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遭罕見批評:學者呼籲恢復任期限制、平反六四 儲百亮 2018年8月1日 三月,北京全國人大上的習近平(中)。 Fred Dufour/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北京——中國立法者今年早些時候取消了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讓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權力看起來極為穩固。但不到五個月後,中國已被經濟逆風、疫苗醜聞,以及與華盛頓打貿易戰等事件弄得人心惶惶,這使北京的批評人士更加大膽,開始對習近平的全面控制提出質疑。 自從習近平六年前上台以來,審查和懲罰一直讓中國的不同意見噤聲。北京清華大學法學教授許章潤上週冒著很大的風險批評了習近平的強硬政策,以及他恢復共產主義正統觀念、允許宣傳中阿諛奉承的做法,這是迄今來自中國學者的最嚴厲譴責。 「包括整個官僚集團在內,當下全體國民對於國家發展方向和個人身家性命安危,再度深感迷惘,擔憂日甚,已然引發全民範圍一定程度的恐慌,」許章潤寫道,他的文章出現在天則經濟研究所的網站上,這家北京的獨立智庫最近被迫離開其辦公場所。 「這很大膽,」天則所研究員姜浩在接受採訪時說。「許多知識分子可能也有同樣的想法,但他們不敢說出來。」 訂閱「早報」和「每日精選」新聞電郵 同意接收紐約時報中文網的產品和服務推廣郵件 查看往期電郵 隱私權聲明 廣告 許章潤敦促中國立法者推翻今年3月的表決,該表決取消了對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任期兩屆的限制。中共主導的立法機構幾乎全票通過的這項修憲議案,為習近平在未來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裡繼續擔任國家主席、共產黨領導人以及中央軍委主席鋪平了道路。 許章潤的文章出現時,國內的一連串麻煩已經讓習近平的鐵腕統治方式成為批評的焦點,儘管文章受到審查者的阻止,但已在中國社群媒體上傳播開來。其他的一些不那麼嚴厲的批評和請願,以及對習近平政策的嘲諷,也在網上傳播,通常是在流行的社群媒體服務平台微信上。 「許章潤寫了一篇中國文化核心挑戰共產黨政治核心的檄文,」澳洲學者白傑明(Geremie R. Barmé)說,他正在翻譯許章潤的文章。「其內容以及強有力的文風將在中國的整個黨國制度、乃至更廣泛的社會中產生深刻的共鳴。」
去年11月,習近平與川普。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近幾個月來,中國一直在努力應對與美國日益嚴重的貿易爭端。一些中國外交政策專家曾暗示,如果北京方面採取更靈活的立場,更快平撫有關自己目標的招搖言論,與川普政府的貿易戰本可能得到控制。 「中國在處理國際問題上應該要低調,」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賈慶國最近在北京的一個論壇上說。「不能營造一種要取代美國模式的氛圍。」 有關數十萬名兒童接種了問題疫苗的爆料,引發了公眾的憤怒和抗議,尤其是因為政府曾在以前發生類似醜聞之後承諾清理疫苗行業。 廣告 目前的不滿情緒並不對習近平手中的權力構成任何直接的威脅。習近平和共產黨仍牢牢地控制著一切。許多中國人支持習近平的反腐運動,也支持他把中國建設成一個不在領土爭端上妥協的強國的誓言。 但黨內人士和外國專家說,最近幾起事件之後,在知識分子、思想開明的前官員和中產階層中似乎正在形成一些對習近平強硬政策的擔憂。一位要求不具名的前官員說,很多以前的同事都在傳閱許章潤的文章。 包括此人在內的一些人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批評可能會彙集成更深的不滿,進而侵蝕習近平的權威,使其他高級官員有更多的勇氣來質疑他的決定。 「最近幾週,抵制習近平絕對權力的苗頭已經開始顯現,」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最近寫道,他曾在中國當記者,現為澳洲雪梨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資深研究員。
