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怒江两库水电开发工程的喊停
日期:5/14/2004 来源:观察 作者:王维洛

怒江两库十三级水电开发工程的喊停

王维洛


一、工程喊停是好事

中国的事就是有些奇怪,国内大多数人还尚不知道怒江两库十三级水电开发工程,国外的新闻媒介就已经纷纷报导∶温家宝下令怒江水坝工程喊停。2004年4月初,香港明报首先引述北京消息人士透露,备受争议的云南“怒江十三级水坝工程”已叫停,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下令对工程“慎重研究,科学决策”,并退回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怒江十三级水坝开发规划”。这消息也已经被国内工程反对派证实。

BBC记者问∶温家宝总理将工程规划退回,是好事还是坏事?笔者以为,这当然是件好事。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条大河,也是一条国际河流。这里居住着藏、彝、苗、栗栗、独龙、怒、白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怒江流域由于受人类破坏较小,还保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加上自然景观峻丽,被称为“东方大峡谷”。

此外,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是中国唯一的两条没有修建大型水坝工程的河流,还保存有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自然生态意义十分重要。温家宝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工程规划退回,其直接结果是,怒江十三级水坝工程不会马上大规模展开。这样给了反对派一个机会,利用各种渠道,将“怒江十三级水坝开发工程”的全面情况和评价告诉国人,并争取机会参与到决策中去,去影响决策,最后中止这个计划。同时也给中央决策层一个机会,一个走出老思维的机会。但是必须指出,工程喊停不是放弃工程。

二、工程喊停不是放弃工程

1982年邓小平拍板要建造三峡工程(低坝方案∶正常蓄水位150米),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李鹏负责三峡工程,国务院也批准三峡工程上马。消息传出,国内外反对声四起,特别是全国政协中的许多委员们反对三峡工程,更反对长官意志的决策方法。邓小平在接见海外来客时说,三峡工程中央还没有决策,要通过可行性论证之后才会做决定。当时海外媒介也报导,邓小平叫停三峡工程。大家以为,中国决策层接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开始走“科学民主决策”之路。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行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论证的结果是早建比晚建好,晚建比不建好,采用的是中坝方案∶正常蓄水位175米。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三峡工程。三峡工程被中央决策层自誉为科学民主决策的结果。去年,笔者阅读了李鹏的“三峡日记”,书中记载,在1985年1月19日(笔者注∶也就是三峡工程叫停之后,工程论证之前),邓小平在参加广东核电投资公司和香港核电投资公司合营合同签字仪式时,听取了李鹏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邓小平说∶三峡工程是特大的工程项目,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东西,要考虑长远利益。

中坝方案是好方案。可见,邓小平虽然叫停了三峡工程,但是三峡工程在他的头脑中,在中国决策层的头脑中,三峡工程是一个已经决定的事,至于1986年后的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投票表决,都是一场“戏”,一场“科学民主决策的戏”。笔者将四百多名科学家花费了两年多时间所得到的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的各项结论,和1985年李鹏向邓小平汇报内容以及邓小平的表态,发行两者如出一辙。可见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的本质,是科学家们为邓小平、李鹏的决策作了一次“科学性”的注释。同样,此番温家宝总理退回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怒江十三级水坝开发规划”,并不意味着怒江两库十三级水电开发工程将被中止。

三、怒江两库十三级水电开发工程是旧思维的延续

怒江中下游水电发展规划的最主要依据是中央政府的开发大西北的决策。而开发大西北,则以开发水电资源为龙头,实行西电东送。这是大气候。

小气候就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电力发展计划。特别是从2003年夏天起中国一些地区出现短期缺电的现象。2003年,中国发电量比上年增长了15%,大大超出经济增长速度,但还不能满足需要。这就使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提出要加快发展电力工业的建议,今后的发电机装机容量要保证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

只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这个预测成立,那么怒江中下游水电发展计划迟早就要上马。原因很简单,“两库十三级”的两千一百万千瓦装机容量,只相当于2005年这一年的全国发电机装机容量所需要完成的增长量。到2020年,不但怒江要开发,就是雅鲁藏布江也要开发。黄河上还要增加水电站,长江上还要再建水电站,黄河三门峡水电站要恢复发电,长江三峡大坝还要加高……此外,中国要新建大量火力发电厂和核电站。为了保证电力工业的高发展,中国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开发开发再开发。

四、华能集团代表的是国家利益吗?

