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萊比錫週一燭光遊行是一千年以來世界歷史上最重要事件之一,10月9日是它的起點。這一行動何以引發如此巨變?人們從未停止過對這一事件的回顧和感慨、分析和研究。
較為一致的認知是,“不要暴力”是萊比錫週一遊行的和平革命信條,它最終總導致了東德崩潰。弗瑞爾牧師也強調,耶穌教導的和平方式消解了當局開槍的藉口,成全了10月9號的遊行:諾大的城市裏七萬多人遊行,“一塊玻璃都沒打破”,“當所有人都保持和平而沒有挑釁時,你還能做什麼?”但是相對於萊比錫,北京市當時人口是萊比錫人口的兩倍多(1000萬),中國民運期間,北京人上街100多萬,是萊比錫10月9日遊行人數的14倍以上,而且運動持續時間不是幾小時,是兩個月。北京不僅一塊玻璃都沒打破,小偷流氓也自覺罷“業”,學生幫助維持交通……同樣是和平行動,中國軍隊開了槍。
人們也總結說,媒體的報導至關重要,比如從尼古拉教堂鐘樓頂拍攝的10月9日和平遊行的場景,就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同年的中國民運,有全世界的媒體競相報導,北京三界(知識界、文化節、新聞界)甚至聯合主辦了一份非官方新聞快訊,雖然短命,畢竟專門報導廣場的消息,人民日報短短一天的相關報導,更引發了各大城市的波瀾壯闊的抗議運動,中國軍隊依然開了槍。
也有論斷指出,東德知名階層的“六人聲明”,呼籲對立雙方和平理性,是這場和平革命的關鍵。可是同年中國民主訴求中,從自由知識人到體制內改革派,幾乎所有知名人士都出場了,發表聲明、召開會議、提出呼籲、站台演說、上傳下達、左右溝通……全都倡導和平理性非暴力,努力之甚,遠遠超過東德六君子,中國軍隊依然開了槍。
萊比錫人認為:“政權武力鎮壓週一遊行變為不可能實施的計劃”,原因是“那些遊行者們清晰地代表行業廣泛的人口”。然而北京的和平示威人群行業更廣泛,甚至無業人口和政府各機關部委,以及幾乎所有官方媒體都上街了,中國軍隊照樣開了槍。
人們不無正確地指出,面臨武力鎮壓,東德公民的勇氣是推翻柏林牆最重要的基石。可是大軍壓境,北京市民曾經統統站在坦克軍車面前勸退,甚至以肉身阻止鋼鐵行進,勇氣不輸東德人,中國軍隊仍舊開了槍。
分析家指出:蘇聯領導集團對東德鎮壓決策的疏離,是東德當局最終放棄鎮壓的前提。可是中國當局沒有後台,也不需要一個無論什麼樣的後台,就直接下達了開槍命令。
歐洲成功的經驗在中國全部只是教訓。中國失敗的鮮血,流到歐洲幾個月之後,大面積地催開了自由花朵。歐洲不是中國,我只能不斷思考中國49年淪陷之後,繼續堅持淪陷,一次次錯過得救機會的理由。
此新闻共有16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