中國與華盛頓的貿易戰已經引發了一些對習近平的批評。五月,在江蘇省的一個港口,鋼鐵正等著出口。 China Daily Cdic/Reuters 「更難回答的問題是,這對現實來說實際上意味著什麼,」馬利德在電子郵件中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如果這意味著權貴政治內鬥加劇,那就可能會導致政策癱瘓和不穩定,而不僅僅是一場更自由、更開放的辯論。」 許章潤在文章中挑戰了另一個政治禁忌,他敦促政府為六四平反,他指的是1989年在中國許多城市爆發的親民主、反腐敗的抗議活動,活動以天安門廣場的鎮壓而告終。明年是這場血腥動亂的30週年,對政府來說,那將是一段緊張的時期。 廣告 「照此趨勢以往,『改革開放』會否就此終止,極權回歸,亦未可知,」許章潤在這篇文章中寫道,他的文章帶有文言文的風格,用了晦澀的語言和歷史典故。「此時此刻,全體國民之最大擔憂,莫此為甚。」 知識分子以及對習近平議程持懷疑態度的前官員,也可能會抓住1978年召開的一次黨內會議40週年的機會,那次會議被認為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時代的開端。 儘管習近平已經拋棄了鄧小平的一些務實政策,黨內領導者們仍崇敬鄧小平。更開明的前官員們還將鄧小平視為偶像,賦予他一個更溫和的領導人形象,以襯托他們認為是習近平帶來的狂妄自大。 「儘管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但鄧小平的公眾形象通常可以歸結為一個詞:改革家,」哈佛大學魏德海國際事務中心(Weatherhea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學者朱利安·格維茨(Julian Gewirtz)說,他在研究1980年代中國發生的變化。
2016年,北京一家商店櫥窗裡上面印有中國領導人畫像的紀念盤。從左至右: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及現任主席習近平。 Thomas Peter/Reuters 「習近平現在顯然在偏離鄧小平支持的一些基本東西,比如更開放的思想辯論,更大程度的黨國分離,以及在國際關係上『韜光養晦』等做法,」格維茨說。「對於習近平的批評者來說,鄧小平可能是一個有用的象徵性武器,因為他有一個特殊的改革家形象。」 一些跡象表明,貿易緊張和國內的批評可能已促使習近平的政府緩和了公開姿態。《人民日報》上發表的一系列文章嘲諷了聲稱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技術強國的中國學者和專家,並告誡新聞媒體遏制自我吹噓的做法。 廣告 「弄清這種批評是否能約束領導層還為時過早,但有趣的是,外交政策的言論已經出現了一些調整,」謝淑麗(Susan Shirk)說,她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副助理國務卿。她說,這「暗示了一些自我矯正的能力,至少在言論層面上如此。」 另一些人則看到了共產黨正在從崇拜習近平的做法上冷靜下來的跡象。許章潤在文章中說,有關習近平的宣傳很像圍繞著毛澤東的個人崇拜,他呼籲「趕緊剎車」。 「宣傳機器因挑起了這種個人崇拜,也因搞砸了有關中美貿易爭端的信息傳遞,不得不採取守勢,」芝加哥大學研究中國政治的政治學家楊大利說。
2016年,北京一家博物館展覽中,人們看著中國過去及現任領導人。 Andy Wong/Associated Press 但似乎沒有理由認為北京會徹底改變個人崇拜的做法。 習近平的名字一如既往地在《人民日報》的頭版上頻繁出現。據香港大學媒體專家錢鋼的統計,7月份出現的次數沒有明顯下降。而且,共產黨發起的學習習近平在中國西北部梁家河村度過的青年時代的運動,繼續催生令人目瞪口呆的報導。 許章潤的未來,現在可能成了對習近平是否會鼓勵更大程度地容忍批評的檢驗。許章潤沒有回覆留言,也沒有接聽電話,他正在日本做訪問學者。他可能會受到北京方面的譴責。
廣告 「話說完了,生死由命,而興亡在天矣,」他在文章的最後這樣寫道。 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他 @ChuBai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