怒江十三级水坝工程的开发方案由“华能集团”和云南省政府提出的,计划在西藏的松塔和马吉为龙头建两大水库,并建设丙中洛、路马登、福贡、丽江、雅地罗、五水、六库、石头寨、塞格、岩桑树和光坡水电站,共十三级,计划总装机容量逾两千一百万千瓦,比三峡工程一千八百二十万千瓦还大二百八十万千瓦。

温家宝虽然将工程规划退回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但是负责该工程的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已经组建半年多,云南华电怒江六库电站也已经在运作。这和当年邓小平叫停三峡工程一样,表面上停了,实际上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到1992年一直未停。到1992年全国人大决策时,三峡工程已经花费了几亿投资。如果全国人大不批准三峡工程,当年的总理李鹏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笔无用的投资。因此,中国的工程项目只要预先投资进去了,工程一般就无法停下来,总不能让投进去的资本连个水花也不起吧。前总理周恩来有个常用的问句∶“已经投了多少资金?如果下马善后还要多少资金?既然善后还要这么资金,不如……”

建设怒江两库十三级水电工程,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最大的受害者是谁?

华能集团是李鹏的嫡系势力,李鹏儿子李小鹏曾担任华能集团的副总经理。建怒江两库十三级水电工程,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华能集团。云南华电公司总经理郭世明则认为:“华电是国资委领导下的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代表的是国家。”按照“代表”的理论,华能集团代表的是国家,华能集团的利益就代表了国家的利益,也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其实不然,企业就是企业,企业利益就是企业利益,华能集团是股份公司,代表的股东的利益。至于股份的结构如何,不能改变华能集团代表的是股东利益的本质。华能集团计划建设怒江两库十三级水电工程,目的是获取投资的利润。而谋取投资利润,不是国家的职责。

怒江两库十三级水电工程的最大受害者,是受工程影响的五万多移民,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从事农牧林业的藏、彝、苗、栗栗、独龙、怒、白等少数民族居民。怒江工程的五万多移民,华能集团准备怎么安置?就地安置?异地安置?华能集团的许诺能相信吗?李鹏说三峡工程移民可以全部就地安置。李鹏的许诺,不过是为了骗取人大代表的赞同。朱容基说,三峡工程移民必须要异地安置。李鹏和朱容基都是总理,他们两人说的话都代表国家,那么人们应该相信谁的话呢?

五、发展需要新思维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采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改革开放之后也是如此。建国50多年来,中国的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经济发展主要靠拼资源和能源,经济生产的资源、生态环境成本很高。

2000年之前,中国并不缺电,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半期,中国电力供应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当时中国政府却号召大家要多用电。因为有多余的电,各地又重新把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回到大耗能、大污染的钢铁工业、炼铝工业、铁冶金工业、水泥工业等上来。2003年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应不能满足需求的现象,就是由这些大耗殿的钢铁等行业的超速发展所导致的。如果把钢铁等行业的这种非正常发展也当作是可持续的发展来看待,作为未来规划的出发点,中国肯定还会出现1958年1959年钢铁工业大发展后的大倒退现象。

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一千美元,被宣传为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这人均GDP一千美元的内涵是什么呢?赵承在“节约优先”一文中指出∶“(中国)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7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就是说,同样是11.6万亿元人民币的GDP,日本等发展国家需要能源消耗是100%,那么世界平均能源消耗水平就是285%,而中国则高达970%。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一千美元,但是其中的能耗大,净增值小,这样的人均GDP增长有什么意义?如果中国还是照这个消耗能源水平徘徊发展,中国以致世界的资源能支持这样的发展吗?

中国一直把GDP的发展当作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从来不把节约能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样的炼钢设备,在德国的吨钢能源消耗就要比中国低许多。为什么?德国企业把利润作为主要目标,而不是把产值作为主要目标。在中国,能源消耗高,产品的产值也高,在提高产值的目标中,也隐含了可以提高(而不是节约)能源消耗的内涵。赵承在文章中还指出,如果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能在节能率提高效率方面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那么中国2002年能源总量就可以减少1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2003年10个月的煤产量)!国务院能源中心的专家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中国在调节电力需要(特别是协调高峰需求)和节省能源方面下工夫,就是少建相当于五座三峡工程的发电装置,也可以满足中国在电力方面的需求。这五座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相当于2003年中国发电机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二。再拿水力发电厂来说,电力利用的粗放和浪费现象十分严重,10%的电力是被电厂内部消耗掉的,大部分是自身的浪费。

