是,与23年前相比,胡平认为,「今日中国政治环境要更加恶劣得多。」为何有此一说?他举例,前几年,曾有个别异议人士如陕西的赵常青、北京的何德普等,试图以独立候选人身分参加县区级人民代表选举,重新开拓民运空间,但受到当局严厉打击。在过去一年以来,由于中国政治情势出现某些微妙变化,一批独立候选人挺身而出,个别成功当选,但从整体上看,当局依然采取敌视和压制态度。

胡平举例,当年他在北京大学竞选,提名权在选民手里,任何人只要获得所在选民小组的同意,或者得到一定数量的选民支持,即可参选,为了在众多参选人中确定正式候选人,要由全体选民投票预选,得票居先者成为正式候选人。但在2003年选举中,许多选区的所谓选举委员会公然越权,单方面作主,从众多参选人中挑出属意的人成为候选人。

胡平当年在北大竞选,比这次北京区人民代表候选人有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竞选,他说台湾即使在威权时代,竞选也是真刀真枪,反观2003年北京选举,当局对言论控制如故。独立候选人几乎没有什么机会与对手展开竞争,当局甚至对他们公开恐吓或以开除解聘威胁,所以胡平认为这样的选举是个「骗局」。大陆选民对选举的冷漠,「与其说是中国人对政治民主不关心,不如说是因为国人早已对当局彻底失去信任。」

*中国特色有选举没选择

深谙中共政治体制的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秘书鲍彤一针见血指出,中国的选举与全世界的选举不同,它具有假选举的鲜明特色,有选举的各种名目和「道具」,唯独没有选择,也不受民意影响,而真正的选举取决于民意,中国选举根本就缺乏民主本质,事事内定于黑箱作业。

他指出,在中国大陆,允许由选民决定候选人的选举,过去只严格限制在非政权性质的「村民委员会」一级,这是专供国际友人观赏的「样品」,目的是在一党专制的国家机器上,涂抹一层民主油彩。「可是这层油彩跟党和国家的选举毫不相干。」

鲍彤说,党和政府的各级选举,从乡党政到中央党政,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候选人名单必须经上级领导或最高领导审查批准;二是候选人数量也必须由领导决定,中国没有竞选,只有「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比如从110名中央委员候选人中,选100名中央委员,落选和当选的比例为10比100,叫「10%的差额选举」。但差额选举毕竟不是民主选举,候选人个个都是领导中意的人,所谓选民只能在领导圈定的笼子里得到一点小小的余地。

中国民间社会学者、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总裁曹思源也认为,中国大陆的国家主席历来没有实权,中国共产党的党魁从来都是强势人物,但他现在看到「一个可喜现象」,目前的中共党书记胡锦涛是一个弱势党魁,这是中共50年来第一次出现的现象。国家主席是元首,却是强势人物。于是出现弱势党魁配搭强势元首的政治格局。

曹思源说,中国的国家主席历来没有实权,为了改变这一态势,使中国国家元首有职责权,他建议在大陆尽快实行总统制。他认为现在在中国实行的集体领导实际上是「集体不负责」。如果实行了总统制,大陆政治改革50年遭遇的最大问题──党政分家,就能迎刃而解。

那么,北京新领导班子在胡温领导下,会否开创新局?美国西东大学荣誉教授杨力宇展望2004年,大陆的经济成长之势仍将强劲,但政治上的松动仍无可能。对自由及民主化的箝制不会放松,人权保障也无改善可能,民主人士对执政者的抗争将继续上升。贫富悬殊,贪污、腐化、特权等问题更形严重,治安、社会风气等问题将更恶化。

大陆政经形势如此,台湾又如何。回顾2003年台湾的政经形势,杨力宇认为仍然十分严峻,经济持续低迷,朝野对抗升温,资金持续外流,其中不少以投资的形式流往大陆,失业率亦未降低,国债已至天文数字,黑金、贪污腐败严重,各种弊案纷纷浮上台面。治安败坏,社会风气日益恶劣。政局动荡,民众焦虑,人心浮动。陈水扁的支持率从2000年夏的80%左右,跌至2003年秋的30%左右。

展望2004年,他认为台湾今年应可看见民主化的深化发展,经济可望逐渐复苏,但总统大选的结果仍难预料,连宋与陈吕仍是呈现五五波之势,但不论是连宋或陈吕当选,朝野的对抗在大选后应可逐渐降温,台湾的民主政治应可逐渐走上正轨。

