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2012年秋天,我在港大新闻传媒研究中心盘桓,父亲也过来小住了几天。钱钢老师请我们父子吃饭,说我俩性格相似,文风也类似,然后开玩笑说千万不要“满门忠烈”。
这个玩笑涉及到政治歧视下的家庭环境对下一代人的性格影响。回想起来,虽然不能说乡邻们都是坏人,但在“受打击时”,我们这个大家庭毫无疑问是被孤立,被打量的。清高、洁身自好与小心谨慎、凡事退让这些处事风格就成为父母安身立命的烙印,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五姐弟的集体性格。
这是那个年代对几代人的影响。我希望,能在我和我女儿这一代之间,彻底斩断。
五、“怪力乱神”
本书第一章第十一节《夜歌》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尤喜谢歌场部分的描述。在七十万字的原稿中,这本是独立一章《挽歌与夜歌》,丧事高潮是出殡前一晚的夜歌场,夜歌场的压轴戏是歌师出来谢歌场。我三伯父沈湘希是地方出名的歌师,也是常出来谢歌场的主力,本书这部分的描述,即主要来自他的口述。
谢歌场者,即鸣谢天地四方各案神仙。谢词曰:
“辞谢天地日月星,闪电雷霆雪与风。玉皇王母守天宫,南曹北斗太白星。辞谢天神归天宫,辞谢地神地府中。辞谢水神归龙王,辞谢阳神归庙堂。五德君星归五方,东南西北与中央。”
“天地水阳神四界,王灵官与马元帅。包、王、吕、齐四丞相,五岳圣帝金吾将。关平关索周将军,儒释道祖三教宗。塘坝窑桥四土地,慈王财神文昌帝。县镇城隍省城隍,都总城隍定湘王。坐镇湖南显威灵,安邦护国救万民。”
“枫林吴主黄峰尖,祖师岩前陈大仙。石柱灵峰玉皇宫,杨塅谢市金台峰。桥头道岩七娘山,石葫芦上金石山。相公殿与皂角湾,麻衣孝仙洞庭滩。永兴禅院关帝王,曹塅仰山观音堂。社港莲溪登龙寺,成头下车与沙市。大安华严普洛山,杨四将军石田湾。龙伏药王金甲山,开山佛祖狮子滩。仁寿、七星、大江傅,边山圣帝南普寺。”
“七郎八郎沈九郎,袁、李、沈姓海龙王。焦桥珉显寄马市,坪上李家克龙寺。西坑药王贺华轩,横塘普济陈大仙。灵官赤马普化寺,白荆雷神雨福祠。金盆坦上众界神,王爷庙与白羊坪。卢仙、蛇嘴、瑞庆宫,昙云、秀水、烂泥冲。黄桥杨四与龙兴,八宝山上郑九公。金甲将军柯树矶,清溪清泰石江陂。”
这段琅琅上口的歌词里,自儒释道三教宗以下提到的地名和寺庙名,均为本地神社。湘希伯父说,大多数寺庙只留下残垣旧地,有的已无形无影,或者摇身一变成为新开发的旅游景点。但不管如何,庙毁神存,还是需要辞谢一番。不仅如此,谢了大神后,还有屋场内外的小神也要辞谢:
“多把钱财凭火化,家神土地应辞谢。城隍大王得钱行,安邦护国保下民。后山福主得钱行,六畜兴旺应担承。家堂香火得钱行,奏请天公降福临。九天东厨得钱行,隐恶扬善奏天庭。屋檐童子得钱行,檐风不扫小孩童。符头师主得钱行,兴工动土保安宁。
火炉哥哥得钱行,热汤热水不沾身。扫帚姑娘得钱行,早扫金来晚扫银。叫路亡者得钱行,回光返照荫后昆。门神大王得钱行,人来有路鬼无门。秦叔宝与尉迟恭,手拿金鞭打妖精……”
从城隍到土地,从灶王爷到屋檐童子,从火炉哥哥到扫帚姑娘,从叫路亡者到门神大王,无论大神小神,务必一一谢到。夜歌师眼里,是真正的万物有灵,众神平等。
谢完各案大小灵神,还要说几句吉祥话赞祝孝家。
“钱财奉送转回程,留言祝福孝家们。工商行政孝堂行,两袖清风得好评……小孩来到孝堂行,关煞消除易成人。”
赞祝之余,顺带把官府衙门的风评也放到各案神仙视野中,此诚反腐之妙招也,也是我的乡邻们万物有灵加实用主义的完美结合。最后再来个童话般的天真想象,以虚虚实实的拟人式浪漫主义结尾:
“请来铁匠毛子中,打把铁刀八百斤。
先杀鼓来后杀锣,永世不唱闹丧歌。”
在全本中,夜歌之前,尚有一章《出体与祈禳》,分出体、行香、骂怪、上锁、打樵、春祈、嗻夜七节。父亲的童年,和这七个怪力乱神的片段穿插在一起。他也曾经是小小赞礼生,很小就被大人们教着用各种仪式符号和各类神仙鬼怪、祖宗老爷打交道。
我最喜嗻夜这一节,嗻夜师和夜歌师一样,也是乡村负责沟通幽冥两界的使者。使者的个性与人格,也成为神通鬼怪的演绎与附丽。于是世俗社会与神教世界就很自然地穿插到一起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三千年传统中国的乡村社会里,怪力乱神却是如此真实地存在和延续着。他们早已沉淀成话语,浸润入血液,延续为文化。父亲这本书,留下的是他近八旬人生中的观察与记忆,算是前述血液与文化的一鳞半爪。而留给与之擦肩而过的我这一代人的,只剩下一知半解的好奇与莫名的敬畏。
六、“死亡这个意象”
此新闻共有7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