从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来分析,中国电力供应短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不足,而是由于电力利用的粗放和浪费造成的,是电力需求的管理不善造成的。这个问题不是通过扩大发电装机容量、通过开发怒江两库十三级水电工程、能解决的。

六、结束语

怒江两库十三级水电开发工程的喊停,应该是件好事。2003年渭河洪水灾害应该让中国人看清了黄河三门峡大坝的危害。在黄河三门峡大坝的错误决策中,政治家负有主要责,中国的科学技术界也有责任。50多年来,科学技术界在决策过程中,都只扮演了依附于政治决策的角色,扮演了为政治决策作注释的角色。

但是中国的科学技术界也不乏黄万里教授、侯学煜教授、陆钦侃工程师、郭莱喜研究员、陈国阶院士这些不畏权贵敢于说真话的人。十分高兴的是,不少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记者、作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在这次反对怒江两库十三级水电开发工程中,勇敢地站出来,站出来说真话,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情,让更多的人接受新的思维,最终中止怒江两库十三级水电开发工程。


附:简议“怒江中下游水电发展规划”


一、怒江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条大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全名为萨尔温河—怒江
(Salween-NujiangRiver)。萨尔温河—怒江发源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安多县境内、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南麓的冰川,东流至昌都附近转向南流,在怒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穿过,至云南保山地区的张赛附近流入缅甸。在缅甸称萨尔温河,其中一段经缅甸泰国边界,最后流入印度洋的安达漫海,萨尔温河—怒江全长324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的河长2013公里(一说1659公里),约占总河长的60%;流域总面积32.5万平方公里,中国境内的流域面积13.7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2.4%;萨尔温河—怒江河口的多年平均流量约为80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20亿立方米,中国边境的多年平均流量为222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03亿立方米,约占总径流量的27.8%。

怒江水系由干流和众多的支流、支沟组成,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就
有59条。怒江河川径流由冰雪融化水、地下水和雨水混合补给。上游河流补给
以地下水和冰雪融化水为主,下游河流补给以雨水和地下水为主。怒江年径流深在上中下游、流域东部、西部变化颇大,中部高山峡谷,年径流深为300-400毫米,而下游为600-1200毫米。西部高黎贡山东坡为900-1200毫米,而流域东部只有500-700毫米。

怒江大部河流奔流于深谷之中,落差大,流势急,多瀑布险滩,水力资源丰富,全江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600万千瓦,怒江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641万千瓦,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959万千瓦。

怒江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植被完好,是中国含沙量最少的河流之一。由于下游地区开发程度增大,下游河道的泥沙呈增长的趋势。怒江流域由于受人类破坏较小,还保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加上自然景观峻丽,被称为“东方大峡谷”。

高黎贡山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怒江上游深入青藏高原的腹地,中游为横断山脉峡谷地区,是中国大地震多发地区。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是中国唯一的两条没有修建大型水坝工程的河流,还保存有自然河流生态系统。

怒江流域是中国少数民族居住区,这里分布着藏、彝、苗、栗栗、独龙、怒、白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居地群落。

二、怒江中下游水电发展规划

二十世纪末,完成了对怒江流域的水力资源普查,提出了拟对云南省境内怒江干流段实现梯级开发,建造总装机容量为139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775亿千瓦小时的梯级水库和水电站。

2003年3月14日,华能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署了《关于促进云南电力发展的合作意向书》;2003年6月14日,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组建;7月18日,云南华电怒江六库电站正式挂牌成立。8月12日至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京召开《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审查会,会议批准了怒江中下游两库十三级梯级开发方案,即以西藏的松塔和马吉为龙头水库,并建设丙中洛、路马登、福贡、丽江、雅地罗、五水、六库、石头寨、塞格、岩桑树和光坡水电站,称为「两库十三级」的梯级开发方案,计划总装机容量逾两千一百万千瓦,比三峡工程一千八百二十万千瓦还大二百八十万千瓦。此项开发方案将交由“华能集团”执行。