杨力宇指出,台湾朝野的政治对立在2004年将更形尖锐。为因应总统选举战,陈水扁采取一系列行动来展开政权保卫战,例如推出近千亿的新十大建设计划,似为转移多数民众对现时台湾经济低迷的不满情绪,以争取选票。

另外,陈水扁挑衅中共,对抗美国,以激起同仇敌忾之气,并争取选民的同情和支持。「抹黑」甚至「抹红」连宋及其它国亲人士,指控他们「卖台」、「亲共」及在国家认同上有问题,否定连宋的「反共保台,维持现状,台湾优先」的政策宣示。由于台湾朝野互相指责,对抗情绪日益升温,口水战、口号战几乎每日上演,国无宁日。

不过,杨力宇指出,尽管台湾的民主政治存在一定问题,但国际社会仍然普遍肯定台湾的民主化及人权保障,陈水扁更获2003年国际人权联盟颁发人权奖。

杨力宇估计,北京在2004年,对台湾必然继续使用武力威胁及外交打压的政策。台湾外交在新的一年不可能取得重大进展。

在两岸关系方面,可望原地踏步。过去一年,台湾与大陆的贸易及台商在大陆的投资虽然迅速上升,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但因民进党政府提出「一边一国」说、公投制宪等主张,大陆也继续对台进行武力威胁及外交打压,因而在政治上,双方关系仍陷于僵局,似无改善可能。

*2004年是台湾选举年

台湾总统大选目前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岛内政局的演变更增添新的变数。这次选举结果,对于泛蓝、泛绿阵营都事关兴衰存亡,因此,选战不仅激烈,选情未来发展也难预料。

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围绕内外政策互相攻讦,随着选情的激烈,围绕形象操守的政治谣言与花边新闻相继出笼,大规模街头运动接连上演。

2000年,陈水扁的民进党击败国民党,这不仅在台湾历史上,而且在中华民国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出现用民主选举的方式改变了执政党的地位,北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用民主选票决定政府命运的台湾,新领导人在两岸问题和统一问题上必须有新思维,突破一国两制的框架。同时,从自身改革做起,实行政治体制改革,走真正的民主宪政之路。而台湾问题、中国统一问题,是促使中国大陆实施政治体制改革、走向民主化的重要因素。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普林斯顿退休教授余英时最近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访问时指出,美国总统布什在12月9日跟中国总理温家宝见面时,公开说明他反对台湾片面地想改变身分、改变地位,举行公投。

余英时认为,台湾目前的问题是面临大陆威胁,特别是几百个飞弹对准台湾,使老百姓十分恐惧。而陈水扁的意思就是要看老百姓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可以决定台湾走那条路。

他指出,2004年是台湾的选举年,国民党跟亲民党联合,想夺回政权,连宋联手似乎顺理成章,他们可能也会反对台湾独立。这就给陈水扁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陈水扁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张公投,是想看看民众的反应怎么样。这就是台湾为什么作公投的决定。」

他说,台湾作这个决定,也有很强理论的支持,因为它走的是民主的路,是民主自决。虽然不能说民族自决,但是它是一种民主方式,看台湾自己应该怎么样决定自己的命运。台湾有两千多万人,人口比伊拉克多、比加拿大也少不了多少,如果独立的话,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国家。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余英时指出,大陆方面由于温家宝访美,「暂时得到一个很大的胜利」。因为从美国总统布什嘴里亲自说出来:「反对台湾单方改变现状、走向独立,影响两岸和平相处的关系。是多少年来没有的一种变化,这在柯林顿时代也没有说出这样明显的意见来。所以这次是明朗化了。这从中共方面来讲,当然是获得一种胜利。但这个胜利不是最后的。」

因为大陆方面显然不满足布什这种说法,即双方不改变现状,而是将现状维持下去。北京的目标是要收回台湾,收回方式是根据香港的「一国两制」。但香港「一国两制」也面临民意问题,所以在七一香港50万人上街反对23条的时候,北京只有让步。

他认为,「台湾的问题更严重。台湾实质上是独立的,从来也是独立于中共政权之外的,这个独立状态一时不会改变。而且台湾有个民主选举的问题,面对这个现实,到底用什么办法来勉强台湾人接受一国两制,这是很难想象的。」

此新闻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相关新闻
从宝马案看政府公信力的缺位
BBC透视中国:平民维权难
徐友渔:乞讨权利无须法律来证明
小学生路遇小车要行礼
乞丐是哪里来得
新左派们为何不对重庆的灾难发言
开县井喷是三峡月亮惹得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