三、怒江中下游水电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

怒江中下游水电发展规划的最主要依据是中央政府的开发大西北的决策。而开发大西北,则以开发水电资源为龙头,实行西电东送。这是大气候。

小气候就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电力发展计划。特别是从2003年夏天起中国一些地区出现短期缺电的现象。2003年,中国发电量比上年增长了15%,大大超出经济增长速度,但还不能满足需要。这就使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提出要加快发展电力工业的建议,今后的发电机装机容量要保证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

只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这个预测成立,那么怒江中下游水电发展计划迟早就要上马。原因很简单,“两库十三级”的两千一百万千瓦装机容量,只相当于2005年这一年的全国发电机装机容量所需要完成的增长量。到2020年,不但怒江要开发,就是雅鲁藏布江也要开发。黄河上还要增加水电站,长江上还要再建水电站,黄河三门峡水电站要恢复发电,长江三峡大坝还要加高……此外,中国要新建大量火力发电厂和核电站。为了保证电力工业的高发展,中国没有别的路可走。

但是,如果人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另外一个答案。

第一,中国为什么要以发展大耗能、大污染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2000年之前,中国并不缺电,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半期,中国电力供应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当时中国政府号召大家要多用电。因为有多余的电,各地又重新把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回到大耗能、大污染的钢铁工业、炼铝工业、铁冶金工业、水泥工业等上来。2003年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应不能满足需求的现象,就是由这些大耗殿的钢铁等行业的超速发展所导致的。如果把钢铁等行业的这种非正常发展也当作是可持续的发展来看待,作为未来规划的出发点,中国肯定还会出现1958年1959年钢铁工业大发展后的大倒退现象。

第二,中国为什么不在提高节能率方面加大投资?

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一千美元,被宣传为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这人均GDP一千美元的内涵是什么呢?赵承在“节约优先”一文中指出∶“(中国)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7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就是说,同样是11.6万亿元人民币的GDP,日本等发展国家需要能源消耗是100%,那么世界平均能源消耗水平就是285%,而中国则高达970%。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一千美元,但是其中的能耗大,净增值小,这样的人均GDP增长有什么意义?如果中国还是照这个消耗能源水平徘徊发展,中国以致世界的资源能支持这样的发展吗?

中国一直把GDP的发展当作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从来不把节约能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样的炼钢设备,在德国的吨钢能源消耗就要比中国低。为什么?德国企业把利润作为主要目标,而不是把产值作为主要目标。在中国,能源消耗高,产品的产值也高,在提高产值的目标中,也隐含了可以提高(而不是节约)能源消耗的内涵。赵承在文章中还指出,如果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能在节能率提高效率方面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那么中国2002年能源总量就可以减少12亿吨标准煤!国务院能源中心的专家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中国在电力需求的管理上(特别是高峰用电)和节省能源方面下工夫,就是少建五座三峡工程,也可以满足中国在电力方面的需求。。这五座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相当于2003年中国发电机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二。

如果中国把节省能源也当作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中国不需要建造三峡工程,也不需要怒江的「两库十三级」工程。

四、以大型和巨型大坝项目为动力的区域发展模式

怒江中下游水电发展规划的另一个依据,就是怒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怒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怒江州计委办公室主任赵振中统计分析出了这样一组数字,如果“怒江全部梯级电站建成后,每年地方财政收入将增加27亿元,仅怒江州每年地方财政就将增加10亿元。”地方政府受益很大。

以大型和巨型大坝项目为动力的区域发展模式,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曾经红极一时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从五十年代后,这个模式从发达国家传到发展中国家,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都运用过,埃及、巴西、印度等等。但是结果怎么样?可以说,绝大多数都失败了。

中国也是在五十年代初期引入这个区域发展模式,在淮河、海河、黄河等流域进行实践。结果如何呢?淮河、海河、黄河流域以大型和巨型大坝项目为动力的区域,如今仍然是中国经济落后的地区。总结中国五十多年来建造大型水库大坝工程的经验,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大型和巨型大坝项目不是脱贫的措施,而是制造贫穷的机器。黄河三门峡工程的淹没区关中平原本是中国的四大天府之一,由于三门峡大坝的建造,现在是中国的贫困地区;有报导说,长江三峡工程的一些移民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贫困人口中的一员。

此新闻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相关新闻
外国舆论评说中国经济调控
温家宝给江泽民降温
中国社会经济面临三大挑战
仕场经济破坏市场经济
短期经济成绩非长远发展之计
必须重新认识国有资产代表权问题
为民营资本无罪辩护